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山海,开启一场双向奔赴!

钱塘发布
2025-01-02



“塘塘合作”三周年之际,钱塘组织开展“浙川山海情  塘塘一家亲”新闻行动,来自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区融媒体中心等省市区三级媒体记者,深入一线开展新闻采访工作。钱塘发布推出《记者看“塘塘”》栏目,生动讲述钱塘与理塘在对口支援中的“塘塘故事”。




在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徐红燕眼里高原“黑珍珠”和理塘IP

如何走出理塘产业化发展的特色道路?

教育筑梦、普惠民生

高原上如何开出希望的花朵?

让我们跟着她的脚步一起看钱塘与理塘之间的“山海情深”


2021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启。杭州市钱塘区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相遇”,从“牵手”到“携手”,在这三年间,两地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产业发展、智力支援、消费帮扶、民生改善、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不断擦亮“塘塘合作”金名片,持续画好“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最大同心圆,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合作交响曲。


该如何形容这段情谊?是三年来,一笔笔援建资金“注入”为理塘发展增添底气,是一个个援建项目在这巍峨雪山下落地开花,是一项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加紧施工,惠及并温暖着每一位理塘人……


如今,在理塘,随处可见“塘塘合作”的标识,醒目又亮眼。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理塘,地处横断山腹地川西高原,平均海拔4300多米,云端之上的高度和山外有山的屏障,曾让这里的一切变得相对贫瘠和艰苦;草原上的藏家儿女,在一代代人守望中求索前行。


但在这里,也有大自然的馈赠和偏爱。雪域高原的风景以及高原独特的物产,让理塘有了自己的“名片”。借助这些天然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是重点。


在理塘,什么最多?答案是数不完的雪山,看不到尽头的牧场以及成群结队悠闲漫步的牦牛。


牦牛,被称为高原上的“黑珍珠”。走进理塘县禾尼乡的塘塘合作牦牛园,能明显地感受到这里的牦牛和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它们有了科学的喂养。通过“牧草—养畜—有机肥—牧草”种养循环和“六统一”养殖模式,牦牛养殖实现了从分散游牧到集中规模饲养、科学管理、有序出栏的转变;


它们来自不同的牧民家庭。“园区+集体牧场+合作社+养殖大户”的带动模式,不仅扩大了基地规模,也为当地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它们实现了“浑身都是宝”。从一头牛到一条产业链,理塘牦牛肉、牦牛奶、风干牛肉、牦牛皮文创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进入全国各地乃至走向世界。


对于这些“不一样”的变化,30岁的昂翁降措从未预想过。作为土生土长的禾尼乡禾然尼巴村人,昂翁降措和父辈一样从七八岁开始放牦牛,“家里需要钱,我们就卖一头。”昂翁降措说。随着塘塘合作牦牛园的建设,如今,他每年不仅有“代养”牦牛的租金、牧草基地的分红,还有作为村民的股金。昂翁降措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他自己也成了一名驻村队员。


三年来,浙江在理塘牦牛产业园区投入援建资金4200余万元,完成牧草培育加工、标准牛舍、防疫用房、数字农业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核心区覆盖3个乡镇,辐射带动19个乡镇,养殖规模和出栏量分别增加20%、30%,核心区牧民户均收入增长20%。


塘塘合作牦牛园,正是“塘塘合作”下为理塘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小小缩影。


很多人认识理塘,是从“丁真”开始。而要接住这“泼天”的流量,并不容易。理塘的美,需要被发现,更需要被“延伸”。三年来,在“塘塘合作”下,通过设立钱塘职工疗休养基地、理塘旅游研学基地,投资220余万元援建藏巴拉花海旅游休闲中心、卡娘村民宿乡村振兴示范点等文旅项目,理塘文旅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


“人生必驾”的318国道穿城而过。这几年,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县城多了很多酒店和餐厅。


来自杭州市西湖区的柳佳祥,目前负责一家开在理塘县仙鹤大道的汉庭酒店。回想起去年开业时的场景,他依旧心潮澎湃:“很不容易!”2023年以来,钱塘区驻理塘工作队依托东部资源,积极推介理塘农文旅资源,成功招引理塘汉庭酒店项目。


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理塘,如今已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想考中央民族大学。”这是14岁的降央拉姆的梦想。


去年九月,降央拉姆第一次来到离家28公里、位于甲洼镇俄曲村的新学校,漂亮的建筑、齐全的设施设备,都让她眼前一亮。“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学校!”


