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一个社交平台发展好不好?要看大V用户往哪儿跑

2017-05-22 newrank 新榜

5月17日,知乎上线了1个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转型平台”的页面「知乎市场」。


简单解释一下「知乎市场」是什么:其实就是把知乎能赚钱的业务(知识付费为主,不包括广告)都聚合到一个页面里,并给予它一个1级入口的地位。


Live、书店、课程、付费咨询这4项功能分别定位在互动分享会、精品电子书、培训讲座、线上语音解答上,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功能都是为大V用户服务的。



在知乎市场上线的前一天,新浪微博公布了2017第一季度财报,微博月活跃用户已达3.4亿,已超过Twitter。微博的商业化也稳步推进。第一季度微博营收达13.7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同比增长278%,均超过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期。


新浪微博和知乎的用户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两种极端。前者被认为吊丝才会去用,后者被认为是精英聚集地。然而只要是社交平台,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物种的出现,那就是“大V”。


看一个社交平台发展的好不好,其实就是看大V用户往哪儿跑。




大V的变迁史也是微博的成长史


微博早期推广的方式可以说是从博客业务上习得的。新浪博客当年会去圈杨幂、徐静蕾这样的娱乐明星和李开复、任志强、史玉柱这样的社会精英来开博客,以此来完成一个“利用影响力圈名博,利用名博加固影响力”的循环。


对于一个追求用户高速增长的社交平台来说,大V战略是合适的,微博赢得了用户,大V赢得了粉丝,一个两全其美的生意。“占领了摩天岭,敌人就很难攻上来了。”当时的新浪执行副总裁陈彤曾这样总结新浪的名人战略


和运营博客的做法一样,微博内部人人都有发展名人的KPI,据称还有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丰厚的奖励:拉到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一万块奖金;拉到顶级的明星,则给3000至5000元。


2013年的时候,陈坤的5000多万粉丝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两倍人口;人们会因为韩寒的一个「喂」字疯狂转发;任志强一天能写上数十条微博,身体力行着「宁愿喝茶,不说假话」的原则。娱乐、体育明星、政府官员、媒体人和律师这些原本分散的社会角色聚集到了一起,构成了微博的第一批大V生态


对于微博来说,大V的价值在于他们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中的节点,任何一条信息,大V的转发能让这条信息在传播的指标上增长几个数量级。超过1万转发或者超过3000评论是一条微博爆发的阈值(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2013年),这个数量足以让一个公共事件从虚拟网络影响到现实。


隐患也就此浮现。舆论的管控和谣言的传播是任何一个UGC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


“微博辟谣小组”是在2010年成立的,最多的时候小组有9名员工,由资深编辑7*24小时人肉来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人们通过微博关注着现实,现实也在关注着微博。2011年的时候,潘石屹决定在微博上直播美国大使馆每日公布的PM2.5数据之北京市环保局找上了门劝他不要发了;微博的辟谣小组为了核实一张怀疑老人被城管殴打的照片,去往上海前后调查了一个礼拜,才确定其为谣言。


慢慢开始,微博也从产品机制上改进辟谣的方法来提高效率。比如对确定为不实信息的谣言在原发及所有转发微博上增加公示标识;推出了社区委员会制度,普通委员会(5000-10000人),专家委员会(1000-1500人);再到现在的微博举报处理大厅等等。微博的用户分级管理很细致,据《凤凰周刊》的报道,有“普通用户、初级用户、敏感用户、高级用户、绿色用户、封杀用户、危险用户、冻结用户”等精准详细分类。


正在不断改进的谣言审核机制


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格和实名制的推进,一些大V不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离开微博时愤怒地发了一条告别的声明:“新浪微博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大款和明星的欢场……错了,这样的欢场根本就没有生命力。”


这位教授说的前半句也许对了,但后半句在今天看来确确实实是错了。


财报上的数字离普通用户还是太遥远了,在去年年底开的一场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给内容生产者做了这样一个划分:月阅读量10w+的算作头部用户;月阅读量1000万+的算作超级头部用户,这样的人有多少呢?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前者共有34万(15年同样的会议上公布的是25.3万),后者1.5万。而这些大V,是微博最受关注的内容生产者。


