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好消息,多希望袁爷爷能听到……

央视军事 央视军事 2023-01-05

建设空间站到底有什么用?

航天员在天上到底在忙什么?

今天七班长的分享

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水稻在空间站结出种子

而且收了一茬又一茬

12月5日凌晨3点,随神舟十四号返回的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运抵北京。其中包括中国空间站里的水稻结出的种子。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郑慧琼马上开始连夜处理、分析样品。

她介绍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航天员采集了一些样品,并进行冷冻保存,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植物在空间微重力情况下真实的在轨情况,因此“拿到样品后要第一时间加上固定剂,希望尽量接近在天上的状态。”


更让郑慧琼惊喜的是,航天员还在天上收获了再生稻,“就像韭菜一样,把第一茬已经割了,之后它又发出来了、又长出稻穗,这次航天员又把所有的都割了……本来是一季稻,收好几季了,天上再生能力比地面要强一些。”

在轨开展实验120天

航天员3次采集样品

这次“神十四”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种水稻,也是国际上首次开展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该项目共在轨开展实验120天,完成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

航天员在轨期间采集了3次样品。11月25日,航天员采集了水稻和拟南芥种子成熟期样品,将其保存在低温存储柜中,一并带回。

郑慧琼说,她从事空间科学研究也有几十年了,之前很多实验都是短期的,有的一个星期,有的十几天,“之前没有航天员参与,很多事情比如在轨冷冻样品都是不可能的,一般都是返回地面再固定,那就跟真实情况有差别。”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只有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建立之后,再加上航天员的参与,才有可能长期在空间做实验并用于深空探测。

在太空里种粮食

中国人迈出了第一步

这次上天,科学家送上去两种水稻,一种是常规稻,另一种是名叫“小薇”的矮秆水稻。

“小薇”个子矮、空间利用效率高,在植物工厂栽种最多可以种植12层。而选择水稻率先上天实验,还有一个原因——水稻是我国老百姓最重要的口粮之一。

可惜的是,这次空间实验“小薇”没有结种子,可能是因为培养盒空间较小,高杆水稻生长茂盛挡住了矮杆水稻的光,科研人员后续还将进一步分析原因。不过,常规水稻在空间站结出了种子,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种粮食的第一步。而对于育种科学家来说,他们还关心地面农作物的改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钱前说:“以前你想上太空?想也不敢想。现在国家这么重视、这么好的条件,也让我们能跟国际上的科学家平坐平起,咱们要培育我们新的增长点。”

而“小薇”在参与太空实验之后,科研人员将继续开展研究,为中国人更好地端牢饭碗作出贡献。

太空水稻结出了种子

多希望这个好消息

袁隆平爷爷能听到……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13《新闻直播间》

推荐阅读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徐蕾莹 梁晨

编辑丨王吴恺馨

视频编辑丨钱智健 张可宜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