降央拉姆就读的这所“漂亮学校”,正是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驱车前往理塘县县城,在227国道的一旁,就会途经这座学校,它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巍峨雪山之间。深红色和米白色的色彩搭配,清新又独具特色,“塘塘合作”以及“浙川山海情 塘塘一家亲”等字眼在学校墙上格外醒目,学校中心位置,还有一座被命名为“钱塘楼”的建筑,这是老师和学生们的食堂。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在理塘县第三中学项目投入对口援建资金6400余万元,用于建设食堂、浴室、师生宿舍、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等。


该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优化理塘县初中校点的布局,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办学效益,促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来到理塘的不仅有资金和设备,还有一批钱塘的教师。他们来到理塘县第三完全中学支教,一步步拉近着“塘塘”的距离,让美好教育在高原结出硕果。


去年,包括降央拉姆在内的500多名理塘孩子步入了新学校,开始了他们的筑梦之旅。


而在30多公里外的理塘县牧区双语寄宿制示范小学,孩子们同样感受到“塘塘合作”的暖意。来自钱塘区的爱心企业援助25万元对该校学生宿舍和图书馆进行了改造。孩子们有了宽敞而独立的阅览室,也有了全新的宿舍门以及宿舍木地板,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是“塘塘合作”的具象化体现。


促发展、惠民生。在理塘县医疗集中园区工地现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塘塘合作”推动完成6400余万元的甘孜州康南(理塘)中心血库、理塘县肺结核病防治集中攻坚能力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浙江对口援建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理塘县乃至康南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


“您看这里。”在理塘县藏医院CT检查室,理塘县中藏医院放射科的医生洛绒次真正给一位老人做检查,指着电脑屏幕耐心地为老人查看情况。CT机上,“杭州市钱塘区明峰医疗公司捐赠”的字眼很是醒目。“检查效率更快了,病情检查更准确了,这台机器,帮了我们大忙!”洛绒次真有很多感慨。


在理塘,有这样感慨的人还有很多。


有人感慨通过就业,收入水平提升了。依托“塘塘就业服务中心”,牧民拓宽了就业渠道,更有理塘龙头企业(园区)援建就业帮扶车间,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上百人;有人感慨钱塘区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援建,为700多户理塘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制”,让他们生活有了质的提升……


“一粒种子,在高原发芽生花”


2023年9月22日,理塘县上木拉乡绽放了首朵藏红花,创下我国历史上当年藏红花开花最早的纪录。


首朵藏红花盛开的照片,始终被珍存在上木拉乡村民的手机相册里。因为只有他们知道,它的绽放,有多不容易。


2022年,杭州市开始在理塘县引种藏红花。“‘塘塘候鸟’专家、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理事长沈立荣向理塘赠送了50公斤藏红花种球。”钱塘区挂职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叶小明说,经过选择,他们最终决定在上木拉乡进行藏红花种植的尝试。


藏红花名贵,但也娇嫩。对于多年种植青稞的上木拉乡村民来说,要弄清这个“稀罕物”并不简单。失败,又失败,一批批种下去的藏红花种球,都没有长出花来。


他们曾一度想过放弃。


“还好我们还有沈立荣教授和杭州的一批农业专家,一直在默默支持和帮助着我们”。理塘县上木拉乡党委书记格绒次乃说。格绒次乃口中的沈立荣教授,正是一名“塘塘候鸟”专家。


“沈老师曾专门到我们乡里进行实地指导,还建立了线上的交流机制,每隔一两天,我们都要跟沈老师在线上沟通藏红花的生长情况。”格绒次乃说。从温度到湿度,沈立荣教授为种植户们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


像沈立荣教授这样的“塘塘候鸟”专家,这几年还有很多。从教育到医疗,从农业到科技,在理塘县“塘塘候鸟”专家服务中心,每年都一批批来自杭州的专家像“候鸟”一样,在理塘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带来智慧和技术。


此外,理塘依托“塘塘候鸟专家”,开展了各类干部人才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理塘县干部、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从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助力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铁军队伍。”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队员、挂职理塘县政府办副主任周丹说。


这几年,“塘塘候鸟”专家的触角已经深入理塘,为理塘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粒种子,在高原上还能开出怎样的花?对于卓玛(化名)和曲珍(化名)来说,这是一朵希望之花。


