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秦时期:玉文化

2016-10-22 上海收藏艺术

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 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我国利用玉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 7000 年前,河姆渡遗址就出土有玉管、玉珠等。早期主要用做装饰品及玉琮、玉璧类礼器,也将玉和石器一起加工制成实用器皿。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

 

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

 

古代制玉的方法源于制作石器,完成一件玉制品,要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和抛光等工序。《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致概括了以上制玉的工艺过程。

 
战国 白玉剑饰

玉器雕琢的发展继续到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诸侯国不在完全受中央集权的约束,有各自发展以致到最终的各个诸侯争霸的局面。因各国区域、人文风格和文化习俗的差异,玉制品呈现多样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如楚地文化可能倾向于巫文化、黄河流域注重中原习惯等等。反正上至统治者,下至文武大臣,做到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社会风气,从头武装到脚的配饰趋势。这种趋势就如同现近的潮流配饰一般,当然在当时也只能在贵族阶层流行。

 


殷墟出土的鸟型玉鑴

战国时期这种装饰玉的习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不过每件东西所包含的意思不同,为了显示主人的身份罢了。有点像印第安人的纹身一般,密密麻麻,让外人看起来有点奇怪,但生处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会跟随潮流挂很多。这个时期和田玉的普及逐渐被众多高层所接收,慢慢形成两千多年的和田玉的“崇拜”。

 


和田玉器

先秦时期的玉文化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玉被附加了道德、政治、礼俗、权力、贵贱、宗教、财富、价值等社会诸因素后体现出的人文美。玉的人文美和材质美完美结合在一起,将玉推上了神圣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玉文化。

 

(源自:人民艺术网 版权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谢谢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