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工程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的工作指引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河北共青团“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的工作指引》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谋实做实“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在关心帮助残障儿童(0至18周岁)等弱势群体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结合学校当前工作实际,特发布本工作指引。

一、工作目标

立足《河北共青团“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现状,按照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助残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分层分类扩展智障、自闭症儿童帮扶范围,建立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矩阵,建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加大资源整合支持力度,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帮扶一个、造福一家”,把“实起来、落下去、见成效”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深化举措

(一)分层分类结对,精准持续服务

秉持科学合理和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智障、自闭症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服务可能性等情况,及其家长、教师、学校、福利院具体需求细化结对类别,提供精准持续服务。

1.社会组织团体、高校与智障、自闭症儿童“多对一”结对服务:

(1)第一类是面向在特教学校或者福利院学习的儿童。以特长培养专业化志愿服务为主,挖掘提升个体特殊潜能,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团体、高校社团结对,由具备教育、艺术、体育、手工等专业知识、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主要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特教学校、福利院,服务频率至少每月1 次

(2)第二类是面向具备基本自理与语言理解能力,但因监护人接送不便等原因无法就学的儿童,以志愿者送教上门等服务为主,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团体、高校社团结对,由具备教育、艺术、体育等专业知识、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主要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儿童居住社区、乡村公共服务场地及家中,服务频率至少每月1次

(3)第三类是面向已完成特教学校学业尚未就业的青少年,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支持服务为主,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团体、高校社团、爱心企业结对,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主要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特殊教育学校、企业、儿童居住社区、乡村公共服务场地及家中, 服务频率至少每月1 次

(4)第四类是面向一般症状较重,行动不便、需要24小时监护,家庭成员为脱贫人员或监测人员的儿童,提供环境改善、信息登记、政策普及等生活帮助,对长期服用药物的儿童适当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由社会组织团体、高校社团、爱心企业、基金会结对帮扶。服务地点优先设在儿童家中,服务频率至少每月1 次

2.社会组织团体或高校与智障、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教师“一对多”结对服务:

(1)第一类是面向心理压力较大的家属、教师,开展心理疏导服务,缓解心理压力,提振生活工作信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团体、高校社团结对,由具备心理学专业资质、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特教学校、福利院及其它公共服务站点,服务频率至少每两个月1次

(2)第二类是面向护理知识不足的家属、教师,提供康复知识、护理技能、法律知识普及培训,提升家属专业护理能力和法律意识。引入专业社会组织、高校及团体结对,由具备医学、法律等专业资质、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特教学校、福利院、康复机构及其它公共服务站点,服务频率至少每两个月1次

3.社会组织团体、高校与特教学校、福利院“多对多”结对服务:

结合实际需要,面向特教学校、福利院开展课程设计、残健融合、康复训练等服务,引入医院、康复机构、高校、 企业等结对,以开展手工课堂、音乐体验、互动游戏、陪伴阅读、爱心观影、游学体验、文艺演出等残健互动融合志愿服务为切入点,以康复指导、特长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专业化志愿服务将 帮扶引向深入,由具备教育、艺术、体育、医疗、职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知识、有相关经验志愿者为主要服务力量。服务地点优先设在特教学校、福利院、康复机构、游学地点等,服务频率至少每月1次

(二)加强专家指导,夯实培训体系

1.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建立省级“提升”、市级“普及”、 校级“实操”的三级志愿服务培训体系,面向“小橘灯”联络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等各相关方分类开展培训。省级层面,开发设计培训课程,每年开展至少1次全省集中线下培训、1次线上系列培训,侧重于明确联络人职责、提升示范项目综合能力、推广优秀经验做法,同时,组建“小橘灯”省级讲师团,下沉基层巡讲,每年覆盖各县(市、区)、高校,侧重于提升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与骨干志愿者专业能力水平。市级层面,每年至少举办1次专题培训或项目交流活动,促进资源整合,加强专业指导。校级层面,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至少自发组织1次线下集中培训,覆盖全体结对服务志愿者,加强专业学习与经验交流。

2.壮大专业志愿者队伍。依托学院专业特色,将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中具备医疗、教育、心理、法律、艺术、体育、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素养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纳入志愿者队伍,注重发挥专业志愿者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其他综合素质较好的普通志愿者的培训引领,储备潜在专业服务力量,逐步形成“专业志愿者+储备专业志愿者+普通 志愿者”志愿服务力量可持续模式。

(三)明确工作边界,加强部门协同

1.明确工作边界。各级团组织与残联、民政、卫生、教育、妇联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充分掌握各部门支持残疾儿童的政策举措,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

2.加强部门协调。在政策制定、人才吸纳、培训指导、项目 培育、评优评先等方面积极争取残联、民政、卫生、教育、妇联等部门支持,提升“小橘灯”社会服务力、影响力、凝聚力。

(四)培育优质项目,加强资源支持

1.建好优质项目集群。依托公益创业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小橘灯”助残培育提升活动,采用组织化推荐、社会化报名两种方式广泛凝聚优质助残项目,利用自身不同优势资源分层分类培育、扶持、推广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以示范项目为导向建立心理疏导、教育支持、法律援助、康复指导、残健融合、就业发展等各类高质量项目集群。

2.建好资金支持长效机制。为拓展募捐渠道,争取社会支持,以优质项目为抓手,通过购买服务,吸纳各方人、财、物,持续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物资等支持,凝聚自建一批稳定的专业工作力量。

3.建好基层服务阵地。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切实围绕服务需求,依托特教学校、社区乡村公共服务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亲情小屋”“童心港湾”“青年之家”等已有的服务场所,就近就便建立“小橘灯”志愿服务站,支持社会组织与服务站点建立长期结对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服务,确保项目均有固定服务阵地,促进“小橘灯”常态化开展。

(五)出台激励政策,加强评优评先

开展 “小橘灯”专项优秀典型选树活动,嘉许优秀项目、组织、队伍、个人;在“冀青之星”评选、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委与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与青年文明号等各类评选表彰中要优先考虑并推荐表现突出的相关组织和个人,符合推优条件的个人由所属学院团委及时推优入团入党;优化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激励体系,增强志愿服务多元主体的获得感,保障项目长效有序发展。

(六)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服务品牌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不断提高 “小橘灯”知晓度和影响力,积极营造尊重、关爱、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风尚。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月调度机制。各学院每月18日12:00前将本月最新工作报告(体现亮点工作、主要成效、数据分析、具体案例)和工作简报(包括至少1场活动,涵盖服务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每次活动字数不超过300字,每次活动附志愿服务照片1至2张)反馈至xiaotuanwei@hebeu.edu.cn。

(二)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全校交流活动,通过项目展示、专题培训、家长交流、典型选树等方式展示推广工作成果。


 共青团河北工程大学委员会

  2024年3月6日

排版|杨明瑞

责编|李淋萍

一审|王   钊

二审|沈世玉

终审|王首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