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士先后逝世,仅隔5分钟!送别现场视频让人泪崩
昨天,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吴孟超
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1956年
吴孟超入党、参军
晋升为医院的主治医生
能独立承担一门学科发展的
吴孟超问他的老师
被誉为“中国外科学之父”的裘法祖
自己应该向哪个学科发展
裘法祖跟他说:
“现在肝胆外科比较薄弱,
假如有志气的话,你从这方面发展。”
于是吴孟超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
一位国外知名专家下断言:
“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
起码要二三十年”
吴孟超憋着一股劲儿
一头扎进中国肝胆外科的研究之中
仅用7年时间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
提升至世界水平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
“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还有康复的信心”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经过他和他的团队的长期努力
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低为0.30%
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3.6%
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9.8%
而与此同时
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
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接近百岁的年纪的他
坚持做手术的原因之一
就是希望能言传身教地再带一把年轻人
让中国的肝脏外科后继有人
他说
“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
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
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两个梦
“第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
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啊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长
籽粒呢,有花生米那么大
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
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生于时局动荡
历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袁隆平的心里有一个念头
让大家都吃饱,
让同胞免受饥饿之苦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当记者问他
是不是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
他说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一路上,经过之处
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道路两旁聚满前来送别的市民
车辆所经之处,大家自发高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而在袁隆平逝世的新闻下
有两条网友评论让人瞬间泪奔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送别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纪念我们可敬可爱的两位国士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广东共青团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广东禁毒粉丝之家”
每天参与签到、阅读、互动打卡活动
即有机会赢取大礼哦~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