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禧攻略》的细节高度还原历史,于妈这次做到了吗?

SivA喜娃 CHRISON作势 2018-08-17

如果最近你没看《延禧攻略》,那么周末和朋友聚会就少了很多谈资。作势君也刚开始入了坑,于是正好读到好友Siva的公号了不起日报(id:MissLiaobuqi)写了这部剧的服化科普,感觉一下子涨了姿势,怎能有不分享的道理?



大概是从上个周末开始的吧,我的朋友圈(估计你的也是)被一个叫「魏璎珞」的名字刷屏了。担心错失聊资的我,有点恐慌,赶忙查了一下「您哪位」。


好的,原来是于妈上新戏了。按说么他的戏我是不太想要看的。但这几张剧照怎么回事啦?这色调、这质感、这服化道乍一看,好像蛮好的嘛~



这次于妈画风一改,整个《延禧攻略》的色调走低饱和度路线,甚至有点阴郁。


服化道方面,这部戏的美术指导团队坦言,因为乾隆时期留下的东西比较少,所以有很多道具服装是根据清朝中后期史料往前推进行「脑补」的。他们的初衷是希望展现出「历史厚重感」和当时的宫廷美学...




(如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神们指正~)



只画下唇,合法吗?!



就先从第一集弹幕里最热闹的地方开始好了。


开场十分钟不到就是一场「殿选」戏,穿着一身吉服的富察皇后顶着一脸病恹恹的妆容出现了,嘴唇还只画了一半。



如果说皇后的妆容是为了突出她孱弱的状态,那颐指气使的高贵妃,是不是不应该也嘴唇白寥寥啊?



其实这种只化下半唇的点唇样式,是真实存在的。《乾隆帝妃古装像》中,这位妃子就非常明显地只点了下半唇妆。


但这种妆容在留下的绘画资料中非常罕见,在当时来说应该也算比较另类的~



所以剧组可能也只是把这种「半唇妆」定义为在穿着吉服或其他稍重大场合时使用。


日常里,嫔妃们多半是顶着眼下看着挺时髦的「咬唇妆」。这种唇妆呢是不存在于清朝的,应该是剧组中和了历史和现代审美,做出的折中处理。




清朝最流行的唇妆是将上唇涂满,下唇一点樱桃。「樱桃小口」历来都是古代女子追求的目标~



不过如果全剧女角都涂上这样的唇妆晃70集,画面恐怕也是挺诡异的。于是他们就换了一种方式呈现这种「小嘴审美」吧~



在妆容上,还有一点挺值得夸的,就是眉毛。终于没有韩式大粗眉出现在清宫戏里了,清一色都是纤细高挑的眉形。



吴谨言这个脸,搭上这种眉形,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像清朝传世画里妃子形象的扮相。




一耳三钳这事儿,总算普及了



之前《如懿传》要上之前就打过一波有关「一耳三钳」的宣传,来突出自己的考据严谨。没想到,这便宜让于妈给占了去。


第一集殿选的时候,就特地借纳兰淳雪的嘴,给大家科普了一下一耳三钳的知识。(不过这里有个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殿选的时候秀女不用跪下行礼更别说说一堆屁话了...




所谓「一耳三钳」是满族妇女身份的一种标志。



乾隆在四十年选秀女时说:「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


金环镶东珠耳饰 - 故宫博物院


魏璎珞在刚进宫的时候还是「一耳一钳」的~



培训上岗后,里面就多加了俩素圈...




头发还是有点不对劲...



接下来说说清宫戏的老大难问题,发型。


在《延禧攻略》还没开播的时候,魏璎珞的饰演者吴谨言曾经在微博放出过一张剧照。有别于常见的两把头和大拉翅,这个看似不那么「清宫」的辫子盘发,其实才是乾隆年间理论上合理存在的发型。




举个极端例子,同样是架构在乾隆时期的《还珠格格》,戏里那种超大的大拉翅,是要快到慈禧那时候才开始流行的。


清朝早期的发式非常简单,主要就是辫长盘髻。



这种小小的两把头,之于乾隆时代还是早了一点,它差不多要到咸丰时期的画像里才开始频繁出现。


比如下面这张咸丰年间的《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应该就是剧组的重要参考资料...



画里大部分的头饰元素,都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延禧攻略》里。



把「两把头」提前穿越到了乾隆时期算是清宫戏屡教不改的错误了。还有一个典型的沿袭下来的错误,就是「雁尾」。


是不是感觉这个脑袋后面翘起来的一个发尾,是清宫戏发式的标配?



