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简介【法学博士】
一、学院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曾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现中山大学)合称“三中”,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62个国家级、部级、省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60余人,博士(含在读)近700人,拥有一支由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江西师大附中是全国百强中学、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第一批全省重点中学和第一批全省优秀重点中学。附属幼儿园、小学是江西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法学院缘起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教授、著名刑法学家蔡枢衡教授是办学先驱。1959年学校增设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78年学校恢复了政治教育系,1993年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法系,1998年政法系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12月,学校合并政法学院和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组建了新政法学院。2015年9月,政法学院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法学院。现有在编教师65人,专任教师57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博士35人。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二级教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
目前政法学院开办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哲学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拥有法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相应地成立了“江西师大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江西师大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江西师大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3个校级教育中心,在读研究生420余人。现有法学研究所、社会保障与管理研究中心、干部人事与考试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还设江西师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江西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等社会服务机构。
近五年,全院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以上256篇(含CSSCI174篇);科研获奖33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学院图书资料室使用面积近500㎡,拥有图书资料40000余册,报刊资料(含过刊)323种,电子图书资料100余种。学院装备有先进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设有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高水准的实习基地。
二、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专业简介
(一)法学一级点
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内最早开设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法制史、刑法学、国际法学二级硕士点方向。在学科队伍方面,法学学科拥有一支年龄、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法学专兼职教师4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人数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有1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7人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理事,1人担任博士生导师,26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并完整培养了1届硕士研究生。
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宪法理论、宪法制度与实践、地方立法与部门行政法等。
特色优势:本方向是江西省较早设立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二级硕士点,学科团队整齐,研究能力和学术成果较为突出,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还是江西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在地方立法、地方法治方面着力较多,特别是服务绿色江西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起草了《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经常性参与省环境保护立法和行政工作。
二、法学理论: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治理论、地方法治理论与实践、法制现代化、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等。
特色优势:本学科方向是江西省最早设立的法学理论二级硕士点。注重重大法治实践的理论研究,直接参与法治江西建设重大理论课题,主持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立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委托课题,主持江西省法治智库项目《互联网医疗法律规则研究》、《法治政府下江西行政程序立法研究》,在地方法治尤其是地方立法方面、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法制现代化与法制转型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
三、诉讼法学: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律师与公正制度等。
研究特色:诉讼法为法学的重要学科,是推进司法改革的排头兵,本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积极参与司法实践,获得中央领导批示一次,多名成员成为省政法委和省检察、法院系统咨询专家。研究立足于地方司法实践,将理论研究贯穿于司法实务,注重实体和程序的统一,研究司法改革与社会治理,为司法改革和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支持,本方向师资队伍齐全、结构合理,在服务地方司法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四、经济法学
研究领域:本专业主要包含竞争法、国有企业法、宏观调控法三大研究方向。具体研究领域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税法、金融法、信托法、公司法、中小企业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改革法等。
特色优势:经济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础性法律,反垄断法被称为“经济宪法”。本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全博士导师团队。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本团队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参与政府部门的立法论证。本学科重点培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专业法律人才,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五、民商法学
研究领域: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人格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破产法、海商法等。
特色优势:民商法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适应范围广。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形成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论著4部。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国家认可的法律职业资质和实务经验,积极服务社会,并担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大等单位咨询专家。
六、法制史
主要研究领域:中央苏区法制、法制现代化与江西地方社会转型等。中央苏区时期江西地方的法律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建立江西地方法律文献资料库,激活江西红色文化基因,并进行江西地方法制与社会的转型研究,为法治江西建设提供历史、文献、省情以及文化等智力支持。
