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有哪些关注点?

王 强 学习时报 2023-08-28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注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贯穿全篇,共出现了91次,创历年之最。报告第一、三部分总结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历史成就和伟大变革,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困难,特别是报告第十一部分用专章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安排,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报告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理论、实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新的表述和新的要求,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要求

  报告第十一部分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要求,凝结着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创造的重大成果,指明了国家安全工作的方向道路、原则方法、目标指向等,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

  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从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到党的十九大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国家安全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指导思想,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坚持把安全融入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安全纳入新发展格局,现已涵盖诸多领域,体现和落实在各方面各环节。

  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建立起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新征程上,要把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观点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是我们党首次从“民族复兴的根基”高度阐述“国家安全”,深刻回答了如何解决好由大国向强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如何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时代课题,体现出我们党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局势的战略判断以及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统筹考量,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首次把科技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工作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把人民、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国际安全融为一体,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范畴,丰富发展了新安全格局,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

  “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这一观点既是对我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针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世界问题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一系列论述,不断完善参与国际和区域安全合作的机制,推动建设有关领域安全治理新机制新规则。“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正是在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直接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起来表述,并凸显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这一观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论述的丰富发展。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观点,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表明我们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凸显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极端重要意义,必须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报告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这意味着我们党把公共安全治理的着力点放到源头治理上,从事后补救惩罚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超前化的事前预防转型,对于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协调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原则。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到二〇三五年,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报告作出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新部署。

  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方面,报告坚持系统观念,对国家安全现代化进行了体系化设计,提出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反“长臂管辖”机制、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等一系列国家安全体系,涵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诸多领域的安全,要求我们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方面,报告着眼解决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中的突出难题,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以及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等,要求更加注重协调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方面,抓住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这个出发点,就把住了公共安全治理的关键之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体现了我们党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报告特别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一制度由党的十九大确立,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内涵更加丰富,增加了民主协商、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制上升为社会治理体系,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社会治理理论的深化和我国制度上的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供了根本指引。(作者系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11月11日第2版

本期编辑:董大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