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那排山倒海的忧伤
2012年夏天,在伊斯坦布尔老皇宫书店看到阿拉·古勒(Ara Güler,1928- )的摄影集《伊斯坦布尔》,满本黑白照片,为之作序的是帕慕克。帕慕克的同名散文集中收录了阿拉·古勒拍摄的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和帕慕克的文字相得益彰,描绘的都是说不尽的哀愁。以至于我回忆起伊斯坦布尔,眼前出现的并不是如今光鲜耀眼的城市,而是大雪纷飞的黑白古都。阿拉·古勒的照片可以用帕慕克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你会发现博斯普鲁斯海峡尽管忧伤,却十分美丽,不亚于生命。”
“这个昏暗世界的吸引力让我一向喜欢伊斯坦布尔的冬季甚于夏季。我喜欢由秋入冬的傍晚时分,光秃秃的树在北风中颤抖,身穿黑大衣和夹克的人们穿过天色渐暗的街道赶回家去。我喜欢那排山倒海的忧伤,当我看着旧公寓楼房的墙壁以及斑驳失修的木宅废墟黑暗的外表——我只在伊斯坦布尔见过这种质地,这种阴影——当我看着黑白人群匆匆走在渐暗的冬日街道时,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甘苦与共之感,仿佛夜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街道、属于我们的每一件东西罩在一大片黑暗中……”
“古勒有幅摄影作品,捕捉了我童年时代的僻静街巷,街巷中的水泥公寓和木造屋并排而立,街灯空茫,明暗对照的黄昏——对我来说它代表这个城市——已然降临。(如今水泥公寓虽已挤走老旧的木造房屋,气氛却不变。)这幅摄影吸引我之处不只在于使我忆起童年时代的卵石子路,也不在于卵石路面、窗子的铁护栏或摇摇欲坠的空木屋,而是因为它暗示着,随着夜的降临,这两个走在回家路上身后拖着细长影子的人,其实是在将夜幕披盖在城市上。”
“古勒在摄影中诉说着没落和贫困,居民脸上的忧伤相当于城市的风光。皇城最后的辉煌遗迹在他周围倒下,于是他将富于诗意的废墟拍摄下来。有些时候,我激动地想捕捉并保存这种梦境或者将它写下。”
“若想看黑白影像的城市,看笼罩它的雾气,呼吸城里居民共同拥抱的忧伤,你只需从某个富裕的西方城市飞过来,直奔熙来攘往的街道。若是冬天,走在加拉塔桥上的每个人都穿同样黯淡的茶色衣服,我那时代的伊斯坦布尔人已避免穿他们荣耀的祖先们穿的艳红、翠绿和鲜橘色。在外国游客的眼中,仿佛他们是刻意这么穿着打扮,以达到某种道德目的,他们并非刻意——但在他们沉重的忧伤中带有一丝谦逊。这是黑白城市里的穿着打扮,他们仿佛在说:这是为一个衰落一百五十年的城市哀悼的方式。”
(以上引文均出自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书)
阿拉·古勒摄影集《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为阿拉·古勒摄影集《伊斯坦布尔》写的序
阿拉·古勒摄影集《伊斯坦布尔》中的拍摄地点。黑点表示拍摄地点,黑点旁边的数字表明照片在书中的页码。
阿拉·古勒摄影集《伊斯坦布尔》中的拍摄地点,加拉塔大桥两岸最为集中。
阿拉·古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