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资首发 | 15人团队获近千万Pre-A轮融资,这份“书单”为何价值1个亿?

2017-12-15 王雅文 新榜

最近,“书单”创始人陈新焱有些犯难。

 

刚拿到泽厚资本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团队马上要从广州搬到北京了。本来是好事,可搬家却成了大问题:办公室里有个十几米长,两米多高的大书架,上面有上千本书。书还能带一部分,书架是不可能带走了。

 


 

这个以书为生的团队,自称是“小号”,却拿了两轮融资,还投了另一个小号。两个小号,都是10w+专业户。成立近三年,团队只有15人。可这些人却撑起了内容电商、知识付费和广告等多项业务,每人负责的部分,就像人均30平米的办公空间一样大。

 

他们说自己是“书单”。可这份“书单”,为何估值上亿?


 

评“红黄蓝”、议“江歌案”

“书单”为何不能安静地荐书?

 

微信公众号已成红海,读书类可能是最先红的一批。书评、文摘、鸡汤是最常见的题材,很多人对其的印象就是移动端的《读者》和《知音》。如果做得早一些,这类符合人性最大公约数的号,很容易做成百万大号。

 

“书单”本可以走这条路。陈新焱在《南方周末》做了六年财经记者,为了快速理解行业,他经常找前辈列书单。因此2015年创业时,他就把“荐书”这件事作为第一站。

 

 

“互联网搜索引擎很发达,可很多冷门知识,只有在书中才能找到答案。比起庞杂的网页,书的信息密度始终最高。”以前是别人给他列书单,现在他想给更多人列书单。

 

然而“书单”并未如他所言,安安静静地荐书。翻看公众号这两年的文章标题,你会发现它更多关注时事热点。看起来很像时评,却很少评论。“杭州保姆纵火案”后,它转载作家陈岚的观点,讨论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红黄蓝事件”后,它收集了3000条朋友圈,试图拼接真相。“江歌案”后,它不指责任何一方,呼吁人们“做个冷静克制的旁观者”。

 

两年半时间,“书单”积累了154万粉丝,诞生200篇10w+。点赞前15的文章中,有9篇原创,其中只有2篇在荐书。陈新焱觉得,这并未脱离定位,反而是特色。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要从书到现实,从现实到书。

 

 

边界之内是常识,边界之外是智识。随着时代发展,常识的边界在扩大,以前我们以为的智识,会逐渐变成常识。”陈新焱认为,新媒体之所以成为时代刚需,主要因为读者想“探索未知”。而只有智识,才能让读者看见未来。始于书不止于书,就是“书单”提供智识的方法。

 

“书单”团队中,5人负责内容。这对很多新媒体来说比较“奢侈”。毕竟他们只做一个公众号,每天推单条,还不完全原创。

 陈新焱有多种考虑:不能光吃肉,还要吃菜,推文太多用户吃不消;内容本就开源,转载可以填补编辑的知识盲区;从阅读到消化,生产一篇书评成本较高。

 


“碎片化阅读不可避免,与其拒绝,不如掌控。”陈新焱总结了很多“新媒体军规”:要言语似智者,表达似常人;新媒体人不是写作者,而是导演和剪辑师;传统新闻是“倒金字塔”结构,新媒体是“沙漏型”结构等。

 


两年前,内容电商,4000元

现在,知识付费,40万

 

2015年10月,刚成立半年的“书单”就做起了内容电商,并且两个月达到收支平衡。

 

“当时微信支付刚起来,我们都没在微信上买过东西。”陈新焱回忆,可能只有“罗辑思维”在微信上卖书成功了。当时“书单”用户数接近10万,可从未从他们身上赚过钱。

 

一方面为养团队,一方面为测试用户,陈新焱决定尝试卖些小玩意。正是这个决定,让“书单”一开始就走了异于同行的路——电商业务占营收90%以上,这与早期新媒体接广告的大环境截然不同。

 

 

“最先卖的是一个45元的本子,上线当天卖了100多本。”陈新焱记得很清楚,上线之前整个团队都很忐忑:真的有人在微信上买东西吗?无人问津岂不是很尴尬?

