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
本期目录
前沿研究
以新范式思维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金碚·3·
未来的管理
芮明杰·11·
宏观经济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养老保险发展的动态面板异质性门槛效应臧旭恒,李晓飞·21·金融发展、技术前沿距离与追赶型增长
连旭蓓,龚强,刘冲·37·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研究——基于贸易关联与生产分割视角
刘会政,杨楠·53·
产业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行业异质性与制造业服务化齐俊妍,任同莲·72·
公共管理
构建PPP伙伴关系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委托-代理博弈的制度约束
欧纯智,贾康·95·
企业管理
高铁网络接入、企业绩效提升与创新促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上市公司样本分析马涛,常晓莹,黄印·106·品牌危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品牌100强的危机报道的面板分析
“自己努力,同行助力”:共生视角下多品牌危机修复研究
黄苏萍,马姗子,赵晓蕾·133·
内容提要
以新范式思维
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
金 碚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在学术范式上,以新范式思维认识和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情况,不仅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甚至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中,引入包含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个维度的域观范式,可以从多维度观察和认识现实,这也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增加理论上的指导力和理论对实践的阐释力,应遵循微观—宏观—域观范式思维来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提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发展中国经济学,探索进行经济学范式的重大创新。
未来的管理
芮明杰
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巨变的核心是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成熟且必然影响甚至改变未来。新的生产方式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化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本质是一种为广大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生产服务且可以大规模进行的全新模式,目前的新技术革命与进步中的大部分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5G通讯、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智慧供应链等本质上都是为了这一生产方式的诞生与发展做准备的。正因为如此,可以预料未来相应于此生产方式的管理必然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的管理可能是在智能化条件下“平台+分布式生产”的无边界网络组织中进行的管理;未来的管理可能是资源存在于不同区块之中的“去中心”或“无中心”组织形态时的对资源的配置;未来的管理也可能是一种个性化的管理或完全的自组织自我管理。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
——基于养老保险发展的动态面板异质性门槛效应
臧旭恒,李晓飞
基于世代交叠模型构建简化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倾向非线性影响的理论模型,结合2002—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养老保险发展为门槛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门槛特征,随着养老保险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由负转正,并且正向效应逐渐加强;在异质性门槛效应分析方面,东部地区的门槛值大于中、西部地区,享受型消费的门槛值大于发展型消费。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覆盖率,能够使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由负转正(西部地区,享受型消费)或增强人口老龄化的正向消费效应(东、中部地区,发展型消费)。
金融发展、技术前沿距离与追赶型增长
连旭蓓,龚强,刘冲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银行业代表的金融发展在支持中国实体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企业技术前沿距离的视角,本文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TFP增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存在后发企业向技术前沿靠拢的“追赶型增长”。相对于接近技术前沿的企业,金融发展更有利于远离技术前沿企业的TFP增长,即金融发展助推了制造业后发企业的“追赶型增长”。进一步地,这种异质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变换TFP测度方法、技术前沿距离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均稳健。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研究
——基于贸易关联与生产分割视角
刘会政,杨楠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行业异质性与制造业服务化
齐俊妍,任同莲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M型社会理论引发的思考
荆林波
“穷者愈穷、富者愈富”,针对社会结构变化,学者们提出了M型社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生育和子女教育三个核心问题。中国是一个中产阶层逐步增加的国家,房地产、生育和子女教育问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在对中国现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在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在不断分化,并且具有部分M型社会的相关特征;作为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从合理调控房价、加强生育支持、推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及早做好应对M型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构建PPP伙伴关系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委托-代理博弈的制度约束
欧纯智,贾康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会涉及三个问题:权力、利益和伙伴关系。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践来看,由于“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失败”,往往导致政府实际上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政府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必要的实质性权力,并在PPP规范化的框架之下,将伙伴关系与合法性和权威性合理地、创新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恰恰是PPP伙伴关系实践中亟待优化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政府与社会资本委托-代理博弈的视角深入讨论权力、利益以及伙伴关系处理上的政治艺术,强调以信息共享和互信为基础的收益与风险分担、多重内外部监督和在适当区间内可动态调整社会资本方收益比例的机制构建。
高铁网络接入、企业绩效提升与创新促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上市公司样本分析
马涛,常晓莹,黄印
本文将高铁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研究2007—2016年高铁站点开通对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融入高铁网络后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此外,以城市历史上明代驿站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结论也未有改变。(2)分样本机制验证结果说明,高铁开通对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的影响更强、更显著。(3)中介模型的回归结果说明,高铁开通对企业科研人员具有集聚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
品牌危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品牌100强的危机报道的面板分析
周光,周念华,余明阳,薛可
品牌危机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借鉴已往研究中危机数量与影响程度的概念,本文提出品牌危机水平的概念,并基于品牌危机中的品牌、危机事件和时间等因素,对品牌危机水平加以测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索品牌危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重点考察品牌危机类型在这一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品牌危机水平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作用,功能型和行业型品牌危机比例对此效应存在强化作用,道德型、个体型和可辩解型品牌危机比例对此效应存在弱化作用。
“自己努力,同行助力”:
共生视角下多品牌危机修复研究
黄苏萍,马姗子,赵晓蕾
本文基于共生观的视角对多品牌危机修复展开研究。一方面,非涉事企业会基于不同共生模式选择不同的危机修复策略,进而间接影响涉事企业的危机修复效果,以及二者所处共生模式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涉事企业的自救策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上述逻辑,本文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对提出的理论逻辑进行检验,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不同共生模式下多品牌危机的修复模型,最后,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扫码关注我们
往期目录
2020年第1期目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本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