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陌生是熟悉的另一种面孔

2015-06-28 沈木槿 灰光灯
素人馆

沈木槿



《夜光》系列,2009-2010



《阵风6级》系列,2010



《一个夏天的凝望》系列,2009



素人介绍




在作品《夜光》里,数码的电子质感及其明快的色彩效果,予影像一种当下时空里迫切的节奏感。躁动之物如发光体辉映着暗夜:推涌的人群,灌木丛里的猫眼,孤坐的男孩(不理会同伴的召唤),沸腾的雪或光轮,狂迷的脸……夜光里,世界运行不息。



《夜光》系列,2009-2010



《夜光》系列,2009-2010



《夜光》系列,2009-2010



《夜光》系列,2009-2010



《夜光》系列,2009-2010


《阵风6级》是2010戾风的冬天,我对自己生活的北京东五环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带的观察。我在意寻常事物的陌生。一切日常碰触的人和物,在镜头的不同角度、光圈和快门定格下,可能有其不寻常的面目,另外层面的寓意。这些触动我的细节,既作为一组片段样本,就急遽变化中的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个人化记录;又自视觉的瞬间凝固中,进入某种超现实的想像,并发现事物间的隐秘联系。摄影,是我重构世界的一种方式。


《阵风6级》系列,2010


《阵风6级》系列,2010


《阵风6级》系列,2010


《阵风6级》系列,2010


《阵风6级》系列,2010


《重瞳》是2010年的黑白胶片作品,为HOLGA 120 CFN相机所摄。HOLGA的画面富于由暗角弥散开去的独特氛围,不追求细节的锐度而在意一种内省、沉思、凝神的观看,“重瞳”之眼是对具像的瞬间一瞥,并感知隐约的超现实之维;从微弱细节凝固在时间中的痕迹,试图探寻不同事物间的隐秘关联。


《重瞳》系列,2010


《重瞳》系列,2010


《重瞳》系列,2010


《重瞳》系列,2010



《重瞳》系列,2010


| 在城乡结合部的褶皱里 |


在我京郊的出租房里,每每墙上贴有张一块钱的北京地图。北京城看上去密密匝匝像个环环相套的靶子,胸怀大志的青年似乎一扬手即可命中靶心。至于我,居京这些年实际上是绕着五环迁徙,从西五环外的香山搬到北五环外回龙观,直至东五环外草场地,就是从未破城而入。换句话说,基本上我是在城乡结合部出没。


“城乡结合部”是这片国土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被日益膨胀的城市不断蚕食、吞噬的乡村前沿地带,每每交织着混乱的更迭和剧烈的冲撞。大兴土木、圈地建房的本地农民,住相对廉价出租房的小职员、小生意人、外来民工、草根文艺青年抑或盲流……各色人等鱼龙混杂。城乡结合部是吸附在城市周边的暧昧部位,既消泯了乡村的纯朴又匮乏城市的秩序、基本设施及种种便利,且随时像要被某只城里突然伸过来的权力之手骄横地一推……即势如破竹。


不知怎的我做起了摄影,试着透过镜头审视与切分这周遭的混沌。“城乡结合部”就是我的世界,风尘仆仆、泥沙俱下,向街的下水道和垃圾堆腐臭升腾。人群如潮蜂拥着赶挤公交车,个个似泅水之徒奋力攀援车门。在车厢内人堆的晃荡里你推我搡地踉跄进城,脑门边嗡嗡讽响着那一句“北京的金山上……”


回龙观,睡城天空下


天好的夏日黄昏,我步出龙腾苑四区的西南门,眺望对街往西尚未被楼群填满的大片空地,脑中竟闪回着美剧《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中的荒郊场景。大片的火烧云下,街道空荡,行人稀疏。这里是京郊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社区“回龙观”,有居民30万,号称“睡城”。回龙观现在已快跟另一大社区“天通苑”连成一片了。前两天微博上惊爆,雪夜里有一小伙在天通苑地铁口被抢手机,且腹部被捅。果然是远郊多凶事。


但若作为一个街头摄影师,一个猎奇的城市游荡者,欲邂逅瞬息万变的都市人群和层出不穷的新奇景观,回龙观显然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地方。本来“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城内亦如此。北京到处是阅兵式的庞阔大街,呼啸的车队令行人惶恐气短,穿越到对街每每要过天桥,蹒跚越岭,上下蹉跎,耗费数十倍的心力,还有什么逛街看景的逸致来?倒是遥想三十多年前的北京别有一番味道,如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片头的北京,清冷的街上,零星数人在城门下打太极拳;疾驰的自行车上,有老者放开双把,凝重地舒张两臂……这可是世界上最热爱自行车的城市啊。如今在北京骑自行车绝对弱势,前年买了辆车从颐和园骑回香山后我再也不敢造次,滚滚车流中灰头土脸地杀出一匹单骑,至今想起来都后怕。


刻板、单调、枯燥,回龙观这个容纳了30万人的“睡城”因其单一的功能化规划而未能使居民们满足更丰富复杂的需求。对照最初房地产商吹嘘的“回龙观文化居住小区”和“美式城郊中产阶级社区”而言,如今回龙观社区所谓的“文化生态”实在是乏善可呈。这里至今没有一座图书馆和一家像样的书店,“回龙苑”作为唯一一处扭捏局促的公园,园内照例只有一座歪歪扭扭的不锈钢雕塑,一个小规模儿童游乐场,一座假模假式的尖顶西洋钟楼。而公园外面的街道十字路口,矗立着另一座假模假式的牌坊:“H”字形的两根龙柱间盘旋着一簇祥云,游龙走凤地捧出三个鎏金大字:回龙观。


公共生活的匮乏,已让一个爱看街头风景的人穷极无聊,且这里独有的一幕场景则更令人望而生畏。每日晨昏,城铁龙泽站和回龙观站的一二十万上班族大军,浩浩荡荡地通过几十米长的U字形栅栏入站,出站。个把钟头内,不竭涌动的人流无声挤入数根钢管,又源源涌出,这世界末日似的光景令人骇异,震怖:这里实在是座超级巨型工厂。


从草场地到黑桥


……若从草场地艺术村往东再远些,就是另一个村子黑桥。除了几处零星的艺术区,黑桥基本上还是个灰头土脸的村子,乱糟糟的住房和店面出租热火朝天。买卖一路摆到街上,破自行车东倒西歪,一刮风泥沙漫天,一掉雨泥泞不堪。有些地段遍地尿痕痰迹,民工子女在垃圾堆边玩耍,垃圾堆里鸡鸭鹅儿争相扒拉。得空我就晃去那边,口袋里揣个傻瓜胶片相机,好比流浪狗绕着座垃圾山逡巡,一嗅到猛烈、凶险的气息,便兴奋心跳。至今最令我触动的城乡结合部影像是在黑桥拍到的,玻璃上倒映着对街的寻常景象:卷帘门,防盗窗,墙上狗皮膏药似的密密麻麻的字眼和手机号码;在我抬举相机的手臂阴影里,能望见一家牙科诊所内,戴口罩的医生和躺椅上一位咧嘴龇牙的妇女。她兀自张大的嘴正倾吐着一阵无声的痛楚。犹似我在城乡结合部的皱褶里穿越过的,这个国度藏掖的尴尬部位上,那一波波无以名状的痛楚。



《阵风6级》系列,2010


本期编辑: Chell

灰光灯

limelight07

诗歌/摄影/旅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灰光灯”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