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 | 青岛这场世界级论坛上,山东缘何将一组水生植物搬上成果展?
“这不是野大豆嘛!纪录片里说,它的研究价值特别大。” “原来这叫节节草,小时候我都摘来夹眉毛玩!”
7月8日,在青岛举办的上合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上,场外展厅的一组水生植物标本,自上而下分两列摆放,吸引了与会嘉宾们的注意,现场时不时掀起一波“回忆杀”和热烈讨论。许多外国媒体记者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些来自中国山东的绿色标本。
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就绿色发展领域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本次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搭建了“赋能区域合作,共促绿色发展”展览展区,展示上合组织和山东省在绿色、开放、合作方面的发展成果。
八种盛放在玻璃器皿中的植物标本,包括野大豆、节节草、朝天委陵菜、水鳖、金银莲花、石龙芮、细果野菱、问荆,作为山东省重点河湖的水生生物代表性物种,登上了上合论坛举办的绿色发展合作成果展,占据了当天展出的“c位”之一。
这些平常隐匿在河湖中,有的甚至叫不上名字的“小水草”,缘何占据“c位”?山东又缘何将一组水生生物标本,搬上世界级论坛的展览?不妨先从这组植物本身找找答案。
万亩野大豆背后的生态大河之洲
现场被讨论最多的植物标本,非野大豆莫属。
野大豆,比农作物大豆多一字,一般被认为是大豆的祖先,《中国植物志》里写到:“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通常被认为是由豆(即野大豆)驯化而来。”
野大豆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耐盐耐旱、抗病性强,是国家宝贵的种质资源库。把野生大豆保护好,对生物育种、维护生物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位于山东的黄河三角洲,环境非常适合野大豆生长,是目前我国仅有大面积拥有野大豆的地方。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加大野大豆等原生物种保护力度,野大豆保育区提升至7.46万亩;深度治理互花米草,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探索退耕还湿、退养还滩... 根据《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黄河三角洲发现野生植物资源1145种,除野大豆以外,也是盐地碱蓬、柽柳等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放眼黄河三角洲,野大豆生长在湿润的泥土里,红沙滩与河海交相辉映,一片生机盎然。
九曲黄河,经由山东,奔流入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山东始终坚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答好黄河生态答卷。
7.46万亩野大豆保育区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它的背后是生生不息的大河之洲。
参差荇菜 流连南四湖
展会上,摆在最高处的是金银莲花,玻璃器皿中只展示了金银莲花的叶子和根茎,其实它的花朵也格外特别、好看。
金银莲花,叶似睡莲,只靠一片叶子就能够开花,俗称“一叶莲”。花冠白色,基部黄色,组成“一金一银”。花的腹面密生流苏状长绒毛,幼小娇柔。
金银莲花是荇菜属,《诗经》里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寓意相思,而大自然中,荇菜对水质要求较高,是水环境干净与否的标识物,只有优良的水质,才能让“参差荇菜”流连忘返。
在山东鲁南地区,各类荇菜漂浮在南四湖上,是当地浮叶植物中的优势种。花朵星星点点装扮着湖面,成为南四湖近年来生态向好的例证。
昔日,重污染企业和扩张的渔业养殖,给南四湖的生态带来了压力。当地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南四湖碧水保卫战,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重点企业环保改造,废水排放标准层层加码;大力清退养殖水域,建设人工湿地、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增加生态涵养林,形成“环南四湖生态屏障”。
湖水变清了,鸟儿回来了,枯萎的水草被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取代。去年,山东南四湖流域水质首次实现流域内南水北调干线、流域内国控断面、省辖39条入湖河流优良水体比例均达到100%。鸟儿、湖水、芦苇荡、荷花池、水下森林、渔舟唱晚……历经多年不懈治污,南四湖重获新生。
绿色发展 山东担当
在洁净水质里才能健康生长的金银莲花,在山东找到了适宜的栖息地;逐渐濒危的野大豆在万亩保育区安心生长...上合绿色发展合作成果展上的几株水生植物标本,见证山东生态向绿向好。
生态环境保护是上合组织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山东“定好位,挑大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抓实抓好降碳减污扩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山东向世界表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