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泥巴比钢琴更重要

2016-11-06 庞然 晨曦舞蹈

(本文作者为理解孩子编辑庞然老师,心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青少年心理治疗与研究)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发牢骚说,现在当家长累啊,我说是,她说你看我们作父母要出去打拼挣钱让孩子有个好条件。


我说,可是有父母陪伴才是孩子的好条件啊。


她说,一看就是没当父母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你看,孩子上好幼儿园要花钱吧,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都需要经费啊,更重要的是,现在开发孩子智力更需要买“高端”的玩具,别的孩子玩泥巴,咱们孩子玩电动汽车。


前不久我碰到过一位年轻的爸爸,他说,现在的学校就知道语数外。


我教育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我就非常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给他报了钢琴班、书法班、绘画班……孩子就应该多学习一点,这样才能全面嘛。


我看着他得意的表情,就像一个等待被老师夸奖的小学生,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然后有个躯体感受,头疼。


看上去,这两位父母都是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可问题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教育”。

在孩子的世界里,电动汽车并不比泥巴汽车“高级”。

这种所谓“高级”,其实是来自于成人世界的社会评价,这个社会评价的体系是:金钱和价值。


孩子的世界完全不同,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足够新鲜的,他喜欢一个东西,并不会考虑这个东西值不值钱,而是这个东西真新鲜、真好玩、真圆满。一块10元的饼干和100元的饼干对他们来说完全一样,关键是哪个更好玩,哪个更好吃,哪个破碎一点点边边角角都可能使孩子的圆满感受伤。这种万物平等的境界,可谓赤子之心。


如果开发智力哪个更有用的话,“高级”的玩具远远赶不上原始的泥巴。


原因很简单,越是人工加工因素多的事物,给别人留下创造力的空间会越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泥巴可以做什么呢?简直是360度的创造力啊,泥巴可以做小人,可以做房子,可以烧熟制成陶罐,可以捏成千军万马,可以放到花盆里种花,可以抹到身上化妆,就算什么也不做,泥土清香带着自然界什么都可以创造的气息扑面而来。


电动汽车可以做什么呢?这就比较有限了。


百分九十九的玩法是按照电动汽车的设定按钮和驾驶方式重复运转,这都是人工设定好的程序,其次比较有创造性的想法是可以拆掉(听说经常拆东西的孩子容易变成发明家),除此之外,其他的玩法恐怕不多。


有的父母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感给孩子报名钢琴班、绘画班。


这确实是非常高雅的艺术,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美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报班到底是家长的愿望还是孩子本身的愿望;

第二,在儿童期间接触这么抽象的艺术同时,有没有忽略原始的艺术素材


如果孩子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愿望,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美育恐怕要事与愿违。每个人的生命动力都是做自己,首先别人强制的事情使乐趣大幅度减少不说,从此在潜意识里种下叛逆的种子也说不定。


第二个方面,在接触抽象艺术的同时,对于孩子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归自然的原始本身。


美感是否走进了一个人的内心,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考察办法,就是当这个孩子走出华丽的钢琴教室,走出浓墨重彩的绘画间,他能否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普普通通的一草一木里,去发现美呢?


这是对审美的巨大考验,也是我们让一个人去感受美、欣赏美的根本意义,这个根本意义就是:让所有伟大的美都能够复归平凡的生活。


美,在心理学上来讲,可以说是一种防御机制,这个防御机制让一个人在面临挫折的时候,仍然可以用“却道天凉好个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如此浪漫却又不失优雅的姿势走过来。


在一个人一生要面临的无数挫折中,能够浪漫一点,便可用蜻蜓点水之力,对命运力挽狂澜一搏。


在很多世界著名的设计作品里,伟大的艺术,都是复归于原始,鸟巢,水立方,莫言的乡野,都是对自然天成的精确描摹。


对于本来就是大自然艺术品的孩子来讲,原始的大自然更可以开启一个人的心灵之门,接触抽象的东西太早,会破坏原始的创造力。


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深处分析,是期待与其他孩子的攀比(你报了我也报,你的孩子会我的孩子也会)、对自己全能渴望的转嫁(你看我的孩子什么都会)、对社会评价的追逐(我的孩子是成功的,所以我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这是家长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期待孩子去完成,这样的教育实质是对自由意志的绑架。


我们应该把享有愿望的权利还给孩子本身,这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权利。


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钢琴没有泥巴重要。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成年人自以为的好条件,就让他们失去最重要的父母陪伴,也不能为了高雅的钢琴,就让孩子丢了他们自己的梦想,和更高雅的泥巴。

(本文为理解孩子原创,版权归理解孩子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