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杜鹏程、刘艺铭|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rem.cueb.edu.cn
或
https://jjyg.cbpt.cnki.net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杜鹏程 刘艺铭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期
► 作者简介:杜鹏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艺铭,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降低内生性影响、更换测度指标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的社交网络、生活信念和社会安全感是社会信任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社会信任的提高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家庭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对于方言趋同较高地区和交通位置较优越的居民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扩大内需和进一步发挥中国市场优势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也为推动供需动态平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社会信任;社会资本;居民消费;消费结构;双循环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在众多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和消费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为了缓解消费不足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双循环”政策的提出旨在充分释放内需潜力,通过全面促进国内消费和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带动国际循环,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如何持续扩大内需、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而近期影响消费的一些新因素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考察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上,目前直接考察社会信任和居民消费水平两者关系的文献较为有限,本文则多维度考察对亲友、陌生人和外国人的信任促进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丰富和完善了社会非正式制度引导消费升级的研究;第二,与上述研究仅回答两者间因果效应不同,本文重在探索社会信任影响居民消费的经济逻辑,对社交网络、生活信念、社会地位认同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考察收入水平、方言分化度、社交距离等重要家庭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扩大内需和提升消费提供政策着力点;第三,考虑到既有相关研究忽略了诸如风险偏好、消费环境等非观测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借助工具变量(IV)法修正估计偏误,使得因果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2018年CFPS数据,考察了居民社会信任感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和更换信任的测度指标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依附于亲缘和地缘关系的社交网络、对未来抱有乐观积极的生活信念、自身社会地位认同感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满足程度是社会信任促进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在消费结构方面,本文发现社会信任的提高主要促进了家庭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发展与享受型消费,而对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则没有提振作用,说明提升居民总体社会信任感更有助于消费升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群组之间社会信任影响效应的异质性,发现社会信任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方言分化度较低的地区、家庭居住地较为便利和高收入组别家庭上更为明显。
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扩大内需是培育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本文证实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社会正式制度互为补充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具体地,本文研究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第一,基于社会信任促进居民消费水平这一结论,为了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除了促进收入分配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举措之外,政府可以从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入手,如通过完善公民征信体系、完善失信企业曝光平台等方式强化居民的社会信任感。同时,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并加强社会对公权力机构的信任建设,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扩大转移支付、创造机会公平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推动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从长远角度建立居民持久且广泛的社会信任,缓解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并弱化其风险感知能力。第二,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种新兴消费业态随之应运而生,消费文化也更加多元化。基于社会信任主要是促进了居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这一结论,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强化对高端消费品的质量监管,以需求牵引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为消费者营造更加良好的消费氛围和消费环境,助力其消费信心的树立。第三,由于社会信任对不同家庭具有异质化影响,政府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制定差异化的消费引导政策。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提高消费的着力点在于优化其扭曲的收入结构,改善原有的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对高收入群体而言,则应重点关注影响其消费决策的社会因素,如帮助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交网络、提升生活信念等。伴随着内需的不断扩大和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问题将相应改善,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也将取得重大进展。(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期38—54页。)
※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