 

四五千元到账后,陈新焱只觉得“很好玩”。这个从未接触电商的人,阴差阳错通过电商赚了创业第一桶金。现在,“书单”的电商业务已经规模化运作了,不再像开始一样包揽供应链和物流,而是只负责选品和推广。

 

“以前做电商需要懂很多,现在微信把一切都包了。”陈新焱称,团队并未在电商上栽过什么大坑,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选品”。他们信奉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不要兜售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所以,只有电商部门人人都试用并认可的东西,他们才会拿来卖。

 

这句话用来选品。后面还有两句用来选人:不要为你不敬佩的人工作;只和你喜欢的人一起共事。三句,构成书单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书单团队合照

 

今年6月,“书单好物”小程序上线。“微信的流量是脉冲型的,小程序有自然流量。”陈新焱说,他们只在公号上推送了一次小程序,此后“书单好物”就有稳定的5万用户量。

 

8月,“书单课堂”小程序上线,总是荐书的“书单”终于做起了知识付费。目前多为引进课程,自己研发的不多。这部分营收目前占比30%,电商业务被压缩到60%。陈新焱称,融资后将主要发力知识付费,30%的占比不够。

 

“第一份课程上线时,一周销量4000多份,流水四五十万。”虽然现在很多课程还未研发出来,但之前的测试给了团队很大信心。

 

两年前试水电商,成绩是4000多元。如今首尝知识付费,成绩却是40多万。靠推荐好书起家的“书单”,似乎天然就有知识付费的土壤。


 

埋头拉车,抬头看天

一个小号投资了另一个小号

 

陈新焱常说,自己做的是“小号”。他外出分享的PPT主题,不是《一个小号的逆袭》,就是《一个小号的探索》。可这样一个“小号”,却在去年6月投资了另一个小号“乌鸦电影”。

 

彼时“乌鸦电影”刚刚成立,办公室就在“书单”隔壁。入局虽晚,却凭借几篇爆文,成为今年新媒体黑马。

 

“乌鸦电影”和书单团队内训

 

电影《二十二》上映时,公众号“乌鸦电影”推文《她们在等待道歉,日本政府在等待她们死去...》,两天时间阅读量740万,涨粉18万。这之后,“乌鸦电影”几乎篇篇10w+,年初40万的涨粉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到80多万。

 

 “乌鸦电影”和“书单”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一个推荐影视,一个推荐好书。对于这次投资,陈新焱有更深的考虑:

 

第一,企业发展规律已经发生变化,成长速度越来越快。以前只有大企业才投资,现在创业公司也要着眼未来。既要拉车,也要看天。“书单”的天使轮是“十点读书”投的,当时后者刚拿到吴晓波的300万投资,也不是千万大号。

 

第二,新媒体领域会加速头部确认,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大号矩阵化、集团化,小号生存越来越难。新媒体公司想要建立护城河,必须形成流量+原创内容能力+团队+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多重优势。

 


“投资就是合作,是联姻。”陈新焱经常提到一个词:竞合时代。“书单”成立半年后,就与“十点读书”达成战略合作。二者都是读书类公众号,甚至电商和知识付费的业务都有重合。但陈新焱并不觉得它们有竞争关系,因为新媒体不是零和博弈,他相信每个公众号吸引的粉丝群体都不一样。

 

“传统媒体里有《南方周末》,也有《南方都市报》,怎么就不允许新媒体里既有‘书单’,又有‘十点读书’呢?”

 

泽厚资本是“书单”此轮投资方,总体上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商业变化,成立三年多来已投资近百家公司。泽厚资本合伙人李志鹏认为,“书单”不仅是信息的整合者,更是用内容传递人生态度,帮助用户找回注意力。

 

Pre-A轮融资近千万,这个深耕广州两年多,决定北上的“小号”,终于要扩充团队了。接下来,它要在知识付费和内容电商上大展拳脚,不负市场给它的1亿估值。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百咖大赏

生日会卖货

丁香医生

新榜大会

微博V峰会

灵魂画手

图说颜值

朋友圈生意

公号迁移

爆文涨粉

乡村的网红

明日头条

轻芒杂志

咪蒙怎么玩

10亿补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