走进上木拉乡村民卓玛家的院子,迎面就是一大块土地。上一次,几亩地收获了一千斤青稞,足够卓玛家一年有余。她还高兴地邀请了叶小明,几人在青稞地前拍摄了一张合影。


而叶小明究竟长什么模样,对卓玛来说,是模糊的。但只要有人一提起叶县长,她就一次次高高举起手,竖起大拇指。


卓玛视力残疾一级,但要强的她,一直在辛苦地操持着这个家。作为叶小明的结对家庭,卓玛一开始对他的态度是“抗拒”的。从理塘县人民政府到卓玛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叶小明不记得跑了多少趟。“以前这个院子都是荒废的,我一遍遍劝她,开荒出来种植蔬菜或者粮食。家,就要好好打理,才有家的味道。”卓玛被他打动了,在叶小明和乡干部的帮助下,院子里的几亩地成了“良田”,视力残疾的卓玛,家里多了好几处无障碍设施。


离开卓玛家,记者看到,她默默抹去眼角的泪水,在胸前,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期盼叶小明的,还有曲珍(化名)一家。“叶县长拿出自己的钱,给我女儿治好了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心里感激他!”曲珍的父亲用汉语慢慢地说出这句话。在曲珍家,满墙都是姐妹三人奖状。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这两年在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结对帮助下,发生了很多变化:小女儿被治好了腿,二女儿考上了甘孜州最好的高中,大女儿在藏医院有了稳定的工作。


“希望三个女儿都能有出息,像叶县长一样帮助更多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曲珍的父亲说道。


“变输血为造血”


通过视频拍摄记录和母亲的“日常”,收获了10万多的粉丝、100多万的视频点赞量,如今,22岁的达洼已经是理塘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


两年前,大学毕业的达洼选择回到家乡,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如果说那个时候只是自己的“小打小闹”,那几个月后的达洼,终于等来自己的机会。


2022年,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借助成渝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川渝地区优秀电商运营团队——重庆本酷科技公司,推动理塘投入100万元资金完成大学生电商孵化园的提升改造,并积极争取钱塘区援助300万元用于项目扶持,按照“1+1+N”的模式打造塘塘数字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助力理塘的高原农特产品走出雪域高原、走进千家万户。


“理塘县是甘孜州南部交通、商贸中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地理位置,由于位于高原气候区,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拥有丰富、独特的物产资源。”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工作人员表示。但是,由于地域、交通、经济水平的限制,当地的农特产品无法有效打开销路、开拓市场。如何将资源变现,成为一道关卡。


在视频平台开始“冒头”的达洼,被电商基地的负责人“一眼相中”,成了第一批被孵化的电商主播。


有了专业的团队,达洼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商事业。“三二一,上链接!”很多人通过藏族男孩达洼的视频,可以真切感受理塘的风土人情,也有很多人通过达洼的带货,去了解并购买本地的特产。曾经,这个被认为“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在家乡这片热土,逐梦奋斗的青春。


“丁真是一扇窗,打开了这个地方。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接住他带来的流量,共同助力家乡的发展。”达洼说。


达洼的IP打造,让塘塘数字电商直播示范基地运营负责人、重庆本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善平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重庆本酷科技公司得以落户理塘,离不开钱塘区驻理塘县工作队的“三顾茅庐“。但起初,对于事事要考虑周全的王善平来说,将公司落户在海拔四千多米高的理塘,是一个挑战与机会并存的重大抉择。


“说实话,一开始心里没有底,但是通过对理塘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工作队的相关政策讲解,让我这个做了近20年电商工作的人,不仅感受到了他们满满的诚意,更感受到了他们做好这件事的决心。”王善平说。


除了直播间的火热,在位于318国道旁的康南(理塘县)物流基础设施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现场,厂房建设同样热火朝天。“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今年6月将投入使用。”理塘县经信商务局人员李刚告诉记者。


事实上,该项目将立足甘孜、服务川滇藏青、面向全国,打造318国道线智慧陆上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同时,这里还将开辟理塘县到亚丁机场的绿色通道,届时理塘农产品有望在12小时内到达消费者餐桌。


在理塘不到两年,王善平已信心十足。



推送及时收到 先关注后星标

塘塘温馨提醒: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

没有经常点“在看”的小伙伴们

会慢慢收不到推送

请大家记得将“钱塘发布”加为星标

每次看完后别忘记在文末点下“赞”“在看”

喜欢就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往期推荐

  钱塘区沁棠云筑人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配售受理公告

●  奋进春天里|共筑“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看钱塘如何起飞!

●  钱塘招来3000余只“鸭管家”,每天只需吃吃吃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马瑛楠、黄婧雯、严巍一审:吴东格二审:糜利萍终审:张慧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钱塘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