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 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黄宝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6年4月,受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启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这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国家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专业学位首次开展的大范围水平评估,具有示范性、推动性、引领性特点。两年来,历经信息采集、信息核查与公示、问卷调查、主观评价、权重确定、结果产生、结果公布等七大环节,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并于2018年7月26日正式发布评估结果。
自1991年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类别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社会需求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根据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导向为主、质量为重、突出特色、分类设置”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引导高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立足“服务大局、服务督导、服务高校、服务社会”的定位,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积极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全面提升。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质量督导形式的新尝试,在评估理念、指标设定、评审办法等方面,力求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开展调研,认真进行论证,始终遵循民主、严谨、科学、公正的指导原则,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一是开展大范围调研。学位中心坚持调查为先、研究为重,将调研工作贯穿指标体系设计、实施办法制定及评估结果发布各阶段,先后召开30余场研讨会,面向8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12个专业学位教指委、100余所高校、181家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深入调研,听取千余名专家、校长、省市区教育厅代表的意见建议,凝聚共识。二是体现专业学位特性。我国已设立47种专业学位类别,涉及经管类、法律类、艺术类、医学类、工程类等若干领域,各个类别专业学位特点不同,评价方式既要坚持共性原则,也要坚持特色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评估体系,是此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重要职责。本次评估设立严格的参评条件,符合参评条件的293个单位的65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参评。三是把学生评价放在首位。坚持人才为本、质量为重,以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进行评估,面向“培养过程”开展过程评价,引入学生对办学质量的反馈评价,同时引入以论文评价为主的二次评价和艺术会评方式,充分突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差别性,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学位评估理念与方法。四是坚持客观公正。为确保参评数据真实可靠,采取“八大核查措施”,对60余万条数据进行了240余万次深度核查,工作量大、专业化程度高。这些举措,说明了参评单位对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高度认同,说明了广大专家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支持,说明了评估数据客观详尽、评估过程严谨公正、评估结果科学真实。
在专业学位领域开展水平评估在我国尚属首次,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学位中心根据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在广泛调研、深入探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立足“五个引导”,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标准和体系。一是坚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引导高校重视人才培养,推动内涵式发展。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探索构建了以“培养过程”“学业质量”“社会评价”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从资源投入、学生成果、职业发展方面关注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办学质量的反馈评价,邀请49万名学生和4万家用人单位,开展大规模的网络问卷调查,帮助高校深入了解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与现实差距,推动教育质量和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二是创新教师评价方式,引导高校优化师资结构,注重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评估采用代表性导师、代表性成果、师资队伍结构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评价方法,摒弃“重学术轻实践”的教师评价方法,重点考察师资队伍水平、结构、国际化程度等。突出代表性导师实践指导能力评价,鼓励学校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及国(境)内外专家,建立专业化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推动双导师制实施,引导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强实践、重道德、讲信念的教师队伍,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成效。三是侧重应用性研究评价,引导高校提升实践研究支撑水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为侧重点,引入“案例教学质量”“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在校生代表性成果”等指标,引导高校通过案例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合作等多种渠道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高质量实践应用环境,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四是坚持分类评价,引导高校突出办学特色,避免专业学位建设同质化。本次评估按照“突出特色、分类设置”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突破“一套指标走天下”的传统评价方式,细化分类评估,按照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置8套相应指标体系,对学生培养特色单独考察,引导高校更加注重专业学位培养特色和内涵建设。五是强化社会服务评价,引导专业学位教育服务国家建设。在评价指标中增加“社会贡献”观测点,通过考察高校在政策建议、行业标准、产业支持、文化科普等方面的贡献,引导高校加强培养模式改革,以科教融合、产学结合为重点,推动专业学位建设服务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能力。
学位中心基于本次评估工作中的关键数据,初步分析了近年来专业学位主要发展成就与特点。一是通过整合分析资源性指标(师资结构、科研投入、校外资源参与等),发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基础建设已卓有成效,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和平台建设表现良好,支撑条件大幅改善,整体发展环境呈现良好态势。二是通过分类分析实践性指标(案例教学效果、基地数量和层次分布、实习参与度等),发现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培养方式多元丰富、各具特色,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有较为显著的分向发展趋势,高校对专业学位教育目标定位日益清晰、教师分类教学日益自觉,复合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型。三是通过综合分析成效性指标(学生成果、学生及雇主满意度等),发现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高校培养质量的学生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均达90%以上,高比例的认可度,充分展现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专业性、职业性的优势,有效满足了经济产业和社会行业需求。四是通过深入分析发展性指标(学生就业满意度、职业道德评价、优秀毕业生等),发现在专业学位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和长远影响较为突出,人才的市场适配度和职业发展能力较高,符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精神、精深专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评估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基础建设成效卓著,分类培养态势形成,职业性特征凸显,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初现,学生满意度逐步提升。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40周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已走过28年的历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此相适应,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符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有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评价制度和体系,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以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制度为使命,贯彻落实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精神,积极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贡献力量。
最后,对关心支持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的各级领导、对积极参与评估工作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为评估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各位专家、广大研究生和用人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评估结果请点击如下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