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迟:特色小镇的热和冷
文章来源:新华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
近年来,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但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意见》指出,各地区要准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特质,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近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沈迟接受新华网采访,就特色小镇发展历程、在全国的建设热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了介绍。
特色小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
沈迟表示:“纵观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从政策和方针的角度来看都十分重视其发展,其发展现实,从一开始普遍繁荣,到后来衰弱、分化,到现在强调特色,都是与经济发展的特征相匹配。”
特色小镇热度由“冷—热”
“从新闻媒体的指数来看,对特色小镇关注度热点非常高,由冷到热。”沈迟表示,“从百度指数来看,特色小镇在2016年之前搜索指数一直为零。随后,国家各部委发布的特色小镇相关文件中,肯定了特色小镇建设对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明确立场。许多地方政府也明确了以特色小镇为依托,带动地方经济、产业、基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一系列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及各种奖补政策,使小镇热度一直持续。”
对特色小镇规律认识不足影响小镇建设
沈迟指出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急于求成,盲目定数量,轻质量。
二、对融资风险的把控存在问题。有条件建设特色小镇的,融资手段也应该多元化,但是也要预防风险。
三、很多特色小镇特色缺失,并没有做到产业定位“特而强”、功能叠加“有机聚合”、建设形态“小而美”、机制制度“活而新”。
四、没有产业、人口、资金、市场支撑。特色小镇必须要有产业支撑。特色小镇是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创业的地方。靠近城市还是远离城市,发展条件很不一样。同样的产业,在不同的特色小镇,其支撑是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也不同。
多项措施促特色小镇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沈迟在接受采访时提出:
首先,应自上而下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规范特色小镇的发展。
第二,对特色小镇要打造更要营造。围绕产业发展塑造特色,注重人居环境的建设,使整个城镇空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第三,要增长更要成长。处理好数量和规模、政府和市场、需求和供给、生产与生活、平台与服务、基础投入与产出预期这六大关系。特色小镇要有增长速度,更要成长,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增长要在保证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释放特色小镇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政府和市场要各行其职。以较小的特色小镇服务实体,实现“大供给”能力,是特色小镇提升发展质量、盘活带动能力的关键路径之一。产业要素集聚是特色小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底蕴,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
第四,要试点更要示范。要渐进投入,要考虑建设时序,各个阶段的融资、方法指导;要多方参与,企业是主角,政府引导要顺势而为、尊重市场,本地老百姓参与,防止刻意包装、人为拔高升格,人为造城、造境;要因地制宜,考虑区位、产业、规模支撑;以创建制为主,加强评估考核,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坚持四条底线。一是防控金融风险、二是警惕房地产化、三是严守生态底线,包括文化生态的底线、四是集约利用土地。
特色小镇在冷热交替中不断发展,
它的魅力需耐心持久关注。
文章来源:新华网,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