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将如何发展?科学家们给出答案!
2021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生物医药(杭州)创新峰会暨第五届国际生物医药(杭州)创新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今天下午,科学家沙龙在钱塘区拉开帷幕。副市长、区委书记柯吉欣出席,区领导沈燕俊、潘伟红参加。区委办、区商务局、区产业集团、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杭州综保区管理办公室(自贸办)等部门、平台负责人参加。
作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一核三园多点”的唯一核心区,也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杭州医药港生物医药产值达400亿元,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1500余家。截至去年年底,上市及拟上市企业18家,获评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16家。近三年来,有98项药品提交临床试验申请,68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获批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有254项。
杭州医药港
为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谋划建设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行业领先企业的创始人等出席,为钱塘区生物医药发展献言建策,共同讨论产业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位科学家都说了些什么吧。
丁 健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药理学家
医药港的发展一定要抓住“创新”,同时也离不开关键技术、相关政策和教育培养。要重点挑选、扶持10-20家企业,发展关键技术,用“核心技术”把握杭州医药港“发展命脉”。杭州医药港发展迅猛,但发展要有耐心,还需在企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房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优化。杭州医药港在扩大了面积的基础上,以研究、研发为主,积极引进专项人才,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马大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近年来,钱塘的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医药市场风险大,我们需要找准思路,用心做好,不忘市场给人敲响的警钟。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颠覆性很强,这就要求生物制药企业依靠自己创造、创新,拼出一条新路。希望钱塘区加大对创业型企业的扶持,并利用本土优势,联动产业基地,在生产上做好文章,加强合作分工,共创钱塘医药企业新天地。
张 丹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ClinChoice昆翎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
打造和国际接轨的环境。在全国各地都把生物医药作为主打之时,钱塘区怎样以独到的魅力在未来十年内站稳这特殊的“一席之地”?杭州医药港必须做到国际化。招商引资必须引进那些能走国际化,愿意接受我们的引导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因此,生产也必须国际化。比如杭州目前的生产,必须做到CGMP(国际药品生产管理标准),而非GMP(良好生产规范),一C之差,便是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杨 波
浙江大学科研院院长
钱塘区应充分落实高校承担的作用和责任。首先,利用高校的创新研发优势,为企业输送人才,赋能发展。其次,做好服务性平台的工作,帮助企业补好短板,依托平台优势,孵化新药物,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订单式的服务。第三,针对国家战略目标去创造、创新,将相关的技术与大学医药方面融合起来,进行多学科结合,全自动药物合成。最后,发挥高校长处,加强合作共赢理念,构建国家级平台,研发国家级创新型药物。
赵青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研发前期一旦脱离临床的基石,波折必然会比较多,可以让临床专家与研发团队进行合作,共同研制新药、探讨存在的问题。我从医院角度上看,我们作为试点医院,要讲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有些国外上市的新药、医疗器械在我国还没有正式使用时,可以在试点医院进行先行先试,让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跑得更前面一些。最后,我建议园区可以以商引商,做出自己的特色,用平台的特色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在钱塘区这片沃土上共同为生物医药产业努力。
万昭奎
凌科药业创始人
医药行业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在我看来,不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不能走得太远,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化交流,取长补短,在国际市场和大家共享。此外,目前人才引进还存在一些限制情况,应加强人才住房、子女上学、商业保险扶持力度,可以和保险公司联合,完善配套建设,对我们的招商、招才有益。
李浩强
皓阳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去年有人认为,未来五年国内的医药企业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但是我却看到以前扎堆研发相似项目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稳中主动求变,向更多的新领域进发。同时,作为一家服务型企业,我们也希望可以从苏州、上海等引进越来越多的人,这也意味着,如何使他们在杭州安居乐业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盛晓霞
领业制药创始人
目前,二类改良新药和仿制药的生产和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政府对二类药改良型新药加大扶持力度,不仅关注一类药的创新,同时加强攻克仿制药,做好改良新药。一类新药的开发,绝大多数的新药在临床上是不成功的,改良型新药反而非常成功,因为它是在新药的基础上多次开发的产品。此外,加强人才招引力度,让人才在钱塘安居乐业。
英伟文
珃诺生物创始人
2018年,我从波士顿来到钱塘创业,对国内园区评价、政策解读和资源支持等方面都需要依靠朋友来了解。希望园区可以多引进倾向回国创业的各类人才,发挥企业家优势,集聚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来到钱塘区。人才的集聚,势必要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公司专注于生物技术的研发,希望园区给予综合性企业更大的“施展拳脚”空间,给予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企业更多一些扶持政策,助力做强企业。
林 健
强生杨森制药研发亚太创新中心高级总监
我在浙大求学后去了美国。简单谈谈我的两点希望。第一,希望加强企业合作关系,我也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第二,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解决人才落户、安居生活、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吸引人才落户钱塘。
张 成
鸿运华宁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在杭州医药港的发展中,希望钱塘区可以给予企业“一企一策”的保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尤其是企业遇到困难时期或者投资风口时。同时,已发展起来的大企业,也要对刚起步的小企业给予支持,大小企业联手共建更好的医药港。
李 平
碧迪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
医院的一半需求是医疗器械,希望政府能帮助医疗器械和药品均衡发展。我个人觉得医药企业的发展不是靠药,而是靠体系,希望钱塘的体系能跟上国家的新方向,新政策。建议加快审批速度,并出台帮助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医院的好政策,将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强大的作用。
车大庆
九州药业高级副总裁
钱塘区不少实验室对于100克级、甚至是工业级的研究,都可以做到临床前的企业支持,但是在生产研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合法。因此,研究院在对研究项目进行快速审批、备案同时,还要确保研发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的双重评估。测定设备各方面的数据、性能都能助力环保、安全两方面,为研究室“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