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电影学院师生赴马来西亚交流总结

2017-07-13 北京电影学院思政之音

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官网 2017-06-29


为响应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促进摄影学院的“双一流”建设,2017年6月13日至6月21日,由国际交流学院李进副院长、摄影学院曹頲副院长以及摄影学院媒体与影像制作教研组组长程铁良老师带队,其他六名学生随行,一同出访了马来西亚国家,与马国SCCA国际文化创意学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将实践与学习结合进行了人文地貌摄影创作。


此次出访不仅涉及与马国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还本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与国际接轨”的摄影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摄影实践与创作。虽然交流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出访内容却非常丰富、充实,异国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风土人情,使我等感触颇深。下面就此次交流出访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 参访SCCA,构建两国文化桥梁


2017年6月13日上午,我们到达此次出访交流的第一个坐标——吉隆坡。我们前往由马来华人创办的国际文化创意学院(SCCA)进行参访,我校谢飞教授是这所学校的荣誉校长。拿督、总执行长罗明春先生和影视学院焦锋院长热情友好地接待了我们。两校老师开展了深入详尽的对话,指出北京电影学院与SCCA应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凝聚两校力量,共同创作出优质艺术作品,并强调要以SCCA为通道,把中国电影带往马来西亚,让大马群众了解中国电影现状与发展速度,其中还可包括北电学生作品。对话还提出,此次项目可将马来西亚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中国与印尼、泰国等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

(我校老师与SCCA老师交谈)

(图为罗明春先生在交流会上发言)


另外,我校老师详细介绍了电影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前景展望,从而使得马来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电影发展、了解学院派教育体系。在交流的同时,我校非常诚挚的邀请马来西亚学生报考电影学院,各位老师耐心的解答了学生家长对于报考的电影学院的疑难困惑,对于来华留学学生的学校给予的相关惠利政策。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换学生作品,开阔两国学生与众不同的摄影视角,加强了双方的互通与合作。


我校学生深入对方的教学课堂,体验SCCA学校独特的教学方式,开启了两国不同文化的碰撞。

(我校李进老师在交流会上发言)          

(SCCA化妆班同学正在上课)


第二天我们与SCCA师生进行了电影、摄影的两国艺术教育情况交流,随后罗明春先生带领我们深入吉隆坡实践拍摄,在唐人街拍摄到了极具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在中央艺术坊、独立广场、吉隆坡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布特拉再也行政中心拍摄到了不同光线氛围下的城市景观。我们将摄影实践与创作相结合,记录下了许多具有吉隆坡悠久历史文化特征的痕迹。

(我校王顺辰同学拍摄SCCA教学)            

 (SCCA发型班同学正在上课)


二、 追根溯源、深入探索娘惹文化


十六世纪初,中国沿海地带的男性南下大西洋,途经马来西亚,经商马六甲,为延续产业,与当地女性繁衍后代。男性成为峇峇,女性成为娘惹,因此这一群体统称“峇峇娘惹”,简称“娘惹”。

(师生向当地摄影师赖姚荣学习娘惹历史)        

   (师生早起拍摄马六甲城)


直至今日,娘惹还存在于马六甲、槟城及新加坡一带,娘惹群体里仍保留着最原始的中华传统,但娘惹文化已淡出人们视线。此次出访,我们将对娘惹文化的追根溯源作为重点社会实践项目,在马六甲一带展开拍摄。


6月16日,在当地华人摄影师姚赖荣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娘惹的历史由来及发展现状,随后我们赴荷兰街,拍摄了当地篆刻艺术家谭子豪的环境肖像,在观音亭街、打金街、打铁街进行了景观创作,深入当地文化,了解马六甲现今社会。师生还利用航拍技术,力图发现与众不不同的摄影视角,在空中俯视马六甲古镇,定格了震撼人心的图像。

(马拉卡城市遗址)

 (我校学生实践拍摄)


第四天,娘惹后代、华人收藏家李先生邀请我们前往他的私人博物馆,热情细心地为我们讲解娘惹文化,传送娘惹第一手资料,并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私人拥有文物以及收藏品,琳琅满目的物品仿佛述说着娘惹历史,师生对收藏品进行静物摄影,将历史痕迹永远的刻在相机中。赖摄影师邀请了当地娘惹后代换上传统娘惹服饰,我们在现有自然光条件下进行了专业的人工辅助布光,从而使照片更加细腻层次丰富,拍摄到了原汁原味的娘惹人像。在这一系列活动的进程中,我们感受到未曾改变的中华传统气息,得到了不同国籍但同一血统的共鸣感。


