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同学,准备一辈子打酱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乌托邦疗养村 Author 新媒体工作室


老手艺的传承,不是件易事。

难的,从来不是技艺本身的复杂度与苛刻性,而是匠人对于技艺本身的理解与坚持,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迭代与升级。






百匠 · 古法酱油传承人——吴华清


百匠计划

掘匠






工业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与效率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坚守着使用传统手艺的制作生产“古法”,其生存空间当然愈来愈窄。


值得庆幸的是,依然有不少掌握着“古老制法”的老手艺人坚持站在“时代的对立面”,去守护着他们的信念。


这样的坚守固然可敬,但若没有新生代的回望、传承与创新,“古法”也必将随着老手艺人的老去而逐渐凋零。


90后吴华清,正是新生代传承人的一个典型。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路——怀抱着满腔的创业热忱与抱负,以专业科学的态度回归到“古法酱油”的制作工艺里。


他坦言,早在少年求学时期,血液中的“酱油之魂”便已觉醒,而埋下他心中那颗种子的是正是他的爷爷——古法酱油老手艺人吴宗洲。


或许,我们可以轻易地从老匠人吴宗洲的故事里,去窥见吴华清身上那传承基因的模样。




“守缸人”吴宗洲的故事



20岁那年,吴宗洲进了厦门酱油厂,当时厂里有现代工艺车间与古法车间,现代工艺车间月薪80元工作轻松并分发雨衣雨裤,古法车间月薪40元但是工序繁琐而且无物资支持,勤学肯干的吴宗洲并没有多做考虑就选择了古法车间,一做就是30年。


51岁退休后,本想返乡到晋江某酱油厂当技术顾问却被一句“长得不像师傅”而奋起创业,他到永和供销社买了50个酱缸自办酱油厂,虽然日晒缸酿的工艺效率很慢,但是香浓醇正的味道是工业化酱油无法比拟的,他依然坚持每缸酱油日晒夜露一年以上,春去春又回,每一滴酱油都走过了一年四季,而在吴宗洲50岁到80岁的30年时光里,50个酱缸慢慢地变成了2800个。


在20岁到50岁的30年里,他做出了“40与80”的选择;在50岁到80岁的另外一个30年里,他付出了“50到2800”的等待,他被称为“守缸人”。




吴宗洲特地将“以道德求品质豆豉香味独特”

这句话刻在酱油厂的石碑上



打酱油的小哥1.0-觉醒


“小时候看家人们做酱油,觉得挺好玩的,有时候会把手指头伸进去沾一沾尝一尝。”这是吴华清的“酱油初体验”,和很多孩童一样,带着对未知的探索。


少年时他看家人们做酱油时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当时觉得家人很辛苦,就想从所学的知识里,找到提升效率的办法。”


于是,在求学期间,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脑海里与酱油链接。大学毕业后,他回归家族,当起了“打酱油的小哥”。



打酱油的小哥2.0-迷惘


从校园走出来的吴华清热血十足,恨不得立刻一展所长。


他形容当时:“有点着急”,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学了那么多,怎么还没用得上?” 


欲速则不达,他反而走入了迷惘期。


2个月的迷惘期,让他慢慢地平缓下心态,“既然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不如就从眼前入手吧。”



打酱油的小哥3.0-试炼


谈起入手的第一件事,吴华清记忆犹新,那是切菜工具的改变,他用机器代替了手工,用机器的1小时解决了人力的2天。


随后,是酱缸的摆列、引入推车解放人力……每一小步的改变,对他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


靠着在学校锻炼的自学能力,他考取食品检验证书,而后为了筹集到检验室的资金,他更是去摆摊卖酱油。


“当时我向家里拿了一些酱油去五店市摆摊,生意还不错,不到一个月就赚到检验室的资金了。”


从工具、到检验、到销售,许多步骤原可以用一种更快捷的方式“一键解决”,但他宁愿选择比较慢的“体验式推进”。


“我想自己亲身去学习、去体验、去尝试,未来,才能教会别人。”


吴华清一手打造的检验室一角


伴随每一次创新的,是新生代与传统之间的磨合。


由于几十年前沉淀下来的固有观念,吴华清的每一次创新,家人都带着迟疑:“这样真的可以吗?”而吴华清也一次次地通过结果告诉他们“这样真的可以”。


谈及这段“新旧交锋”的过程,吴华清神采飞扬,因为创新被接受与认可,对于一个年轻传承人来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成就感和激励。






回顾吴宗洲和吴华清爷孙的每一步,我们看到了这个酱油世家的“酱油品质”:笃定的信念和务实的推进。


“爷爷一直说,‘做人要好道德,要做好货,让人吃了身体健康’,我也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好酱油不仅仅是调味,不仅仅是调色,还能养生。”


在守护古法酱油这件事上,吴宗洲付出了一生,如今,吴华清也怀抱着他的小目标开始传承之路。


在他的未来构想里,“小浯塘”酱油不会快速扩张。它,应该是“小而美”的。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出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乌托邦疗养村微信公众号

编辑:罗建钰

责编:林响(师) 刘宝飞(师) 卢晓娟

这个地方,对,喜欢官微君就点一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