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睛失明,他却成了施工现场的“活图纸”

2016-12-02 央视军事
新发射场区的探路人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射成功,周湘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妻子打电话,周湘虎作为工程应急分队的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见证了这个神圣的时刻,这一次虽然他依然没有把火箭看清楚,但那份激动与自豪溢于言表。


这一刻周湘虎有理由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一路走来的辛酸与坎坷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2009年初周湘虎受领了一项任务到海南文昌参与我国新型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海南文昌市有“中国椰子之乡”的美誉,这里四季风景怡人是旅游者的天堂。


周湘虎是最早进驻场区的五个人之一,看着眼前的景色一行人感到既新奇又兴奋,第二天一早,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边界踏勘。


蓝天白云,海风椰林,周湘虎沉浸在如画的美景中并未意识到潜藏的危险,他没有留神一脚踩到了沼泽里面,意外瞬间发生,大家都惊呆了等反应过来淤泥已经淹到了周湘虎的胸部,其他人赶紧找到工具连拉带拽把他救了出来。



第一次进场区勘测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周湘虎心有余悸,然而场区里的危险却远不止于此。


作为首批进驻场区的创业者周湘虎担负的任务是对场区的地形地貌坐标边界等进行勘察为下一步工程正式开工奠定基础,日晒当保健,台风当扇扇,暴雨当流汗,这是场区流传的顺口溜。发射场紧邻大海,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气候更是让周湘虎吃尽了苦头。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周湘虎和战友们划定了场区的边界,埋下了近700个界桩,踏勘土地近两万亩,实现了场区通水、通电、通路打通了工程建设的“生命线”。



为赶工程导致失明

2009年9月14日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开工建设,让周湘虎没有想到的是组织上把场区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两个项目交给了他管理。2010年底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发射工位相继开工建设,第一项工程就是开挖导流槽。


这个其貌不扬的导流槽是发射工位上技术难度极高的核心项目之一,火箭发射时尾焰温度高达3000多摄氏度,冲击力达到1000多吨,这对导流槽的建设质量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2011年9月,导流槽开始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这个工作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否则可能产生气泡和裂缝,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周湘虎昼夜不分地待在现场。



在震耳的轰鸣和漫天的烟尘中浇筑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此时周湘虎还没有意识到白天阳光中的紫外线夜晚明晃晃的照明灯,以及电焊发出的刺眼弧光,这一切都在损伤着他的眼睛。


眼前的景物变得越来越模糊,这让周湘虎开始感到情况不妙,当浇筑结束时他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被同事送回宿舍后周湘虎躺在床上,他不敢关灯,睁大双眼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夜。


第二天一早,周湘虎被送往医院经过诊断,他的双眼视网膜脱落,虽然经过全力救治左眼还是失明了,而右眼视力仅有0.04,戴上1200度的眼镜后矫正视力为0.25。


重返岗位,成为施工现场“活图纸”

回到日思夜想的发射场周湘虎才知道他可能要永远地离开心爱的岗位了。周湘虎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他硬着头皮再三请求领导,让自己留在工地上再试一试。



再一次走进熟悉的工地周湘虎才发现他所面对的困难比预想中要大得多,两个发射塔架一共有262个孔桩,这些孔桩是发射塔架的“根”,有的深达23米,由于无法看清桩底是否有积水和残渣,浇筑前周湘虎都要一个个爬到桩底去检查。




即便如此周湘虎依然整天在塔架上爬上爬下,眼睛看不清了,他要用更多的付出去弥补。


一摸二量三记,嘴勤腿勤脑勤这是周湘虎遵循的工作准则,塔架上成千上万个螺栓,他一个一个地去检测,各种数据参数他一个个地去背,工程部件图纸,他一张张地记,慢慢地周湘虎成了施工现场的“活图纸”。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两个发射塔如期竣工,并成功地把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火箭送入太空。



在发射场区,随处可见的是一棵棵椰子树,它们一年四季果实挂满枝头历经台风侵袭而屹立不倒,这是周湘虎偏爱椰子树的原因。


如今周湘虎的眼睛依然非常脆弱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看电视,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在夕阳西下时,漫步在椰林间享受内心的那份从容与恬静。



在他和战友们的精心呵护下,发射塔架一点点长高长大,当它们张开双臂把火箭送入太空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涌动着骄傲和幸福,虽然他的眼前滑过的是一团模糊的光影,但在他的内心中那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CCTV-7《军旅人生》“周湘虎:椰岛上的”潇湘猛虎“


责编:张凯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更多资讯请点击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