微博推出金V认证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微博掌握的是话语权的话,那么下半场微博掌握的就是定价权了。


用户量疯狂增长的微博如果仅仅依靠最初时政类大V的内容产出是不够的,于是微博开始把兴趣社区垂直化,并扶持中小V,以此来产出合适的内容把用户留在微博。


粉丝的选择权多了,大V们也更加注重和用户的互动了。大V们购买粉丝通和粉丝头条,让更多的潜在粉丝的信息流中展示他们的内容。从微博的角度来说,大V们很多时候会给微博反馈产品的使用情况,这些真实用户的反馈对于微博不断修正产品体验是有好处的,大V和微博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鱼水的关系。除了纯粹的打广告手段,先在微博上变成网红,再向淘宝店铺进行导流的电商模式也是微博上非常流行的一种赚钱手段。


过去我们以粉丝数量来评判一个用户是不是大V,现在微博引入了粉丝影响力排行来作为评判大V影响力的另一个参考维度。包括推出的金V认证(月阅读量超过1000万,动态标识,阅读量不够自动退场)。用微博CEO王高飞的话来说,这是“平台通过赋能让大V成功”。


这句话的背后揭示了微博在商业化的上一个发展逻辑:即帮助大V更快速地成长,大V们笼络更多忠实粉丝之后,再通过微博提供的变现方式进行商业化。


平台和用户个人都在追求快速变现带来的后果是整个微博的内容生态更加的年轻化、娱乐化。时任科技媒体PingWest创始人的骆轶航曾经撰文提到:过去,微博的高潮来自公共议题,来自围观就是力量,来自持有不同立场和价值观的大V们的激烈争论和短兵相接;现在,微博的高潮来自明星爆照,来自集体转发段子,来自所有人在同一时间用同一个姿势转发和分享同一个段子和同一张照片,然后大家都high。


王高飞对此的回应是说:微博不但不会弱化,还会加强公共议题的讨论,但绝不鼓励“以公共议题为名的价值观碰撞”,因为价值观碰撞少有结果;微博鼓励专业人士加入@时评团 ,参与公共议题讨论,让专业知识碰撞,推动互相理解,找到解决道路。


微博时评,右图所示的是承载深度内容的新样式:微博新鲜事


“让专业知识碰撞,推动互相理解,找到解决道路。”这件事在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另外一款产品去做,它的名字叫「知乎」。



知乎:在不确定的年代追求确定性


曾经的知乎是处于“中国互联网社区鄙视链”顶端的,到了今天,知乎精英却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词,和微博有点相似的是,产品发展至今,第一批大V用户已经离开了。创业6年6000万用户背后,知乎大V也是道多彩的风景。


知乎用户苏莉安的一份《民间版知乎分析报告》(2016年4月出品)中通过近300万样本的用户调研得出一些数据和结论:


  • 从来不生产内容的用户占到84%;

  • 三零用户(关注、提问和回答均为零)的占全体用户的59.65%;

  • 粉丝少于10人的用户超过96%;

  • 65%的人只关注粉丝上千的3000多位「中等大V」,近一半的人只关注粉丝过万的729位「超级大V」;

  • 知乎粉丝上万的大牛们平均只需要经过1.5人就可以与所有用户产生联系,而普通用户的这个数据为5.65人;


图片来源:PMCAFF会员 知乎用户 闫浩


以上是一个社区产品典型的用户结构,结合上面的数据,这种金字塔结构对于知乎来说更加明显了:占比最少的一部分精英用户占据了整个社区的话语权。大V的抱团现象明显。


关于知乎发展过程中因为官方运营问题和内容水化问题导致的知乎大V出走现象本文就不做过多的阐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知乎 04/19 PR 事件记录」,那是3年前知乎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吧。


华兴资本创始人与CEO包凡在某次媒体沟通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不确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确定性。


最终知乎把这种在商业变现和留住更多大V用户的确定性放在了「知识付费」这件事上。


上线知乎市场之前知乎官方发布了一场Live来给用户汇报知乎Live上线1年来的成绩,并配套搞了一些营销活动(转发H5,送书送Live等),可惜没有形成刷屏之势。然而这可能是知乎最愿意聊的一项业务了,看看收入数字就知道了:


