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这个才知道,中共中央机关能进驻北京也可以拍一部谍战剧

2017-10-27 央视军事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共中央机关搬迁到北平,就进入议事日程,从西柏坡到北平,只有不到400公里的路程,为什么中央机关走了三天,其间的时间安排又是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中途由汽车机动转为火车机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66bj9dcu&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搬到北平,虽只有不到400公里的路程,但是当时道路情况不是很好,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些路程几个小时就到北京了,加上于当时不安定的因素颇多,安保任务也是极其严酷。

随着我们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机关也是家大业大了,整个中共中央机关有十几辆吉普车,加上100辆大卡车,是一个很庞大的车队。如此一来,一直由车队行进目标过于明显,是否考虑车队行进和铁路机动相结合等等,这些都有仔细的考虑。为了使中共中央机关,能够顺利地迁入北平,中央还特别成立了转移委员会,总指挥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考虑事情非常地细,专门就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前锋接应,一系列事情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对于中间停留的每一个地方,还有具体的纪律规定,比如说不允许进入民房,怎么进行安全警卫等等。

当时是3月23日从西柏坡出发,是上午出发的呢,还是下午出发的呢?这曾经是很多人考证的一个问题,最后发现应该是上午出发的,因为中午的时间,车队已经到达了保定,并且在保定吃了中共中央走上进京路的第一顿饭。这一顿饭其实非常简单,是保定的甜面酱 白洋淀的鱼虾,满城的驴肉,这几样食品就成了当时中共中央机关进京的第一餐饭。

中共中央机关在往北京搬迁的过程中,是一边搬迁一边工作,比如说毛泽东,他头一天到了唐县一个村子里以后,前半夜找村干部谈话,后半夜他自己找了个门板起草文件。第二天车队出发,到了停驻点的时候,他继续开始工作。落脚的这个村子叫做淑吕村,住宿这个地方是一个烈士的家,这个烈士名叫李登魁。烈士的女儿还记得当年毛主席到她们家的时候的情况,她扒着个门缝往里看,她看到了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那儿工作,等毛主席走了她才知道,那个一直工作的人是毛主席。

由此可见,在整个进京的过程之中,周恩来所布置的前后接应的工作,保密性做得非常好。中共中央往北平搬迁的过程中,机动方式也是经过精心研究的,在出发前两天叶剑英就提出,到涿州以后,为了安全考虑和便于中央领导休息,在涿州转乘火车进北京,火车机动毕竟要比汽车机动要舒服一点,那么周恩来就回答说,我们大概是24日晚上到涿州,要休息一晚,那边你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有可能汽车机动有可能火车机动。

最后还是考虑火车机动,为什么?因为还要防止国民党特务,有可能在路途上埋炸弹来进行破坏,所以当时周恩来就安排了三列火车,第一列是打前站的,第二列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卧车和一些警卫车,第三列就是一些辎重车、后勤车,这三列火车分别到的站还不一样,同时三列车出去,然后到不同的地点,如果真的有敌特破坏,他很难捕捉到到底中共中央机关人员在哪趟车上。

其中,路线规划也是极具心思。第一趟车一共有八节车厢,全是运兵车,它到西直门站,就是现在的北京北站。那么第二路车是毛主席等这些中央领导同志真正坐的车,它当时是分八节客车和一节餐车,这列车直开清华园,那个站比较小比较隐蔽。第三趟车一直开到前门车站。

考虑到进北京以后要进行阅兵式,和民主人士进行会面,所以火车是在3月25日凌晨两点半出发,这样保证到北京后能够有比较宽裕的时间来安排活动。当时在北平主要负责接应工作的是李克农,李克农也是以备万全,做出了应变计划。万一毛主席和党中央临时改变计划,火车停在前门或者是西直门,一定要有二手准备。就在这足够细致、面面俱到的准备下,中共中央机关才得以顺利进京,并最终还是停在了清华园。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讲武堂》开国纪事(三)进京。


声明:来源央视军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许荣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