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科技创新体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启真新论 Author 浙江大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启真新论”持续推出“礼敬二十大•感悟新思想”系列。本期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专家学者们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一流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首席科学家 杨德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一定要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国家重大目标,聚焦推进有组织科研、引育高水平人才、培育战略性产业三大核心任务,抢抓宝贵时间窗口,汇聚优势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引擎能级,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跻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在打造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以及全球前沿,在战略规划上进一步提高目标站位,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交叉创新,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久久为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持续发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产业共性技术难题贡献科创力量。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 吴汉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今世界各国在高精尖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全球都在争分夺秒抢占科技制高点。我们需要以“战时状态”投入,以结果为导向,勇于担当,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蹚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高效发展之路。


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在芯片领域加速发展,战略机遇当前,我们更应紧抓时间窗口,聚焦解决国家关键核心难题,作出贡献,体现担当。要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开展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战略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的培养。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镌刻着科学家为国尽责的历史记忆。科技攻关需要大力培养和弘扬科学家精神。集成电路行业的成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其他行业也一样,科技创新工作都需要合作交流、集智攻关,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想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全社会需要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人才成长提供好的土壤,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路上虽然会遇到很多挑战,但英雄自古多磨难,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合成生物学发展新模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攻坚人才 王宝俊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创新”一词,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就必须构建包括生物技术等在内的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合成生物学作为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应用潜力,与人民生命健康、经济创新发展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必争高地。伴随合成生物学热度的持续攀升,我国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美英等国在基础科学与原创技术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


要想缩小差距,服务人民健康生活,就必须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位和布局,打破学科壁垒,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联动各方优势资源,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让产业的实际需求倒逼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国内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构建合成生物学产学研发展新模式。同时,针对合成生物学高度交叉的学科特点,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之间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为国内合成生物学蓬勃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交叉创新研究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攻坚人才 吴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依托创新平台建设,汇聚国际一流人才,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成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应思考的问题。


要想加快新兴技术应用,就必须利用新兴技术突破为产业打通堵点;要想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就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塑造新发展新优势。只有将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效集聚,才能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


我国半导体领域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瓶颈的突破和高效低碳数据中心的研发,都迫切需要交叉创新。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汇聚各方资源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真正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开辟双碳新赛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求是科创学者 陈烨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些论断对我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曾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既充满机遇也遍布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符合国情的节能减排技术。核心技术花钱买不来、用市场换不来,要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做好有组织科研,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技术;必须深入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必须始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坚持创新发展,引育一流科技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超分子新物质创制创新工坊

求是科创学者 胡宁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动力是什么?是创新。如何谋划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系统的统筹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走独立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道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培养热爱祖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任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不断夯实基础科学与创新技术,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需要科技工作者依托于有组织科研的创新平台,脚踏实地,沉浸于基础科学研究,热衷于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将基础研究与应用需求紧密结合,坚持“四个面向”,努力实现高水平核心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饱含家国情怀、甘为国家科技事业献身、勇于承担使命担当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基础与源源动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微纳感知创新工坊求是科创学者 徐李舟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党和国家极为重要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当今,我国在多个领域的多项核心科学技术受制于人,使得我们较为被动。例如,在农业传感器领域,我国许多农业传感器仍需以高价大量从国外进口,这就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能够在传感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通过自主研制各种先进的智能化传感芯片、器件与设备,充分融合微纳制造、信号处理、大数据、物联网等其他科技手段,以期能够大力提升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监测能力、品质监控能力,实现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外生理生化信息的精准感知,以及农业与生物系统中各类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各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预警。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与平台的支撑。只有依托各类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加大交叉创新力度,真正面向产业实际需求,才能让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解决产业难题,服务社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落实创新发展战略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科创青年人才 吴法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这一论断启示我们,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关系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亟需创新研究方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海底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备库,海底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则决定了其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海底也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蕴含着极大应用前景,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加强跨学科合作,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探索、开发和保护海底生物资源。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局势和全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放在了战略性高度,也对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各个重要、前沿领域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仅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也要做别人想不到的;不仅要与世界接轨,也要有效地结合国情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素材整理:潘怡蒙 吴瑶瑶

本文编辑:孔晓睿

推荐阅读

1、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成立!

2、走近国自然项目 | 碳化硅缺陷“预言家”:“算”出来的新材料

3、构筑人才高地!浙大杭州科创中心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