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道战中,日军放毒气死千人,我方军民见招拆招这样改建地道

2017-11-20 央视军事

还记得那部电影《地道战》吗?里面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而其中的最主要的线索就是我抗日军民跟日军在地道战上的斗智斗勇!为了对付我方的地道战,日军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078tf5w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就在冀中地区军民如火如荼挖掘地道的时候,日军调集兵力发动了规模更大的一次扫荡。在这次不同以往的扫荡中,一个让人震惊的惨案,彻底摧毁了地道为人们带来的些许安全感,这次惨案,被后人称之为“北疃惨案”。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几百辆坦克和汽车,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大扫荡。5月27日清晨,日军一个大队兵力从当时的河北定县县城出发向南扫荡,在距县城22公里处遇八路军并发生战斗。

在北疃村这个地区,在近一个月的抵抗当中,成功的打退了日军的几次扫荡。因此,周围的群众、八路军的伤员都认为北疃村是一个保险地,所以当时聚集了很多受伤的战士,包括逃难的一些群众在这里进行躲避。日军由于几次进攻不下,这一次日军惨无人道的使用了毒气攻击。

由于北疃村的抗日军民没有想到日军会使用这种残暴的手段,也没有有效的抵御办法,包括八路军战士、民兵、人民群众,上千人死在这次毒气攻击中,这就是有名的北疃惨案。

“北疃惨案”的发生后,抗日军民开挖地道的热情锐减,在人们的怀疑声中,地道的挖掘一度陷入僵局。地道已经不再是安全的避难所,就像电影《地道战》中演的一样,在当地军民之中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惨案发生以后,有些人就认为,与其在坑道里躲避日军,让他们给毒害了,还不如在地面上与敌进行拼杀,最后拼死一个算一个,还算是积极抗战。

然而,日军对地道的破坏远不止这一次。

日军收买一些叛徒,这种叛变者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部人,了解地道的人,这个对我们的威胁是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一旦发现了地道以后,他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放火烧,放水灌,放烟熏或者是放毒气。

于是,冉庄的抗日军民积极寻找地道的改进方法。为了防止敌人放水淹没地道,抗日军民积极寻找对策,他们设计出凹形地道,并在开挖地道的过程中特别留出地下排水渠,可以将敌人灌入地道的水导流下一层地道,再从下一层地道的排水渠中流回水井。

这种凹形地道设计还可以做到防毒放火,只要掩盖凹形地道的翻口,毒气或者敌人放火产生的烟雾将彻底隔绝。另外,在每段地道中还有特殊的窄口设计,即便有一段地道被破坏,也可以尽快堵住窄口,以抵挡敌人进攻。地道中还设置了掩体、翻板、陷阱,使敌人不敢轻易下到地道之中。这些别出心裁的地道设计,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中依然保存完好。

日军最后一招就是挖,这种挖掘就是从地道口一点一点顺着地道方向开始挖,实际上就是彻底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他的工程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挖了一条还有千千万万条。日军在我们这种地道战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他是根本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退回他的据点。

现存的冉庄地道遗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曾经实战使用过的地道宽1米,高度1.5米,顶部距离地面两米以上。地道内部设有瞭望孔、射击孔等用来作战,有比较完善的通风孔、水井、指路牌、储粮室等作为战斗保障,另外还有陷阱、活动翻板用来防御,实现了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地面上,还修筑了高防工事,与地道射击口形成交差火力。冉庄地道真正形成既能隐蔽转移,又能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了冀中平原抗日斗争坚实的地下堡垒。


声明:来源央视军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许荣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