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公子、娘惹粽、肉骨茶、沙茶面——他们与新加坡原来有个共通点......
是的,他们都与闽南文化息息相关。
意公子,本名吴敏婕,闽南厦门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她创立的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有2800万粉丝。意公子今年刚受委为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娘惹粽,是闽南风味粽子传至东南亚之后,与本地文化结合而作出的创新。
肉骨茶,是新马一代漳泉和潮汕人士独创的餐饮。
沙茶面,则是东南亚风味“沙爹酱”回传到厦门之后,与当地饮食结合而形成厦门的特色美食。
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三,而广义闽南文化的福建人、潮汕人合计,则占新加坡华人的半数以上。如果说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基础是广义闽南文化,应该不为过。
应该说,闽南文化在新加坡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闽南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闽南文化”特指漳泉一带,而广义的“闽南文化”则包括漳泉、潮汕、海陆丰、海南、台湾、东南亚等地。
两天后,6月18日,“闽南文化在新加坡”国际研讨会将华丽登场。
这应该是新冠疫情之后,新加坡举办的第一场大型的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
主办方是新加坡厦门公会。
新加坡绝大多数华人会馆都是在移民初期成立,第一要务是照顾在新加坡本地同乡或同宗的福利,同时考虑造福乡梓。
新加坡厦门公会则不一样。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大举侵华,席卷华北。到了1938年5月10日,日军在厦门五通登陆,大肆屠杀村民;5月13日,厦门全境沦陷,厦门保安队、各炮台守军全部殉难,民众在战火中死伤多达三四千人。
(厦门岛沦陷于日寇之手。图源:网络)
此时大量邑人逃亡,其中,一些有志之士深感国仇家恨,义愤填膺,南来新加坡之后商讨抗敌大业,于是成立新加坡厦门公会,谋求救乡救民。因此,厦门公会成立的第一要务,是服务乡梓,同时考虑照顾在新加坡的同乡的福利。当然,现在情况又不尽相同。
今年是新加坡厦门公会成立85周年,为庆祝华诞,厦门公会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三场闽南语讲演会口才班、“会馆·青年·未来”研讨会,以及中秋博饼晚会,还有11月11日的盛大庆典晚会。
正因为闽南文化在新加坡的影响力,早在研讨会之前的几天,所有500多张门票已被索求一空,不再接受报名。
怎么回事?一般这么火爆的场面只有在明星演唱会、国庆庆典、房地产开盘这类活动才会出现,怎么现在连文化类的研讨会也这么火爆了?
一个因素是闽南文化的吸引力,另一个则是因为大咖云集。
例如:柯木林,新加坡著名历史学家,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例如:意公子,人人皆知,我们就不必多加介绍了。
例如:丁荷生教授,著名汉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前主任。
例如:许源泰副教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
又例如:丁宏海,湘灵音乐社社长;厦门大学曾玲教授、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前副会长黄婉彬副教授、新加坡福建会馆名誉理事、“老福建”陈建存、马来亚大学的林德顺博士……
还有绰号为“福建女孩”、大力推动闽南语学习的新加坡网红王依婷。
本次研讨会对话主席是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博士;司仪是黄金月。
确实是不少大咖。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讲题,涵盖的范围广,而且细。
例如意公子,她要讲的内容是闽南人的信仰与文明。
柯木林要讲的是他对新加坡闽南文化的认识。
林德顺要讲的是“肉骨茶的文化渊源与发扬”。
黄婉彬要讲的是“厦门人眼中的峇峇娘惹”。
曾玲教授则是从厦门学者的角度来谈新加坡厦门公会。
等等。
本次研讨会的大轴则是祖籍厦门的曾士生,他将给全场作总结发言。
曾士生祖籍厦门,曾担任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开发公司首任总裁,后来在新加坡多个部门担任政务部长。
直播预告
新加坡眼还有精彩的直播等你来看,点击下方预约起来!
编辑:ABC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