从2016年 5 月 16 日上线至今,知乎 Live 已经举办了 2900 场,平均每位主讲人、每场要讲 65 分钟的语音,平均时薪已经超过了 11000 元。


好奇心日报曾对从去年 5 月 16 日第一场 Live到今年 4 月 27 日已经举行完毕的 2661 场 Live 数据(收入、定价、参与人数)作出过统计分析,并且采访过10余位主讲嘉宾。


艺术经济人翁昕每次准备一场Live,会先花一整天的工作时间约8个小时完成从构思到框架的准备。框架确定之后,翁昕会再收集资料,查阅文献,验证构思中确定的论点。“这个时间比较弹性,少则 3-5 个小时,多则 20 个小时。”他说。一场 Live 每次做 1-2 小时,即使是按最少的准备时间 11 个小时算,翁昕每场 Live 的时薪其实是 5531 /(8+3+2)=425 元。


妇产科医生田吉顺每场 Live 的准备时间是 1-2 天内的空闲时间,大约 6-8 小时。以他最近的一期主题为“如何科学度过怀孕前三个月?”的 Live 为例,这场有 963 人参与的 Live 定价 39 元,算下来,他每小时的时薪应该是 4000 元出头。


知乎官方所说的时薪过万的这种案例应该来说是凤毛麟角的,另外,也很少有人如翁昕一样一次开个几十场Live一直讲下去。


今年四月,知乎在Live产品上作出了一些改动:推出 7 天无条件退款,在购买后的 7 天之内,用户如果听了不超过 15 条语音,可以无理由退款;评价详情开始对外展示;知乎开始公开招募 Live 主讲人,简化申请人流程


这些举措预示了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V开设Live,如果Live泛滥开来(个人感觉现在已经比较泛滥了),整个收入平均下来肯定会有一些降低。未来的收入也许很难会让处于腰部的中小V满意。


曾经爆火的值乎目前来看已经沦为一个个人工具了,一来通过值乎来回答的内容严重依赖社交渠道的曝光,二来通过Live取得收入显然要比值乎高很多一些,同时还有官方的运营人员协助开展。一位因为语言问答热而使用值乎的用户表示「值乎回答过两三个问题,感觉太浪费时间了,如果要负责的话,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半小时;另外,一两分钟也说不了什么宏大的话题」。



评价详情开始对外展示和7天无理由退款这两个产品改进表明了Live越来越像「商品」了。然而对于我一个订阅Live的用户来说,在没有针对Live给出评价之前,我无法根据其他用户的评论对质量作出判别,而选择哪些Live基本只能依靠官方的精选推荐了。


这事儿像极了粉丝经济。包括宣传手段上也是,大V在回答、文章、分享的底部每一处都会加上「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Live...」字样,而粉丝呢,却没什么选择权。


现在的知乎,俨然像一个微博了。



信息流里,允许用户发布个人动态了。


大V方面,知乎邀请的人更加年轻化,娱乐化了。比如演员张译、中国娱乐圈第一狗仔卓伟、音乐鬼才左小祖咒,其中不乏一些人已经开始搞娱乐话题的Live了。


不少知乎用户建议关闭知乎日报“如何正确的吐槽”栏目,他们认为知乎吐槽和抖机灵答案盛行有这个栏目的功劳。然而这个栏目现在化身为「瞎扯」,是在知乎日报上最受欢迎的栏目。


我问过微博的一个员工他对微博和知乎的看法,他的说法我觉得很准确:微博是广场,我们跳着广场舞开开心心谁的眼光都不屑;知乎是图书馆,图书馆是伪学习分子集中营,里面有看书的获取知识的  ,闲着玩手机的,也有不看书专门来看美女的。


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今天面子上放不开还保持着格调的知乎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进展缓慢,盆满钵满的微博娱乐至死。实质之下,都是欢场,都是天堂。


趣这儿文化传媒由资深汽车媒体人马晓波先生于2014年创立,是国内顶尖的汽车视频新媒体机构,中国汽车视频第一平台。旗下拥有《汽车洋葱圈》和《汽车娱乐星球》两大IP,由目前业内最专业、多元的团队运作。现团队快速扩张中,需要才华横溢的你!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职位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