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谢你,大凉山之子!

央视军事 央视军事 2020-12-17


他带领村民修建大棚搞种植

推广彝族刺绣增加收入还资助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让200多名孩子接受免费学前教育……

他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教导员

彝族军官布哈



来自大凉山的他说

“我就想为家乡多做点事”

布哈,出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靠着乡亲们的救济,生活和学业才得以为继。

2005年,布哈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上大学,走出了贫穷大山。他暗下决心:等有能力,一定要回报乡亲们。

怀着感恩的心,他用行动传递这份温暖和力量。大学4年,他勤工俭学并将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家乡,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从2007年开始,他先后资助了30多名彝族贫困学生,其中3人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布哈成为武警四川总队的一名警官。截至2017年,32岁的布哈带领中队连续3年荣获“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个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2017年12月,武警四川总队开始对四川凉山昭觉县梭梭拉打村实施定点帮扶。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布哈,因为熟悉当地语言和风俗,成为驻村干部第一人选。布哈欣然接受了,他说:“我就想为家乡多做点事。”

他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挣钱

“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这首打油诗曾是梭梭拉打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7年,梭梭拉打村全村522户中有151户贫困户。布哈访遍全村522户1779人,甚至哪家有几只鸡几头猪,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也因此摸清了每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举措。


村子山高坡陡,耕地零散,如何因地制宜形成村里的特色产业,布哈首先想到的是建产业大棚。

布哈请来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拓宽电商物流,通过定点销售、直供部队等渠道,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在他的努力下,蔬菜产业种植慢慢走上了正轨……
不久前,在产业分红项目利润分配大会上,每户村民都拿到4000到6000元不等的分红。
村民高兴地说:“武警部队来了之后,把大棚建起来,我们的地也流转了,在门口一年能挣四五万了。”

刺绣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列为“非遗”项目。布哈多次拜访昭觉县民间彝绣专家和中国彝族服饰收藏家,请他们来村里培训绣娘。
他还邀请电商平台来村里,共同谋划彝绣的产业发展。梭梭拉打村成为当地唯一的彝绣项目合作村。
仅2019年,布哈帮扶的产业获利近120万元。

他还给村民送来健康与教育

针对村里因病致贫的情况,布哈主动对接武警四川总队医院,为当地乡、村两级卫生院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和技术帮扶

以前,梭梭拉打村只有一个幼教点,40多个孩子挤在两间阴暗简陋的教室里。布哈在写给上级的脱贫帮扶建议中,将援建幼儿园作为头等大事来呼吁。

2019年9月,武警爱民幼儿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新功能教室、舞蹈室、食堂、游乐园一应俱全。他的努力让200多名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
在布哈和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梭梭拉打村旧貌换新颜——修通了公路、建好了水渠,300多户人家住进新居,村里还建起了电子商务站、文化长廊、运动广场。果蔬大棚、彝族刺绣、经果林项目等10余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去年年底,村子人均增收2000多元,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布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敬重。今年8月,他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布哈说:能在这样的时代付出是一种幸运,能被这样的时代所需要,是我真正的人生价值,相信梭梭拉打村的明天以及更多彝乡村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你,大凉山之子

致敬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7《军事报道》、新华网

推荐阅读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孙毛宁 徐蕾莹

记者 | 赵冰晶 连轶 郑磊 张爽

编辑丨侯碧丹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