清朝中期,正宗的两把头,后面可是光溜溜的,没有雁尾的。



「雁尾」这东西,是明末汉女流行的爆款。在清朝初期和中期,鲜少有旗人女子做这个造型的。反倒是到了慈禧年间,又有一些回潮。


但基本上就没见到过不加雁尾的清宫戏,《如懿传》有一张海报,还是雁尾的特写...




还有这个全剧女角们顶着的改良式的「三绺梳头」,严格来说,也是汉女的专属。偶尔有人玩玩还行,把少数个例拿出来当「全后宫的流行发式」是不是就不太妥了~



其实除了两把头,从包头盘发演变而来的钿子,更适合在这个时期出现。



钿子的出现,是因为早期的包头盘发,无法承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簪钗。



索性就做了一个形似「盘发」的钿胎,上面的钿花可以自由增加或减少,然后直接戴上头就是了,比直接在包头盘发上弄是不是省力多了...



钿子发展到清朝后期,也是越来越庞大,像这种挑杆钿子通常都是在旗人女子嫁为新妇的时候佩戴的。



所以严格来说,尔晴嫁给傅恒时候戴的这个浮夸的钿子,可能,也是,出现得,早了一些。



不过最奇怪的还是高贵妃独树一帜的发型了,这个到底算什么啦?像是带大拉翅时候的旗头底座,但又好像有点过于庞大了,不太懂...




云肩是很美的,但...



嘉嫔初登场的时候,我挺惊艳的,大抵是因为她身上的这块云肩。



这个在以往清宫戏里不太见到的配饰在《延禧攻略》里戏份超级多。



想必剧组应该是看到了这张道光年间的《孝全成皇后與幼子像》受到的启发。


画中的孝全成皇后穿着一件花色繁复的衬衣,云肩作为一件配饰,压在领口肩膀的位置。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往上翻翻我在说雁尾时贴的那张《乔元之三好图》,那里面的汉女们,就各个都披戴着云肩。


没错,云肩又是一个汉装的元素。在清代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婚庆服饰中。但宫中藏品却所见不多,可以表明理论上旗女的装束里,应该比较少用到。



于妈这次蛮喜欢用考据时找到的一些「另类」装束和妆容,来大肆发挥的。



ummmmmm...虽然视觉上真的蛮美的,但过于强调,让观众误认为这是旗装的「标配」的话,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对了,高贵妃还有一件特别喜爱的,一到隆重场合就要搭配她红色吉服的珍珠云肩!特别美~



是慈禧老佛爷的同款哦~



关于旗汉不分,还有一个挺明显、明显到我自我怀疑有什么其他用意的错误,就是娴妃的母亲,居然是典型的汉人两截穿衣哎!褂子下面露出了明显的马面裙...



大家请最后再学习一下,清朝汉女和旗女典型的着装和发饰差别吧!别的不说,一截穿衣和两截穿衣,是最基本的分辨方法了...




一些严格的官服制度



好了,接下来说一下最复杂的官服制度。总的来说呢,没有出现什么天雷滚滚的场景,至少皇帝没有一天到晚都穿着明晃晃的朝服到处跑。


皇后和嫔妃们当然也是有朝服的,《如懿传》先期放出的一系列海报里,那些妃嫔们就都是最高规格的朝服装扮。


戴朝冠,披肩领,朝袍,朝褂,朝裙,朝靴,朝珠,金约,领约,耳饰,彩帨等缺一不可...



而往下一个规格的吉服,主要用于重大节庆,宴请宾客,或是在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皇帝的吉服,也是一般意义上的龙袍~


这位富察皇后迄今为止的重大场合上,都是穿着吉服搭配凤钿。可以看到,吉服内外分为黄色的吉服缎袍和外面套的石青色团龙纹吉服褂。



脖子上戴的这个叫领约,领约的形制为一个镂金的圆环形状,有开合式的活口。环上镶嵌宝石,活口处垂下两条绦。



垂下的两条绦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品阶,皇后贵妃可以用明黄色,普通嫔妃和大臣之妻,只能用石青色。



通常来说,领约是在穿着朝服的时候佩带的。《延禧攻略》里嫔妃们都是在穿着吉服的时候佩戴,也是有这种戴法但应该不多见。



吉服的total look,还是头戴吉服冠、配吉服朝珠比较常见。



有时候,吉服也可以外面不套石青色吉服褂,只是单穿。比如在「荔枝宴」的时候,大伙儿基本就是这么干的。



其实我还挺疑惑这些嫔妃们穿的是什么,不是非常确定是吉服还是常服,因为颜色都还挺素,没有很繁复的明纹。只是所有人的衣服下摆清一色有海水江崖,我只能估计就是上上上图里大伙儿吉服褂里面穿的吉服袍了...



