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海鹏等|上游垄断与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rem.cueb.edu.cn
或
https://jjyg.cbpt.cnki.net上游垄断与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海鹏 房帅 王文姝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2期
► 作者简介:海鹏,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讲师;房帅,上海市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主任科员;王文姝,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借助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上游垄断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在考虑指标测量误差、同时期的政策改革效应、样本选择、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干扰计量回归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上游垄断可以通过提高中间品国内外相对价格、减少本土中间品种类、降低中间品质量三个作用渠道阻碍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游垄断会显著降低从事非加工贸易、低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对从事加工贸易、高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上游垄断;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产业链升级;制造业;稳外资
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之一。作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外资企业是更加特殊的存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过程不但有利于培育出上游行业的优质供应商,而且可以对同行业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延伸,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此外,从稳外资工作来看,进一步推动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还能够增加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根植力和附着力,增强外商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黏性。这将降低国际贸易摩擦、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外资产业链转移的不利影响,稳定中国制造业的外资规模。由此,研究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供应链是一个上、下游行业之间环环相接的整体流程,一个环节受阻,其他环节运转效率就会下降。经历长期改革开放的中国在下游行业已经基本实现自由竞争的同时,部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偏高,这可能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作。近年来,国内制造业发展在核心中间材料方面不断受到产业链上端产品的质量掣肘,亦使各界更加重视上游行业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对此,已有文献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讨论。然而,目前学术界尚未以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为视角严谨规范地实证考察上游垄断的经济影响,也缺乏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提升路径问题的深入关注。以此为背景,本文拟结合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准确计算在华外资企业非进口中间品投入在总中间品投入中所占比例,并将其作为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水平的代理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上游垄断对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现阶段中国如何更好地做好稳外资工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以及国内、国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二、创新之处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主要的边际贡献如下:
第一,聚焦于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提升路径问题。纵观已有文献,本文所关注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虽然在有关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全球价值链参与的文献中有相对更多的体现,但此类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本国企业的经营行为,往往忽略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过程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构建上游垄断程度指标,深入探讨上游垄断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对现有研究上游垄断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相关文献也同样可以形成一个有益的补充。
第三,通过对两大微观数据库中外资企业数据的一系列细致匹配和处理,建立包含企业地理信息、行业信息、财务信息和贸易信息的外资企业数据库。本文从微观层面准确计算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程度,并通过加权处理得到样本期内行业间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差异与变动幅度差别及其整体上的变化趋势,相对准确地反映生产全球化背景下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土的产业链布局。
第四,研究结论能够为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放开上游行业、强化反垄断以及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序构建提供新的实证依据。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2000—2014年,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整体水平从65%左右上升到75%以上。这一结果在行业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体现为在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三个行业的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年均水平超过0.9的同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中国本土进行中间投入品采购的比重只有58%和59%。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在考虑了指标测量误差、同时期的政策改革效应、样本选择以及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干扰计量回归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第三,上游垄断将通过提高中间品国内外相对价格、减少本土中间品种类、降低中间品质量三条作用渠道对下游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产生负向影响。
第四,上游垄断对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随着企业、行业、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差异。具体地,上游垄断会显著降低从事非加工贸易、低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对从事加工贸易、高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尤其要关注一些上游行业的垄断状态,降低其市场准入门槛,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进而能够通过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推进上下游协同发展与产业链整合升级,实现一个充分开放的全国大市场。
其次,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树立契约精神,增强外企长期经营的信心,同时坚持稳住国内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分工体系,并以此提升外资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维护外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最后,立足中国的产业优势与市场规模优势,着力引导外资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鼓励更多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参与中国的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2期第75—93页。)※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