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海与芬兰0-16岁教育资源比较

2017-01-05 文丹 芬兰吧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育儿育己在芬兰”。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但转载文章或部分内容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一谈到教育,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人口多啊,国情不一样啊。确实,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有滋养它存在的社会观念、文化和制度,不能全盘照收。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去向他国学习、取长补短,不去借鉴别人的办法,不去努力改变。 我很想知道:芬兰教育到底有没有适合上海教育的地方?两者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接下来可以做哪些努力?所以,我查看了0-16岁阶段,上海教育与芬兰教育到底有多大的不同。表格原文是英文版,由唐鑫博士整理,我翻译,如下:


一、上海与芬兰0-16岁教育资源比较


注:上海数据来自上海统计局。

       芬兰数据来自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大学 (MCE0210 Education in Finland) 这门课老师的PPT 。


1、教学法


芬兰:1. 在玩耍、游戏中学习。2. 很多身体活动、户外活动。3. 注重艺术体验、自我表达。4. 探索自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5.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情况,配有特殊教育、分组教育。


上海:1. 也提倡通过玩耍学习,但是近年来有小学化的趋势。2. 班集体教育,没有根据学生差异,在班级内部分组教学。3. 学生数量偏多,教学任务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主导教学。


2、教师学历要求


芬兰:小学(1-6年级),每个班级都有class teacher,他(她)通常教授所有科目。他们持有教育硕士学位。初中,具体科目的教学,则由获得各自领域硕士学位并完成了教育学课程的教师负责(subject teacher)。也就是说,芬兰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教育学毕业,还得是教专业对口的科目。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是本科毕业。


上海:十几年前,上海中小学学校里有这么多硕士毕业生吗?我想没有吧。这十几年上海经济的发展,让它成为人才聚集地,已经提高了它的师资配置,师资力量已经世界领先。而据我自己在上海的教师求职经验,校方非常强调专业对口。可想上海教师配置质量已经蛮高的了。两个地区都拥有高学历师范教育的教师,确保优质教学。


3. 教师与学生的配比 & 4. 班级学生数量,这两者密切相关。


芬兰:根据儿童发展的年龄段特点,分0-3岁年段、3-5岁年段、6岁年段、小学、初中,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师与学生的配比。采用小班教学。


上海:教师-学生的配置比例,其实非常好,很接近芬兰水平。只是班级学生数略多。


5、收费标准


芬兰:0-5岁的孩子,根据各自家庭收入以及家庭孩子数量决定:家庭收入高,交的多;收入少,交的少;孩子多,交的少。费用区间24€-264€。6岁年段,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前奏,免费。


上海:公立幼儿园收费低。但是35% 的孩子在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很高。

两个地方1-9年级的基础教育都是免费。


6、在校时间


芬兰:1. 0-5岁的孩子,根据父母工作或是否是学生的情况而定。如父母是双职工,可托6-8小时。如父母一方工作,另一方是家庭主妇(夫),可托3-4小时。6岁年段,每天4小时。

2. 基础教育阶段,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A、B两组。A、B两组有公共教学时间,也有分组教学时间。分组教学时,不同学生来学校的时间、放学的时间不同。

3. 学段不同,在校时间不同。总体趋势是:小学在校时间少于中学在校时间。


上海:1. 学生在校时间8:00–16:00,据我个人教师经历,也是小学在校时间少于中学在校时间。2. 学生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


二、上海教育成绩原来这么好


PISA全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2012年,PISA对来自65个经济体逾50万的15岁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PISA测评每三年举办一次,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掌握,而上海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都在数学、科学和阅读全部三项上都取得了第一名。2015年,上海与北京、广东、江苏一起,代表中国再次参加PISA测评,结果是第十名。(是哪个地区拖了上海教育的后腿?)


看到这个结果,我第一反应是惊喜:上海教育原来这么好啊。接下来却有些失落:这么好的学习成绩,学生付出了多少时间?以数学为例,PISA测评中数学优秀比例平均只有12.6%,上海达到了55.4%数学优秀率,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孩子数学这么好吗?我们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学生已获得的这些知识,毕业后用到多少呢?我们具备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其实,我们只要去统计一下,教师有多少时间用在教授知识上?学生有多少时间花在学习知识上?有多少时间花在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上?有多少时间是师生共同讨论公共事件上?就知道付出的代价了。


无可厚非,学校当然要教授知识,可是互联网时代,你需要什么知识,一搜索就有,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为进入社会成为公民做好准备。就像面对这几天的霾,我们不能只有一句国情不同,就做鲁迅笔下看中国人被外国人处死的看客,不呐喊。这是不是正好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


三、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少生命教育,缺失对自己生命、对别人生命的珍视。在跟朋友Sarah聊到这个话题时,她的话很触动我:“在国外由于信仰,所以它对于人作为一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很尊重。比如一个清洁工,他也有尊严,他同样受到尊重,而且,如果大家放任一个清洁工暴露在危险的工作环境里,这个是会被社会指责的,大家看不下去的。但是在中国,一些人的生命似乎就比另外一些人的命贵重,然后呢,我们自己还会说,那没有办法,谁让咱们是普通老百姓呢。这种对于生命的最基本尊重,在我们的文化里是缺失的,因为我们的文化是看人下菜的文化,位高权重者、腰缠万贯者的命贵。但是在西方,总体上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因为圣经里说不管你是穷人、富人,都是上帝造的,在上帝面前是一样的,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去尊重他人的生命。”


)更缺少社会公民教育。学校教育有没有去教我们作为公民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价值?孩子长大之后,脱离家庭和学校,作为一个公民,自己拥有哪些义务和权利?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为自己的需求呐喊?仔细想想这几天的雾霾,太多人是在朋友圈里发状态,你看我这里雾霾这么严重,你看你看啊,然后呢?有人说,我是普通老百姓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啊,缺少社会公民教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让千千万万的人都这么想,都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可这个国家不就是千千万万你我这样的渺小个体组成的吗?为什么缺失公民教育,我想到的答案是:从统治角度看,人要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干什么?多难管理。大多数人都在忍受着、抱怨着、看着;那些站起来呐喊、用行动去改变的少数,或许已经被倒下。也许,接下来几十年,我们都要在霾中度过了。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

  ——崔卫平




晚安,于芬兰。


快速链接:

http://www.uta.fi/cerec/publications/workpaper/CEREC%20WP8%20Xin.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