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问津学术法学院简介系列】

问津学术 2021-09-16

问津学术编者按:在辅导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生志愿填报与调剂、法学博士院校报考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到相当多的学子对全国各大法学院校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特转载刊发全国各大法学院系的简介,让我们从中去了解一个法学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简介均转自学校、学院官网,限于数据更新的原因,并非当下最新的数据,我们会注明数据更新截止时间。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四个专业,有中国文学与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综合实验中心、法律科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5名,博士22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百人”层次1名。在校生1080人。


教师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现已组建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为学科带头人,以教授为研究方向带头人,以博士、在读博士为学术骨干,富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


近年来在《文学评论》、《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文学遗产》、《现代传播》、《电视研究》、《法学评论》、《法学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综合实验中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备总价格600多万元。下设新闻报纸编辑实验室、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模拟法庭、刑事侦缉实验室、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建立了20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可充分满足教学实验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


学院注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努力办出特色,办学成果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考研率近20%,其中多数考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


文法学院秉承“人才立院、团结兴院、特色强院”的发展理念,十分重视专业建设与学科学位建设工作。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学位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学院在普及人文知识、培育大学精神、营造人文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绩带来信心,效果激励壮志,学院将继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办学实效,向社会延纳璞玉,贡献精器。


法律系简介(摘录版)


时间:2012-04-03


一、法律系概况


文法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02年3月,2002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06年6月通过辽宁省法学学士学位评估,现有在校本科生235人。


法律系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含在读)9人校外兼职教授11人,包括2名外籍教授和9名司法实务人员。专职教师中8人拥有律师执业资格。


法律系在办学中坚持以大法学为基础,以民商法为核心,以经贸法、涉外法为两翼,致力于培养两个方向的人才:一是实践能力强、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以司法考试为中心;二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以考研为中心。在强化专业基础和理论培养的同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建设


法律系自招生伊始,一直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目前已开设的52门课程全部建设合格,一门精品建设课,二门优秀课,三门重点课,六门A级课,二门示范性网络建设课。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制度。主持完成了教学改革立项14项,其中4项获得教学改革成果奖,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和优秀教师称号。


法律系建有设施完备的模拟法庭实验室,建立了包括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在内的7个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并与大连开发区人民法院合作首创了“带薪实习”的新型实习制度,每年选拔6-7名大三学生去法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在岗实习。


三、科研与学术交流


自专业建立以来,法律系教师共出版专著、教材9部,参著1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部分论著获奖,获得国家民委科研成果及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两次,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承担院级科研、教改资助项目10项,学科发展与科研建设开局良好。


法律系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每年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同时也派出教师出国访问、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法律系与韩国韩南大学校法科大学签有合作协议,建立了“3+1”模式的留学生互换制度。


四、培养质量


(一)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二)考研情况。近五年考研率分别为第一届12%,第二届17%,第三届20%,第四届22%,第五届23%,其中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考取的学校70%均属于211或985名校。


(三)司考情况。目前已通过63人。


建设137个法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发布“双万计划”!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公安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第1-21批指导性案例汇编(共112个)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前十三批51个检例)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人文社科类分学科排名汇总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标准化工作、司法文件大全【2012-2019】

法学论文选题课程预告

150+份期刊向你约稿啦!

全国历年法学考博、考研真题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大全(2019年4月版)

建设137个法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发布“双万计划”!

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6-2019)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4-2019)

东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6-2019)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5-2019)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7-2019)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3-2019)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4-2019)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