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些高校开设了中国法硕士?

问津学术 2021-09-17
(一)学科内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自主设置的“中国法”学科,是针对境外生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法律文化、法律制度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科,是关于中国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中国法”学科侧重培养境外留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是一门以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治思想为中心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中国法”学科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重点在于培养通晓中国法律的境外人才,因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中国法”学科一方面研究中国法现象,如“中国法治发展过程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与法律监督”、“中国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与现代化”、“中国法律秩序与法律思想”以及“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等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法”学科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境外生成为中国某一特定领域的专才。“中国法”学科将法律传统与现代继受进行了衔接,将域外法与中国法相比较,侧重于境外生的中国法教学和中国法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体现出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的特有内涵。
(二)国内外设置“中国法”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伴随着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对中国法的关注与日俱增,境外生学习中国法的热情也与日俱增。不同于将留学生纳入现行既有高等教育体系(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中国法硕士(LL.M. in Chinese Law)主要面向境外留学生开设,使用英文(部分课程使用意大利文、德文)授课,便利了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法,并增加了中国法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开设院校的国际化程度。这一模式主要是模仿美国法学院的法律硕士(LL.M. Master of Laws)。清华大学于2005年开设了大陆地区首个中国法硕士项目。目前,大陆地区开设了针对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英文硕士项目的高校包括但不限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面授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均属于国际化程度走在国内前列的高校。
与美国法律硕士相似的是,部分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区分了开设方向。如清华大学分别开设了不区分方向的中国法硕士(LL.M.in Chinese Law)和区分方向的国际仲裁和争端解决硕士(LL.M.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Dispute Settlement)。又如,厦门大学的国际硕士项目包含三个方向:中国民商法(Chines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国际税法(International Tax Law),充分体现了该校法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再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合其特色,为留学生开设了国际经济和商业法硕士(LL.M.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Commercia lLaw)项目。虽然所开设的方向存在差异,但与中国法相关的课程均构成培养方案的核心。中国法硕士项目学制为1-2年不等。部分高校采用了核心课程加选修课程的培养模式,普遍采用学分制,部分高校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排除给留学生开设的国际法硕士,各高校开设的中国法硕士如下表所示:

2019年度法学教育十大新闻

中国民法典解释与适用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第五届研究生案例分析大赛启事

2019年12月份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结题公告

西北政法大学医药卫生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成立

《公司法》修改全国巡回论坛第一场!|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公告

法大法律硕士学院举办2020年新年论坛:法治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