特色与优势:本方向对中央苏区法制、法制现代化与江西地方社会转型等相关研究占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出版相关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形成团体优势,占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
七、刑法学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刑法学、交叉刑法学、犯罪学。
特色优势:刑法学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科研成果丰硕,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在刑事政策、刑法实务、交叉刑法、犯罪学研究领域成果突出,注重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一体化研究、刑法与民法、行政法的交叉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八、国际法学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WTO、区域经贸合作、中国对外经贸政策以及国际法、国际私法的热点问题。
特色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民商事法律、国际经济法律事务以及能胜任从事国际法研究工作或实务工作,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土地资源管理方向、行政管理方向、社会保障方向以及教育经济管理方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点挂靠政法学院,其中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由城建学院具体负责,行政管理方向、社会保障方向由政法学院具体负责,教育经济管理方向由教育学院具体负责。
1、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1)师资队伍:本方向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获博士学位教师6人;目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5人;具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2人;具有行业相关经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规划师)的教师10人。
(2)研究特色与优势:本方向形成了一支以研究“土地-房地产业-城市与区域发展”复杂系统科学技术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经济与制度、土地城乡转化、城乡一体土地市场机制构建、政府管理体制、土地资源利用的环境及经济效应、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及空间拓展模拟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几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3项,立项经费2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5篇,出版专著8部。
2、社会保障方向
(1)师资队伍:本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1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6人;具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1人;具有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4人。
(2)研究特色与优势:本方向目前形成以下特色与优势:一是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研究有深厚积淀;二是以经济学研究为基础,在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本学科方向近5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近10余项,项目立项经费40余万元;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本方向依托江西省政府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公共管理实验室等研究平台以及南昌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江西省人才中心在内的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
3、行政管理方向
(1)师资队伍:本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1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7人,具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1人,具有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5人。
(2)研究特色与优势:本方向形成以下特色与优势:一是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开展地方政府质量、政府经济绩效、政府公共经济政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二是立足赣鄱大地,对社区、乡村治理开展研究,发挥基层政府智库作用。本学科方向近5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近10余项,项目立项经费60余万元;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本方向依托江西省政府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政治学一级硕士点、公共管理实验室等学科、研究平台,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
4、教育经济管理方向
(1)师资队伍:本方向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
(2)研究特色与优势:方向下设置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行政与评价、学校管理与咨询、教育经济与财政等四个招生方向。本学科方向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近5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近10余项,项目立项经费达100余万元;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5部;在《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8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拥有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科研平台,相关学科教育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简介
(一)法律硕士
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点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是江西省第二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江西师范大学法律顾问颜三忠教授担任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王满生博士担任副主任。
1、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校内导师17人、校外导师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一半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导师队伍具有明显的双师型特点,既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多人担任过市、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执业律师、人民陪审员、仲裁员、立法顾问。
2、坚持分类培养。为不同类型法律硕士培养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非法学法律硕士注重“法学+X”培养模式,突出不同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培养。法学类法律硕士突出实务能力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职法律硕士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
3、突出实务导向。强化以法律基本素质与法律实务能力为重点的能力培养体系,一是提升实践教学课程比重,除规定的专业实习环节之外,通过拓展模拟法庭、法律论辩赛、法律文书大赛、读书会、学术沙龙、法庭旁听、司法见习等环节。二是搭建法律实践平台,如通过举办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权益维护中心等实践平台,提升法律硕士实践机会。
4、社会影响广泛。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已经成为江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的重要法律智库。我校法律硕士导师颜三忠教授直接参与法治江西规划纲要的专家论证,校外兼职导师熊红文、冯祖强、江怀玉遴选为江西省首届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颜三忠教授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直接参与江西省重要立法论证及修改活动。
