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员要回来了 他们竟然还有“替身”!

2016-11-17 央视军事

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已进入倒计时,目前,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航天员回家之路不简单



1上千度的高温





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大气层的摩擦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这时的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如果不采取措施,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会承受不了高温,而且返回舱的结构也会受到损毁。


在返回舱的外壁上有一层专门用于防热的涂层,回来的时候可能它这个外层来进行烧蚀把热量消耗掉,尽量减少对舱内温度的冲击。


有了这个盔甲,舱内的温度可以保持在40度以下,这也是航天员能够接受的温度范围。


2黑障出现 失去联系



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到达距离地面80—90公里时,因为高速运动而产生的剧烈摩擦,在返回舱表面产生等离子区出现黑障现象。这时返回舱会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不管声音图像还是遥测信息都会全部中断,剩下的只有等待。这时候是大家最担心的时候。

 

这对飞船和航天员的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一段最难熬的时光,大约要3到4分钟,直到返回舱到距离地球大约40公里的时候,黑障才会消失。


3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




当返回舱成功穿越大气层,下降到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的时候,飞船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是飞船回收着陆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飞船的返回舱上安装了主伞、备伞两套降落伞系统。当主伞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打开时,备用伞也能担当返回重任。

 


航天员的“替身”模拟落地出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347xjvoj3


在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任务中,队员王腾和杨升华全程参与搜救演练,模拟航天员从落地到出舱的全过程,他们用自己的体验和付出,使整个搜救任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




演练中,王腾模拟的是01号航天员景海鹏,杨升华模拟的是02号航天员陈冬。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轻松。

模拟返回舱是一个空间狭小的“铁罐子”,密不透风,在里面呆上一会儿,就闷得喘不过气来,夏天像蒸笼,而现在却变成了“冰疙瘩”。


作为航天员的“替身”,王腾和杨升华密切配合搜救队员的每个动作,用心体会着航天员的那份荣耀和艰辛。(综合央视新闻)


准备就绪,

我们一起等待英雄归来



责编:赵瑞交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更多资讯请点击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