说到常服呢,其实才是宫里所有人,最最常穿着的衣服,台词里也有出现。它不比龙袍和朝服费工夫,属于公务服装。



一般呢,在御花园逛逛和小姐妹儿赏赏花什么的,穿常服也绰绰有余了。所谓常服,如果真的要还原历史,大部分观众可能没办法接受一水儿美丽的妃嫔们都穿着~


常服通常都是素色,使用暗纹,可以参考《孝慎成皇后常服像》。



本剧最一开始,皇后初登场的时候,应该就是想表现这种常服的,朴素。所以很多弹幕说,怎么皇后穿得还不如丫鬟...



所以吧,想要迎合大家已经被花花绿绿洗脑的清宫戏审美,也挺难的。真的要是复原历史,一水儿的素色,大家又该骂是鬼片了。



所以于妈也是,不管了,撒开了手大胆「胡来」。创新了很多大体来说还算素净,但不搞点花也不太开心的不知道什么「服」。


比如纯妃备受好评的这一件,他得意地微博上挂出了reference,是一件故宫馆藏的女士衬衣。衬衣通俗来说就是打底穿的,是不开裾的,因为穿衬衣就是为了在穿开裾的褂子的时候不走光啊。结果纯妃一站起来,这件是开裾的...



其实有很多花样比较繁复的设计,应该是借鉴了清朝后期氅衣和融合了汉服设计的便衣。乾隆年间的常服,应该大体还是比较素的。


还有包括像高贵妃穿的这种方领子的对襟外褂,其实在乾隆时期应该就不怎么流行了...



这种领子的褂子一般出现在清朝早期的画像里。你看,颜色也是很素的。




其他的配饰小细节...



压襟这个配饰,在以往的清宫戏里没有被这么大肆地强调过。《延禧攻略》里你真是不注意到都难。几乎是人手必备的标配~



所谓押襟就是,在衣襟上挂一个东西。大襟的话挂在二纽上,对襟的话挂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个纽扣上。



宫女儿什么的可能是挂挂小件的玉佩。而嫔妃们,多是流行挂手串,又叫十八子。



剧里富察皇后的这条碧玺手串,就是复刻了故宫的馆藏,美得不行。



但《延禧攻略》里押襟挂十八子的挂法,也有点争议,似乎都是挂倒的。在《如懿传》里这种挂法,更符合史料和绘画的记载。



还有一幕,每个嫔妃的褂子上都挂了一条长长的帕子。这玩意儿叫采帨~



在清朝早起,穿着吉服的时候也是可以佩带。但后来被归为「朝服」必备的饰品后,在日常中就不多见了。



这次很多小配饰道具,于妈的团队为了防止出Bug,都是直接复刻了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皇后的这把扇子就像极了「米色纱贴绢桃树仙鹤图乌木雕花柄团扇」~



高贵妃的这把「缂丝海屋添筹图团面扇」就仿制的更像了,几乎1:1~



还有一个我一直想说的小细节哦,不过可能过于抠细节了。清宫戏的娘娘们,不是都很爱戴这种又长又细的指甲套的嘛~



可是你知道为啥要戴指甲套伐?其实主要是为了保护她们的蓄甲...


清朝的后妃们很盛行留长指甲,所以这些指甲套,是有非常实用的存在意义的,可以防止指甲被掰断...



从慈禧这张有点可怕的画像里你能看到,她的指甲呀,有辣~~~~~~么长!



但戏里非常爱戴指甲套的高贵妃,指甲剪得倒是挺干净的。这种小细节能稍微再做做功课,就好了。



总的来说呢,我觉得有考据总好过闭着瞎来。但是太过于标榜这个点也不好,免得大家真的把一些「脑洞」错当历史。了不起也是现学现卖,本文仅供参考,如有纰漏,请大神留言指点!


好了,长篇巨制先告一段落,下周又能看更新了!




参考书目: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

《中国历代女子妆容》

《故宫博物院院刊》- 《<清代后妃首饰图录>序》






作势

Chrison


于妈这次用了心,所以你们也看得走了心。


你可能还错过了这些文章:

整容、互踩、开网店,这对姐妹花明星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到稀烂

这些大火的女明星,秘诀就是长了一张初恋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