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仿真模型玩具和绘本,让孩子直观爱上科学
Hi,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款生物仿真玩具的测评报告,ToyReport的亲子测评员晓晓,将玩具模型与科普绘本相结合,引导孩子直观和观察合学习青蛙生长演化的过程。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晓晓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小朋友们都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每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对待的态度对孩子有很大影响。我们的测评员晓晓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从不一语带过,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孩子也在她的影响下,养成了认真观察、喜欢思考的好习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晓晓同学是如何带领小测评员一步步的“走近科学”的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平台阅读该期更多测评报告
Safari 生命周期动物仿真玩具
测评玩具名称:Safari 生命周期动物仿真玩具
小测评员信息:妞妞 4岁11个月
小测评员家长:晓晓
01
开启体验之旅
小妞看到里面的东西,开始自问自答:这是什么啊?哦~这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还没拆开外包装,小妞就向我扔来了两颗“炸弹”:
-“妈妈,为什么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巴会变透明啊?”
-“妈妈,为什么蝌蚪的皮肤是黑色的而青蛙的皮肤却是绿色的呢?它是怎么从黑色变成绿的?”
老母亲被夺命连环问暴击的体无完肤,这这这……这问题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我告诉小妞:“妈妈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等妈妈这几天查一下资料,知道了再告诉你好吗?”小妞欣然同意。
我听很多人不止一次说过,孩子还小,不必这么较真,随便找个理由应付一下搪塞过去就好了。可我不这么认为,孩子小难道就应该被随意对待吗?孩子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说明她的小脑袋瓜子在动,我们的随意对待,会不会让他们失去了思考和提问的兴趣呢?
拆开包装后,先让小妞按从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给我排列了一下,小妞3周岁不到就开始看科普启蒙书,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也不陌生,而且今年春天的时候我还带小妞去乡下田里抓了几只小蝌蚪来观察它们变成青蛙的过程,所以小妞刷刷两下就完成了。
02
生命的故事
小玩具刚摆好,小妞突然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记得我们家有一本《诞生了!蝌蚪》的书,这个玩具一定是跟那个配套的,我去书架上拿。”说完就跑了,再回来时手上已经多了一本书。
强烈推荐下这套书《生命的故事》,里面全是由著名摄影师操刀的高清实拍图,把生命的整个过程都描述出来了,自然科普入门书,简单易懂。
我们一起共读了这本书,以往都是我读小妞看图,时不时的还要回答各种“为什么”,这次我读到小蝌蚪变化的地方,小妞就会拿起相应那个阶段的蝌蚪放到书上,讲起来更加生动立体了。
不过这本书最后蝌蚪变成的不是青蛙,而是蟾蜍!但是它们总体的变化过程是差不多的,正好也可以来对比下它们之间的差异。
没想到差别来的如此之快,书上蟾蜍的卵是排列在透明的带子里的,而我们玩具模型青蛙的卵却是块状的。小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说:“这个玩具的卵跟书上讲的不一样。”
我说:“是的,书上的是蟾蜍的卵,蟾蜍的卵是带状的,带内的卵一般排列成两行,一天后才会从带子里钻出来,钻出来的卵外面包着透明的膜。而我们的玩具是青蛙的卵,青蛙的卵是由透明的膜包围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小圆形,再集合成一团团的卵块的。这样,我们从小小的卵就能看出它们最后会变成青蛙还是蟾蜍。”
讲到变成小蝌蚪的时候,小妞拿起了小蝌蚪,从书上看好像跟玩具的蝌蚪没什么差别,其实青蛙跟蟾蜍的蝌蚪还是有区别的。
我告诉小妞:“青蛙的蝌蚪身体比较圆,尾巴很长,身体的颜色也比较浅,嘴巴在头部的前端;而蟾蜍的蝌蚪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体的颜色是黑色的,尾巴比较短,颜色比身体要浅一点。”
“妈妈你仔细看,我手上的蝌蚪身体圆圆胖胖的,而书上的蝌蚪就是瘦瘦长长的,真的不一样诶。”
讲到蝌蚪长出后腿,分出五个趾的时候小妞还特意数了数玩具蝌蚪的脚趾,也是五个。
要说这玩具细节做得很到位,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仔细看,是不是有点前腿的影子,真的跟书上说的一样诶。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也不知道蝌蚪的前腿不是两只一起长出来的吧,我当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很吃惊。它居然是先长出右边的前腿,再使劲地蹬腿把左边的前腿伸出来的。我特意查了一下,青蛙的蝌蚪跟蟾蜍的蝌蚪一样,也是先长出右边的前腿再长左边的哦。
尾巴终于消失了,变成真正的青蛙啦。(当然,书上的是蟾蜍。)
“妈妈妈妈,你看青蛙前面的脚只有4个脚趾头诶,可是为什么刚长出前脚的时候是5个脚趾头啊?”小妞的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一数,真的是这样诶。
可是,为什么刚长出来是5个脚趾头?难道跟尾巴一样还会消失一个脚趾头,还是这个玩具出Bug了?
