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迟:特色小镇要由打造到营造,由增长到成长,由试点到示范
2016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12月9日 - 11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主题为“变局下的包容成长”。下文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在“高峰论坛十:特色小镇的理念与实践”上的发言实录。
沈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
主持人好,大家好,先回答主持人关于特色小镇是不是特色小城镇的问题。这个我认为应该根据每个地方的特色去讲。从全国讲你去推广特色镇(建制镇)或者特色小镇都好,并不一定强调是特色小镇还是特色镇。浙江有浙江的特点,而且从浙江来讲,有特色小镇,也有特色镇。浙江讲的特色小镇只是一部分,不应该排除其他小城镇的模式。就全国推广而言,应不拘一格。
面对当前各地建设特色小镇空前的热情,我想讲三句话主题——我们建设特色小镇,是打造还是营造、是增长还是成长、是试点还是示范。
首先我想讲一讲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特殊的客观背景:
1、当前的四个阶段性特征:一个是我们的产业发展阶段,从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到现在的饱和经济时代。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工业4.0,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提升。第二,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突出以人为本、和谐、绿色、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发展有了新要求。第三,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影响着我们城镇的发展形态。第四,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按照行政等级配置空间资源的传统路径正在改变。
2、城乡空间关系的转变:一是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已经从中心地模式走向网状模式。二是小城市(镇)从对大、中城市的单向、垂直依附关系,到双(多)向、水平的互补关系。三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间已经超越了过去按层级递进的依附关系,跨越层级的依附关系比比皆是。四是城市群、大城市仍然是城镇化的主力,但是小城镇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了。
3、中央政策的支持: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在全国设置1000个特色小镇。中央财政有鼓励、发改委有资金支持、银行也有政策性贷款。
其次,各地对特色镇发展的探索:
一是浙江一马当先,他们在如何发展产业、突出特色方面收获了很好的经验。虽然它提出的特色小镇不是特色镇(建制镇),但并不影响其经验的推广。但浙江也有其特殊性,其特色小镇的经验一些地方可以复制,还有很多地方是复制不了的。
二是全国也有蜂拥而上的情况。不少省份已经出台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有些地方可以用“高规格规划+高成本建设”来概括。不止一个省提出要花上千亿“打造”100个特色小镇,有的城市,要花50个亿建50个特色小镇,甚至特别强调了政府主导的特色街区改造工作,以搬迁改造为主的园区建设成为了特色小镇的主导性工作。
三是媒体也紧跟热点。我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特色小镇的相关报道,用了几个很刺激的词语:“政府层面的小镇狂欢”,“浪潮滚滚”,“不遗余力”等等。
第三,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路径:
打造还是营造?这个要从我们的投资规模和速度、社会成本和公众参与程度去比较,还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去比较。是政府花很多钱“造”一个特色小镇好,还是政府花少量的引导性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去逐步营造一个特色小镇好?浙江的金融小镇其实也是“营造”了6、7年时间才有今天的模样。当然有的地方是政府补多年以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欠债,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
增长还是成长?是靠扩大数量和规模,还是靠提升水平和质量,是需要去思考的。全国千强镇,东南沿海省份就占了过半。许多并不那么发达的省,动辄提出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有没有产业的基础支撑?特色小镇的产业主要是靠传统的有根植性的企业成长还是靠外力植入?
试点还是示范?做试点其实就是让你探索,去寻找路径,允许出错。但是有失败就要总结教训,有客观的评估。做示范就是要总结成功经验,使之可推广、可学习、可复制,当然也要因地制宜。
我觉得浙江的特色小镇已经形成了,现在主要是处于总结经验、形成示范的阶段,当然它还有新的特色小镇正在培育。而其他地方的特色小镇更多是在培育、在营造、在成长的阶段。这个时候我觉得关键就是要做到制定合适的政策,政府要有作为,但又要避免用力过度。资金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一下去打造多少亿的项目。资金发挥好了引导作用,市场认可了相关政策,特色小镇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特色小镇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城镇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因此特色小镇要打造更要营造、要增长更要成长、要试点更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