虽然娘惹文化诸多细节已无从考究,但娘惹后代正生生不息地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华传统文化也依然渗透在华人后代的方方面面,通过此行我们的创作更具有人文的厚重感。

(师生拍摄娘惹姑娘)

(娘惹后代李先生为我们讲解娘惹服饰)


结束马六甲的社会实践之后,由于日程紧迫,凌晨两点我们马不停蹄地在夜雨中折返到吉隆坡机场,飞往社会实践的下一站——沙巴州。


三、 走进东部,体验渔村淳朴风情


6月18日早上7点,乘坐了两个半小时的飞机抵达中转站亚庇机场后,我们坐上了大巴车开始7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气温高低交替从40度骤变至15度,从平原跨越高原,艳阳天与暴雨交替出现,途中我们停靠在山路上,利用蜿蜒的公路、巍峨的高山、和变幻莫测的气象,拍摄到了热带风光摄影作品。

(师生早起与渔民一起出海,进行拍摄)  

(我校张晓荷同学学习制作文莱糕点)


翻过克洛克山脉、昆达山、兰瑙山,只为了寻找到最原汁原味的渔村文化,伴着五点钟清晨天的微亮,师生与当地渔民一同出海捕鱼。同学们克服晕船,不仅拍摄了极具马来风情的海岛风景图片,还结合渔民经历,将摄影创作由表及里,拍摄到了更具有温度的渔民图片故事。我们亲身实践体会渔民捕鱼艰辛,感受捕鱼的喜悦,让创作更加情感充沛。为寻找更多的拍摄素材,我们会驱车前往当地渔市,拍摄原始市集风貌。我们前往当地土著居民学习文莱族传统糕点,两名女生作为代表亲身实践学习,其他同学围绕拍摄。晚上我们乘坐木船夜游雨林地带,一路追逐两岸萤火虫,感受身临其境的浪漫诗意,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摄影素材。


在沙巴的第二天,我们乘风破浪,赴往尚未被开发的地带、处于原始状态下的土著群岛——詹邦岸岛。

(詹邦岸岛一隅)

 (我校师生与当地村长、村民合照)


除帆船运动员途径休息外,我们成为詹邦岸岛的第一批外来访客,并且是来自于中国的客人,村民们感到新鲜且热情。国际交流学院李进副院长递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纪念品,村长也让我们在本子上留下了具有历史性的名字。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拍摄了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捕捉孩童纯净的眼神、村民原始的独岛生活。我们还前往了渔民休息、停靠的迪加岛开展浮潜活动,相机配置好防水装备,进行水下摄影创作,拍摄到成群的热带水生物、绚丽的水下世界。我们还拿出了携带一路的笨重的航拍器材,将这座太平洋上的孤岛,作为航拍练习实践地、大大丰富了此次出行的摄影题材。

(我校师生为水下拍摄做准备)

(我校学生拍摄的孤岛航拍画面)


师生横跨马国东西部,深入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大量的摄影实践创作,从最直观、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角度采集了具有马国历史文化特色的影像并展现给大众。


四、 访问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在回国前的最后几个小时里,拿督罗明春先生和焦院长陪同我校老师参访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这是中国大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独资兴建的第一所分校,李克强总理曾经亲自考察过学校的建设与教学规划。该校副校长李晓雯女士、校长助理张颖老师及传播系主任王昌松博士介绍了厦大分校的建校过程和现在的教学情况。让我们比较直观地了解和吸取到了在南亚国家开办分校的可预见的招生设想和经验。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与厦大马来分校领导合影)


五、 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十天的行程,7天半的在地时间,我们转战吉隆坡、马六甲、沙巴州,师生们横跨马国东西部,深入当地风土人情,为了寻找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我们穿行于山路、水路、空路,克服了恶劣的天气、地质状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这是马来西亚当地人民都不曾体会到的经历。响应我校摄影学院“行走与发现”的宗旨,参与的同学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增加了更开阔的眼界。全体师生进行了大量的摄影创作,将课堂上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采集和拍摄到了极其丰富的影像作品,将在近期把最直观、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影像呈现给大家。


国际交流学院


摄影学院  


2017年6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