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老校友的校庆日特别献礼

学校62周年校庆日前夕,我校校友、著名运动医学专家金文泉教授重返学校,为重医62岁生日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陈同生、周泽昭、钱惪三位老院长的油画像。

陈同生(1906-1968),1955年-1963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55年10月-1957年1月兼任重庆医学院首任院长。

周泽昭(1901-1990),著名外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7年1月-1972年10月任重庆医学院院长。

钱悳(1906-2006),著名传染病学家,国家一级教授,1958年1月任重庆医学院副院长,1978年11月—1983年7月任重庆医学院院长,1985年6月任重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礼物。当年三位老院长仅留下少数黑白照片,油画取材十分不易。为了更真实、更庄重的表达前辈们的风采,年近80的金文泉老师,右眼几乎完全失明,只能用左眼借助放大镜反复研究照片,一次画出来不像,便又一次次重新修改,日夜辛劳,历时月余,终于完成。

学校在袁家岗校区行政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邀请金文泉教授当年的同事、朋友们和在校学生,一起聆听金教授的故事,一起重温他当年艰辛但精神丰富的岁月,感受他不平凡的人生和满溢的人格魅力。校长黄爱龙代表学校接受了金文泉校友的赠礼,并回赠了纪念礼物。


历经磨难 深爱重医

为什么对重医的感情那么深

我的青春年华

全部献给了这里

不打一点折扣

1939年,金文泉出生在上海。从小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好医师。1956年,他以第一志愿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1961年大学毕业后,22岁的他,意气风发、热血飞扬,怀抱着到祖国最艰苦地区去的信念,来到刚刚从上医分迁初创的重庆医学院。在这里,他找到了许多熟悉的老师和朋友,并与他们一样,满怀着建设祖国西部的热忱迅速融入到重庆医学院的建设中。他先后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学校图书馆工作,直到1985年,因工作需要,调入成都体育学院工作。

时隔33年重回学校,金文泉老师心情激动,感慨万千,直言“幸福”“温暖”。座谈会上,他侃侃而谈,当年波澜起伏的人生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三年的自然灾害,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困难生活让他患上了水肿;“文革”期间中被错误打成“牛鬼蛇神”,让他所有的珍贵历史照片和个人资料都被损毁,被批斗被关押,睡在解剖的尸体旁,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时代的磨砺中,他没有失去那颗乐观向上的心。

苦难之外,他克服困难、废寝忘食,在教研室研习教学技能。平反之后的金文泉老师,依然不改那颗赤诚奉献的心灵,参加重医援藏医疗队,担任重医图书馆副馆长兼任教学任务,为学校教学工作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金文泉老师说,“灾难是一种磨炼,我感谢当年艰苦岁月带来的体魄上的锻炼,让我现在还能保持良好的体力,感谢艰难岁月中支持和帮助我的同学,我们留下了最珍贵的友谊。” 

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和同教研室的学生们,谈起当年他优美工整得像艺术品的板书、永远行云流水的脱稿讲课、随手画就的病例图示、为学生们购入的原版英文图书、对大家的亲切和关心……数之不尽、滔滔不绝,说到动情之处,当年的同事和学生都湿了眼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金文泉老师的一生,正是这八个字的真实写照。


与绘画结缘

如果一个医生画画得好

那么他在医学上更容易有不一般的造诣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教师,金文泉老师无疑是卓越的,这份卓越不仅源于他对职业的尊重和信念,也源于他的一个特殊的爱好——绘画。

金文泉热爱绘画,始于中学的地理课。在上医的五年,认真学医之余,绘画这一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是上医美术组的副组长,为每周的“上医青年”担任美化与插图,同时还为漫画专刊“麦芒”供稿。他所绘就的针砭时事,表彰平凡人辛勤奋斗的作品,在上医一度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大学时代,金文泉非常景仰著名外科学家、上医副院长沈克非教授。1959年,还是学生的他大胆向沈院长请求,希望为他画一幅油画像。沈院长欣然同意,金文泉用沈院长的照片作为素材,又到他的办公室写生,最终完成了沈克非院长的个人画像。沈院长为此专门邀请金老师到家里做客表示感谢。这幅画直至“文革”前,一直挂在沈院长的客厅。60年代的一天,全国人大代表团视察重庆医学院,作为代表团成员的沈克非院长一眼就认出了曾为他画像的学生,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为这意外之喜而激动不已。

在重医教研室工作期间,金文泉老师发现请绘图室画一幅挂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作品往往并不符合专业要求。几经思索,他自告奋勇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先后为生理教研室绘制了300多幅挂图,还主动裱装成国画样轴子,定做了挂图大箱,分系统将图放好,易找易取,十分方便。这一举措,既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材料,也使得他的绘画水平明显提升,后来为教科书、科技书画插图,更是驾轻就熟,功力深厚。金文泉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工作与爱好,医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为新时代贡献正能量

人退休了,但精神不能退休

要继续为人民服务

退休后,金文泉老师仍在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发挥余热。在2016年,年近80的金文泉老师决心把母校的16位国家一级教授一一画册油画像。最终历时200多个日夜的辛苦,在母校上医建校90周年前夕顺利完成了16位一级教授的21幅油画像。其中16幅画像赠送给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藏于上海医学院图书馆6楼),其余5幅分别赠送给了老教授的亲属收藏。

由于只有一只眼睛能视物且近视,金老师戏称自己是“一目了然”;因前后创作的200多幅油画都是无偿捐赠,金老师说自己的作品都是“无价之宝”。在与学生交流时,金老师坚定的表示,自己虽然退休,但精神不退,要多为新时代贡献正能量,会感觉更加幸福。金文泉老师极具感染力的乐观、豁达和浪漫主义精神感染了全场。

黄爱龙校长在座谈会上表示,金文泉老师返校与师生进行的隔代对话,对我校青年学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需要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学校要培养具备领袖气质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金文泉老师深受师生爱戴,除了讲课生动外,绘画上深厚造诣、艺术家的气质,让他更有魅力。希望大家铭记历史,启迪未来,以金文泉老师的品格为榜样,以他的人生经历为经验,更好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一位参加座谈会的学生说,金老师的非凡经历和人生故事,对喜欢绘画的医学生是极大的鼓舞。金老师为上医和重医老教授的绘画,精心选用上等油画颜料可以保存200年,他身上体现出的坚强、乐观、爱国爱校的精神,可以永远流传!

文字/美编:党委宣传部

图片:工会,部分来源于《上医人上医情》


往期热点




CQMU和CQMUer一起走过的62年!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访问重庆医科大学共话西迁精神

跨越60年的相逢!重医58级老学长与在校学生交流分享

归来仍是少年!重医1958级校友返校重聚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