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最高法院通报典型案例: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资格予以认定

2016-08-31 最高法院 物业管理圈





重视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 发挥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


最高法院通报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关情况和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了10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介绍了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巡视员王玲主持通气会。

 

郭锋介绍说,全国法院高度重视法治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努力坚持司法为民,严格规范司法行为,通过全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涉诉信访法治化改革、打击虚假诉讼、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等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司法环境。

 

通报案例:某小区业主委员会诉邓某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2008年4月23日,某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并在所在地镇政府进行备案。2011年6月21日,该小区新一届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并在所在地镇政府备案。2011年,该小区业主委员会开始对小区自行管理,同年制定了《自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自治管理的范围、内容及收费标准等。邓某系该小区业主,其没有按照业主委员会确定的收费标准及收费时间交纳物业服务费用。该小区业主委员会遂将邓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其交纳拖欠的物业服务费用。

 

案件审理过程中,邓某认为:本案案由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有权主张要求业主支付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应当是与业主建立物业服务合同关系的物业管理企业。原告作为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其成立未经过小区业主表决,亦不是合法的物业管理企业,其作为原告起诉被告主体不适格

 

(二)裁判结果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由此可见,法律赋予业主对所居住的小区的物业管理予以选择的权利,业主有权对所居住小区进行自治管理。本案中,原告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受业主大会的委托负责该小区的物业服务,并制定了《自治管理办法(试行)》,其与业主之间形成了物业服务法律关系。作为小区业主,被告在接受了相应的物业服务后应该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被告以原告主体不适格的辩称意见未被采纳。


法院于2012年10月24日作出判决:被告邓某给付原告某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费120元。

 

(三)典型意义:诚实守信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业主委员会是否是本案的适格主体。近几年,由于传统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激化,业主不满意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按时交纳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收费率低,无法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最终撤出小区管理,或是业主不满物业公司的服务而将其“赶”出小区。这就造成小区无人管理的情况,为维护整洁、安全、和谐的小区环境,就出现了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小区的情况。

 

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的物业管理法律。在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时,法院主要依据《物业管理条例》及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但这些法律对于类似业主委员会自管这种物业模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都会遇到问题,也加大案件审理难度。

 

我们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由此可见,法律赋予业主对所居住的小区的物业管理予以选择的权利,业主有权对所居住小区进行自治管理。出于保护当事人合理诉求的考虑,同时业主委员会自管小区有利于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有利于维护小区和谐稳定的角度考虑,我们对现阶段业主委员会自管模式中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资格予以认定。

 



感觉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欢迎投稿!邮箱:wyglq@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