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 | 吉大研究生寒假公共作业(一)?

2016-12-03 新媒体中心 吉大研究生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通知


别害怕,并没有什么寒假作业。但是,开什么玩笑,我们是研究生了好吗?虽然老师不留作业,但我们热爱学习啊。想学习,想看书,想的睡不着。


时间从来都快的猝不及防,

就好像我总以为这学期刚刚开学不久,

然而实际上已经是2016年的深冬了。

冬天的吉大美的一如既往,

你尽可以把所有关于冬天的美丽的形容词

全都砸给它,比如: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没了,小编只能想到这两个词。


 重点是

当你走在银装素裹的校园里,

与行色匆匆的同窗们擦肩而过;

当你觉得今天的北风里有一种潮湿的凉意,

适合一个人做一些安静的事;

当你在这个冬季因为失恋、失落、失意

而需要治愈的时候,

你有没有过哪怕只是一瞬间,

突然想读一本书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欢迎来看诚意推荐的以下作品——


1

《观念的水位》刘瑜

       刘瑜就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她的文风一向以犀利著称,这种让读者过瘾的犀利需要具备一语道破天机的灵敏头脑、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方能做到。本书收录了她的一些政治时评和随笔杂谈。刘瑜在自序中说,“这本书试图传递的信息是,既需要对国家之顽固、也需要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之骄矜说‘不’。”


节选

       仔细想来,这样的较真精神,真的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条件吗?一个学校的老师认真地对待学生,需要花费多少GDP呢?还是只需要一种“认真对待权利”的精神?每次看到有人用经济不发达来为很多中国人不排队、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来辩护时,我就陷入深思,人均GDP到底和随地吐痰有什么关系呢?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到底他妈的有什么关系呢?

            ——摘自《琥珀之城》



2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美>薛爱华

       薛爱华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唐代研究乃至整个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丰厚学养使他的中国中古研究呈现出开阔的视野。关于唐代文化、地理环境、天文、动植物本书皆有涉猎。读这本书,也许可以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和方法去重新注视大唐王朝的绝代风华。


节选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水蛇活过五百年,就会变成蛟;再过一千年,就会蜕变成一条真正的龙。……在南方的传说中,蛟是可怕的动物,它就像在丛林中端好架势的蛮人一样,时刻准备着扰乱由真正的龙所建立的文明秩序,而龙正是中国帝王的精神象征。在汉人眼里,它象征了水的破坏性与毁灭性,而龙则代表着水造福于人类的一面。

——摘自《第十一章  动物》



3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白俄罗斯> S.A 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书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它的原名是“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哀鸣”,作者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深入受灾地区采访幸存者,真实记录了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反应堆爆炸这一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辐射总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全书的每一页都是这个地球上来自我们同类最真实残忍的痛苦遭遇,阅读每一个字都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良知。


 《纽约时报》: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

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 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


书评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译名,也是访谈录的开头第一句话。它出自一位最早到达现场灭火的消防员妻子之口。她亲眼看着丈夫在短短14天中溃烂到不成人形,最后痛苦地死去。“没有人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众多访谈者的口中。因此,她的丈夫穿着普通衬衣就去了反应炉,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富有深意的是,最后一篇访谈也来自于一位妻子之口。她是50万“清理人”之一的妻子。“清理人”特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后处理善后和融毁反应堆核心的人,其中包括10万士兵与40万平民,全是青壮年。近期的数据显示,他们中的五分之一,已经英年早逝,幸存的人也被疾病缠身,残疾或者丧失劳动力。

                               ——摘自豆瓣:怀璧不语“30年不绝,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4

《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既是社会学的学术专著,也可以当做一本有趣的床头读物。身为一名中国人,你应当有这份好奇心,也有权利和责任去了解: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的一方土地上,我们的社会经历过怎样的风雨变迁,历史教会我们什么,又在指点我们什么。只有充分读懂这一切,才能拥有独立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


节选

       同事中有些孩子送进了乡间的小学,在课程上这些孩子样样比乡下孩子学得快、成绩好。教员们见面时总在家长面前夸奖这些孩子们有种、聪明。这等于说教授们的孩子智力高。我对于这些恭维自然是私心窃喜。穷教授别的已经全被剥夺,但是我们还有别种人所望尘莫及的遗传。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里看放学回来的小学生们捉蚱蜢,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回到家来,刚才一点骄傲似乎又没有了着落。

——摘自《文字下乡》



5

《后花园》萧红

       萧红的短篇小说集,按时间顺序收录。包括她的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充斥着浮躁的快速阅读时代,短篇小说远比长篇更容易让人吸收。虽然茶余饭后尽可信手翻阅,但本书的文学价值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如香港中文大学陈洁仪所说:"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虽然从未被忽视或冷落,但多少都被低估了。至少她的作品如《商市街》《呼兰河传》、短篇如《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无论从艺术成就、内容层次或社会内容的涵涉面来说,绝不逊于同代的丁玲或张爱玲。"


节选

      天气突然的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热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摘自《小城三月》



灵魂跟胃口一样,

需要充实,也需要经常在路上。

愿我们都能在书中

拷问内心,

审视人性,

品味感动,

收获美好。



摄影:刘芮君

监制:张悦

文字编辑:齐秀明

图文排版:齐秀明

“吉大研究生”原创内容,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