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是肿瘤信号吗?一医专家:警惕这些全身症状…

青年专家叶海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2-06-05

“医生,我的淋巴结变大了,还很疼,这严重吗?”

“医生,我是不是得淋巴瘤了?”


每年因淋巴结肿大
来门诊就诊的患者不少
由于淋巴瘤凶名在外
很多人来医院前都觉得自己得了绝症
甚至有人听信“江湖传言”
自己在家吃抗生素、按摩淋巴结
医生想说:“大可不必……”


江湖传言不可信
科学防治才是正道
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究竟淋巴结肿大是不是癌症信号?
哪里的淋巴结肿大更危险?
一起听听温医大附一院
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叶海格怎么说


一、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正常情况下,我们有可能摸到浅表性淋巴结,但往往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亦无压痛,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安全检查站。当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信息传递给淋巴结,检查站开始工作,造成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这是人体为了尽快消灭致病因素,病区附近的淋巴结迅速生成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而造成的。


绝大多数浅表淋巴结肿大仍以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性增生和特异性感染为主。其中,以头颈部器官的非特异性感染(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引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为常见。一般来说,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只占少数,多数与炎症相关。

01局部或浅表淋巴结肿大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

头颈部淋巴组织来自鼻、鼻窦、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炎症是常见原因,儿童中以急性自限性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此外,食管、胸部甚至胃肠癌肿可转移至此。
腋下淋巴结肿大原因

乳腺、胸壁、上肢感染或损伤是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常见的传染病有猫抓病等。另外恶性病变,如淋巴瘤,以及其它来自乳腺、肺、甲状腺、胃肠、胰腺、卵巢、肾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肿瘤可转移至腋窝。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原因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包括性传播感染,如单纯疱疹、性病和下肢皮肤感染。相关的恶性肿瘤,包括阴茎、尿道和外阴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淋巴瘤。


02局部或浅表淋巴结肿大

深部淋巴结,如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影像学,如CT、磁共振或PET/CT才能发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播散性恶性肿瘤常引起全身性淋巴结病变,需进行特异性检测以确定诊断。




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基本上在炎症消除后都会消失
那就真的完全不用担心了吗?


 若出现下面几种症状
 要警惕淋巴瘤
 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


如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还可有皮肤瘙痒、疲劳、乏力等。这里发热指的是大于38.5℃,并排除其他感染因素;盗汗是指夜间大量出汗,需要更换衣服被褥;体重减轻指的是6个月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

二、如何鉴别淋巴结肿块?

01临床医生初步判断

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块通常较小,相对柔软、按压有痛感;而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则表现为不痛不痒、表面光滑、质感坚韧(触摸鼻尖)或坚硬(额头)。超声检查时,正常淋巴结形状是偏心靶环状,而恶变的淋巴结常表现为低回声实心圆形

02初步化验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炎症因子指标等和浅表淋巴结B超。如果血液指标都正常,B超检查也提示淋巴结并不是很大或呈梭形,同时没有出现其它症状,建议随访。

03明确性质需病理检查

如果淋巴结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肿大,临床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淋巴结的性质。获取病理检查的手段包括细针、粗针穿刺活检,手术部分切取,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部位的选取有时靠体检触摸,有时需要PET/CT的指引。

细针穿刺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属于细胞病理学诊断取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痛苦小、费用低的特点。多数在1小时内就可获得病理诊断报告。但是,由于该取材方法难以获得完整的组织结构,诊断和分型的难度很大,主要用于拟诊肿瘤(主要是转移癌)和急、慢性炎症性病变的定性和鉴别诊断。
粗针穿刺活检

粗针穿刺活检属于微创检查,虽然费用较高、操作较复杂,却能获得组织样本,从而能对大多数疾病做出明确诊断,还能进行各类分子靶标的检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手术切除活检取材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样本太少或缺乏有诊断价值成分而不能诊断的风险。
浅表淋巴结手术切除活检

正常形态结构是否存在,是诊断淋巴结病变的形态学基础。对拟诊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病变的患者,浅表淋巴结手术切除活检仍是最受推荐的首选活检取材方法。在淋巴结太大,切取或切除的创面太大的情况下可选择粗针穿刺活检方式取材。




尽管有上述取材的手段,病变淋巴结往往脆性增加,易于破损。不适宜的取材方式、人为组织结构破坏和不规范的固定方法和组织处理流程都会导致标本受损,给病理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从淋巴结肿大到明确诊断往往需要耐心和细心,误诊和漏诊时有发生。高质量的标本,专业的病理学家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准确的诊断来说至关重要。


专家介绍

叶海格,温医大附一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大医学部,曾在美国迈阿密sylvester骨髓移植中心进修,是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中心淋巴瘤科博士后,温州市“5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MDS/MPN学组委员。在淋巴瘤的研究包括:首次提出冒烟型套细胞淋巴瘤的概念,系统阐述了年轻及老年套细胞淋巴瘤的首发治疗等,相关内容发表在J Exp Clin Cancer Res和the Oncologist等杂志。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PI3K抑制剂联合BCL-2抑制剂克服依鲁替尼耐药的机制方面,相关文章被美国血液年会ASH会议收录。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南白象院区周三上午 南白象院区





更多知识



警惕!这种病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干预,生存期比很多恶性肿瘤还要差…




吃完饭就犯困,是大脑供血不足?这两种情况一定要警惕!




警惕!这样"省吃俭用"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有这6个习惯的人要当心了…




咳嗽老不好?看清它的真面目,才能“一招制敌”!




源:血液内科文字:叶海格编辑:王坚连审核:俞康、黄丽颖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