5、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师范大学已经培养各种类型法律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大多数毕业生均已经成为江西省法律职业部门的业务骨干,涌现出一大批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企业高管,如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薛有旺、芦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颜建良、德兴市公安局政委徐建军、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黄河等杰出校友。
6、校、法协同培养。我校与司法实务部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开放式教育机制,将法学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走向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实现法学学业与法律职业的对接。实现交叉挂职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
(二)公共管理硕士(MPA)
双证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并于201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已有7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陈谨祥教授担任MPA教育中心主任,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聂平平教授担任副主任。
1、培养目标定位准确。MPA秉持“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政府机关、非政府公共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等公共部门急需的既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又熟悉公共管理方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2、师资力量雄厚。我校MPA中心现有校内专职导师19人,校外兼职导师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4人,全国MPA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专家2人。有12个导师主持国家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出版了6部由MPA中心导师主编或副主编的公共管理专业高校通用教材。部分导师调查及研究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注重实践导向。我校聘请了8位长期在党群部门、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任职,既有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功底的领导者、管理者担任MPA兼职导师,充分发挥他们公共管理实践方面的优势,提高MPA研究生公共管理能力,同时建有公共管理实验室,模拟公共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提到思考、分析公共管理实现问题的能力及其决策能力。
(三)社会工作硕士(MSW)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于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是江西省第二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开办时间虽不长,但师资以及教学基础设施优良,学位点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学生赞誉,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1、师资力量雄厚。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含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队伍具有“双师型”特点,既有深厚的社会工作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多名导师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数人担任社工机构的负责人或顾问、督导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咨询专家。
2、教学设施一流。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让本专业的研究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MSW学位点拥有研究生专用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多功能活动中心、学生创业中心。社会工作实验室有个案社会工作区、小组社会工作区、计算机监控区和多媒体教学展示区,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多功能活动中心除了可供研究生举行各种学术研讨和专业实践活动外,日常还作为研究生专用的研修场地。MSW学位点还独立拥有丰富的国内外专业图书及期刊,完全能满足MSW专业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前沿资讯。
3、专业化、国际化、职业化的培养特色。在课堂教学之外,MSW学位点举办多种专业化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瑶湖社工论坛”邀请省内外名家大师来校举办专业讲座,拓展学生视野。MSW研究生创办的“瑶湖社会工作服务社”为学校重点建设社团,拥有专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承接校内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MSW研究生主持的“青蓝读书会”长期举办高质量的读书研讨活动,在校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学位点还通过“走出去”与国际接轨。2015年下半年,受日本社工组织邀请,我校1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赴日本淑德大学、福冈县立大学交流,学习和考察日本的社会工作发展,并享受全额公费。
4、社会影响广泛。本学位点的“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基地,并且已经挤身为南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社工机构;本学位点的“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为专业的科研机构,在农村社会工作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本学位点还与江西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以及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广泛的专业合作,多位硕士生导师承担了相关的政府项目。2015年,学位点的研究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填补了我校在该名次奖项上的空白。
四、研究生奖助政策
学校奖学金设置一览表
奖项名称 | 设置对象 | 金额标准 | 获奖比例 | |
新生奖学金 | 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新生 | 特等 | 20000元/年 | 1.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一志愿报考我校的“985”院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
一等 | 10000元/年 | 1.本科毕业于非“985”院校的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一志愿报考我校“211”院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 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本校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 ||
二等 | 6000元/年 | 1.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2.被调剂录取的“985”、“211”院校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 ||
三等 | 3000元/年 | 1.被调剂录取的本校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2.被调剂到我校理工类专业的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 ||
国家奖学金 | 学业优异、科研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定向以及带薪或相关机构支付资金的研究生不纳入评选范围) | 博士:30000元/年/生 硕士:20000元/年/生 | 省教育厅下达指标 | |
江西省政府奖学金 | 学业优异、科研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定向以及带薪或相关机构支付资金的研究生不纳入评选范围) | 博士:20000元/年/生 硕士:10000元/年/生 | 省教育厅下达指标 | |
江西省高校学业 奖学金 |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研究生 | 博士:10000元/年/生 硕士:8000元/年/生 | 博士:70% 硕士:40% | |
校级学业奖学金 |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研究生 | 博士:8000元/年/生 硕士:4000元/年/生 | 博士:30% 硕士:60% | |
熊智明奖学金 |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研究生 | 1500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