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交障碍的“解药”想要吗?或许就在你的大脑皮层下

引领未来的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 2021-04-21


要是能隐形就好了

遇到熟人走来,忍不住想拐弯走开

一想到要打电话,就感到不安

……

 

一个“社交恐惧症”的日常↓↓↓


对于一个“社交恐惧症”(以下简称“社恐”)患者来说,和人面对面打交道实在是件太太太艰难的事情了!


网络上经常有关于“社恐”段子,不过小编今天要说的“社恐”,可不是网络段子里那种仅仅是天性羞涩的人,而是因为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社交焦虑症等原因造成的社交障碍。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晗教授课题组揭示了前额叶皮层抑制性神经元在社交中的活动规律,并发现了其调控社交行为的神经网络活动机制,为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社交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大脑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两者在相互配合、相互制衡中,促进人的正常社交。”谈及两种神经元的功能,课题组成员刘玲打了个比方。她介绍说,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小鼠前额叶皮层中PV阳性神经元和SST阳性神经元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交行为发生时,小鼠前额叶皮层PV阳性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率增加,并在网络水平产生低频伽马振荡活动


与PV阳性神经元一样,当课题组以低频伽马频率激活SST阳性神经元时也能够增加低频伽马振荡能量并产生促社交行为效应。这一发现提示,除了PV阳性神经元之外,SST阳性神经元也可作为改善社交障碍的潜在治疗靶点。


徐晗认为,前额叶皮层抑制性神经元在调控社交行为中,网络低频伽马振荡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好比乐队指挥家的手势,能够有效协同前额叶皮层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促进社交行为的发生。增加前额叶皮层低频伽马振荡活动可以促进小鼠的社交能力。


阅读原文请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www.news.zju.edu.cn/2020/0816/c775a2176583/page.htm



本文综合自《科技日报》、浙大求是新闻网

本文编辑:陈小兵 罗浩强

责任编辑:吴瑶瑶

审核:王恩禹

推荐阅读

1、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启动区块附近都有啥好吃的?这张美食地图请收好!

2、这段历史,永远铭记!

3、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宏建一行看望慰问院士专家并调研考察浙大杭州科创中心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