查看原文
其他

【提示】电信诈骗的六大场景四类手法!!

2016-01-27 消防知识宣传

电信诈骗多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严加防范才是王道。过去一年,电信诈骗犯罪的势头虽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处高位,骗纸的各种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以下“六大场景四类手法”尤为多发,那么具体是哪“六大场景四类手法”呢,一起来揭开诈骗手法的真面目,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六大场景:“一句话”看清骗术

场景一:上司要转账

心正自不会上当,当你觉得平时不联系的上司主动来电而内心窃喜时,一只脚已经进了骗子的圈套内。

场景二:国家发补贴

买汽车、买房子、生二胎国家有补贴?如果真的有,必是牵涉面极广的事,问问身边的朋友、查查报纸、搜搜度娘就清楚了。

场景三:网络支付有问题

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在支付时遇到问题,要主动与官方联系,如果通过百度查找官方电话,一定要认清是通过官网认证的。

场景四:朋友圈购物

微信朋友圈里的不一定是真朋友,买贵重物品的不能贪便宜就下手。

场景五:网络交友

交友交的是情,人还没见着,就变着法子要钱的,其中自然有诈。

场景六:借钱保释

只需拨打一下周边关系人电话,或是办案单位的电话,骗术自然瓦解。

四类手法:四类诈骗手法占“半壁江山”

除了上述的骗术,电信诈骗的手法还包括了退火车票、索要公证费、冒充公司客户、活动中奖等,更奇葩的,还裸聊先交费、富婆帮生子交保证金、买中奖内幕等。大千世界,各种手法无奇不有,虽然有些手法的所占比例不高,可一旦上当,对事主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机率,希望大家还是要多留心、莫上当。接下来四种诈骗手法则是近期最突出的,占电信诈骗案件半数以上。

手法一:“公检法”办案

该种类型在电信诈骗案中占比最为突出,占所有电信诈骗案达30%,但在具体的手法上,又变化出了多种,有些还是先由电信部门、快递公司、银行等切入,再转至“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多人联手以增强骗术的迷惑性,刚开始会称事主的电话欠费、快件异常、账户被扣费和盗刷等,紧接着再说事主涉嫌洗黑钱、非法集资、贩毒等,有时还会亮出所谓的“网上通缉令”,最终目的是要将事主账户内的钱转移至安全账户,或是通过一系列操作以证清白。

2015年12月2日9时许,事主梁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珠海市香洲区公安局的警察,称事主在珠海市香洲的中国银行开了一个账号,内有70多万的黑钱。事主否认有此事,对方就要求事主开通网上银行,并把钱把所有钱转到农业银行指定账户。11时许,事主把所有钱转至其农业银行卡,并开通了网络银行。回到家后,事主登陆了对方提供的网址,按要求插入“K宝”,在网址上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及“网上K宝”密码。完成操作后,事主发现账户内的149000元转走,且对方再联系不上,始觉被骗。

手法二:兼职刷单赚佣金

该类案件占比约10%,受害者多为年轻人,他们轻信非法广告,以为在家里点点手指,就能通过刷单赚取佣金,未料到单刷完了,不只是佣金收不到,连刷单的费用也付之流水。

2015年12月12日10时许,事主王某在其在家中上网找兼职,后在一网站找到了刷单赚佣金的工作,在对方客服的引导下,事主通过支付宝七次购买对方指定商品,共花费了17180元人民币,随后再联系不上对方,才知道上当受骗。

手法三:冒充儿女索要培训班费用

临近寒假,该类犯罪手法突增,近两个月占比近10%,其主要是通过假冒学生的QQ发信息给家长,称要参加培训班或讲座,索要的费用数千至过万不等,为了给高价费用找到合理性,还会称开讲座的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等。

2015年12月23日15时许,事主刘某收到女儿的QQ发来的信息,称其现在正在教室上电脑机课程,老师不允许带手机来上课,还称有个美国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到学校来搞培训,现在班上的同学都参加了各项培训,就剩下其她一人没有参加。由于培训费较为昂贵,所以要事主给电话给陈老师,事主随后致电对方,并将11118元转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

手法四:办信用卡(网贷)要手续费

有些人投资失败,或是做生意手头紧了,轻信了网络或街头的小广告,当骗子提出需要数元手续费时,心中也没有怀疑。

2015年11月25日,事主王某在网上看到一条办理信用卡的信息,于是打开网页并填写个人资料。直到11月28日10时许,其接到一名自称银行人员的女子的电话,称可以帮忙其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于是其按照对方要求将600元人民币汇到对方账户作前期费用,12月5日事主收到对方寄来的一张银行信用卡,于是其将后期费用1200元人民币汇到对方的账户,并按照指示拔打另一员银行管理人员,后被对方以激活信用卡为由,以转账的形式再次骗取25000元人民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