我没法回答,只好如实告诉小妞:“妈妈也不知道诶,妈妈能确定的是:青蛙的前腿有4个脚趾头,后腿有5个脚趾头,而且后腿上还有蹼哦,就跟小鸭子的脚一样,这样有利于它们在水里游。你看这个青蛙的腿。”我拿起玩具青蛙给小妞看,不过只能看到其中一只后腿脚上有明显的蹼,其他3只脚的差别并不大,无法很好的分辨有蹼和没蹼。我只好上网找了青蛙的高清实拍图来给小妞看。
之后小妞自己在认真的翻看拿来的几本书,我知道,她在自己思考消化知识,有一天,她会以她自己所理解的样子讲给我听。
03
拓展玩法
我们家的任何一样玩具,都是小妞带着我玩,从来不给我主导的机会。而且任何一样玩具到了她手里,都能变成煮饭过家家和角色扮演的游戏。还好这次我受伤在床,小妞没有去厨房区把青蛙给炖了。不过角色扮演是逃不掉的。
① 小蝌蚪找妈妈
当天吃过晚饭,小妞继续拿着这套玩具把玩。
她突然问我:“妈妈,你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当然听过啊,宝宝有没有听过呀。”
“我还没有听过呢,妈妈你讲给我听。”
什么?这么经典的故事居然没有听过!老母亲立马摸出手机搜了音频来给小妞听。
小妞听完说:“妈妈,我们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吧。你先等等,我去画个画。”
小妞拿回了一张被涂得全是蓝色的纸说:“妈妈,这是池塘,小蝌蚪它们就在这个池塘,我们轮流当小蝌蚪和青蛙。”
② 绘本演绎
我们常常玩的就是进行绘本演绎,家里小妞的绘本有上千本,因为实在讲过太多遍了,所以基本上每本小妞都能背下来。
▶《哈哈哈》
哈哈哈是一只幸福的青蛙,它总是在哈哈哈的大笑,但有一天,它不开心了,因为它也想要有属于自己的尾巴,于是它就开始了寻找尾巴的旅程。它遇到了很多小动物,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尾巴给它,最后它跟蜥蜴要了蜥蜴的旧尾巴,又开心的哈哈哈了。
因为我生病在床,所以就用玩具青蛙代替我出演青蛙,小妞扮演各种小动物,最后粘上尾巴的时候,正好用尾巴还没消失的小青蛙代替。
▶《青蛙只能吸一口》
青蛙因为口渴,喝干了水坑、小溪、大坝、井水、河水、湖水,其他动物想尽了办法,最后终于让青蛙把水吐了出来!从此以后,每当青蛙想喝水时,马上就会有动物用坚决的口吻提醒它说:“嗨,青蛙,只能吸一口哦!”
这本绘本非常的幽默好玩,以前我跟小妞玩的时候,我们真的会用吸管吸掉一大杯水(不爱喝水的娃娃可以试着玩玩),然后把最后一口含在嘴里,到最后吐出来的时候,也是真的吐出来,非常好玩,每次玩我们都会笑的前仰后翻。
这个游戏玩到最后,一般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办法来让对方吐出水来。我的死穴就是怕挠痒痒,小妞只要一挠我痒痒,我坚持不过3秒钟就会吐出来。而小妞的耐力就比我好多了,我总是要想尽各种办法还不一定能得逞。这次在床上我可不敢让小妞来真的,所以我们还是用了我们的玩具青蛙来当那个口渴的青蛙,假装吸一口,而我跟小妞轮流扮演各种动物来想办法让青蛙把水吐出来。
▶《青蛙王子历险记》
绘本大师汉斯·比尔的获奖作品,主要讲一只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收获了友谊和自我肯定的小青蛙。
04
数学启蒙游戏
小妞带我玩了好多天角色扮演之后,我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带着小妞玩点不一样的。数学游戏也是我跟小妞平时常玩的游戏,下面很多都是小龄孩子启蒙期就能玩的。
数数:
数学启蒙很多应该都是从数实物开始的吧,1.2.3.4.5不多不少,正好合适。像小妞这种大点的孩子,就可以数青蛙的卵,这么多在一起要数清楚可不容易。我让小妞自己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方便一点。小妞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一张纸覆盖住大部分卵,数完再移动纸张露出来一部分继续数。
加减法(凑5):
简单的加减运算,刚开始我跟小妞经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凑5,我们用手指头来玩,我出2,让小妞自己想想应该出几才能凑到5。现在有玩具做为道具,应该更容易上手了。
排序:
这个应该不用多说了,就是按照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排列一下。
序数:
5个玩具随意排列好,然后提问:
-从左往右数第3个是什么?从右往左数第2个是什么?
-等熟练了之后可以问孩子:青蛙在什么位置,让孩子来告诉你具体在从左往右数或者从右往左数第几个。
还可以把玩具排成两行,问孩子:从上往下数第二行、从右往左数第2个是什么?熟练了之后同样可以让孩子说出其中的某个玩具在什么位置。
这个游戏非常好玩,提问的形式也很多样化。还可以事先用一次性杯盖住这些玩具,然后让孩子找到后自己打开看是什么,孩子会非常惊喜的。
我一直认为数学启蒙应该在生活中游戏中,所以目前小妞快5周岁了,我们还没有开始做练习册,一直都是玩数学游戏,上面几个我只是简单的抛砖引玉一下,好玩的数学游戏还有很多,大家一起带孩子玩起来吧。
05
总结
优点:
青蛙做的栩栩如生,从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也非常详细。
缺点:
1.材质是硬的,两个长出脚的小蝌蚪要是握在手里的话,被脚趾尖刺到还是有点痛的。
2.青蛙脚上的蹼做的不够明显。
3.收纳不方便,目前我是放在一个小收纳袋里,如果配一个有抽绳的小布袋可能会更方便一点。还有就是小孩子玩玩具可能会乱放,如果其中一个找不到的话,基本这个玩具就失去了它最原始的意义。
好了,今天的报告就展示到这里,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这款玩具,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平台,阅读该期其他几位亲子测评员的体验反馈。
长按二维码进入平台阅读该期更多测评报告
往期相关内容推荐
点“在看”鼓励一下
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