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来看看江苏油田连接效益的“港珠澳大桥”
近期,历时9年、投资千亿元
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
港珠澳大桥举行通车仪式
被誉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的背后
凝聚着中国工匠的巧妙设计和大胆创新
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的纪录
“效益连接”
成为这项国之重器的代名词
在江苏油田发展最较劲的时期
咱们石油人也保持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自主创新、勇创一流的精气神
用各种独特的连接方式创造效益
10月26日,工程中心试油二队施工现场陈3平6井场,施工准备工作正进行。该队今年才改造完成的无绷绳修井机继续显示神威,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让井架稳稳地竖了起来。怎么样?像不像“港珠澳”大桥上的海豚塔?
虽然看上去比不了海豚塔的高大雄伟,但这台修井机的投入使用,实实在在的让原来需要4、5个小时的施工准备工作仅用1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以往,带绷绳修井机在做施工准备时需要拉绷绳、卡绳卡,有时甚至还要旋地锚)无绷绳修井机避免了这些繁琐而累人的工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真可谓像“港珠澳”大桥一样,与效益接轨。
(工程中心 周执宝)
今年,油田重点工程项目——真武油区至扬州石化输油管道全面投入运行。至此,30多年来联盟庄码头“船拉油”的生产模式成为历史。这条绿色经济环保的“输油长廊”全长约27公里,设计年输送量38.5万吨,总投资达到3845万元,历时三年建成,创造了多项记录,是江苏油田目前长度最长、投资最多、难度最大的输油管道。每年可节约拉油运费600多万元。
建成这条管线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凝聚了油田上下和项目组诸多的心血和汗水。今后,咱们油田将切实管好用好维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输油长廊,当好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守护者。
(采油一厂 姜松)
这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采油三厂管理一区8-3计转站,也是江矿巴州分公司采油三大队代管理区块工作量最大的计转站。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后,8-2和8-5计转站实现了无人值守,全部由8-3计转站来操控和管理,节约了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该站每天处理液量2400万方左右,处理气量30000万方左右,站内进站井17口,76个监控画面视频巡检,全部是靠信息化来支撑。为保障运行服务,采油三大队选派了8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为智慧油田建设保驾护航,也为代运行提质增效打开了一扇新窗。
(矿开 王林霞 陈增顺)
在工程院实验中心,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得以顺利验证实施,而这其中,实验室的“大管家”王建军为仪器设备与科研人员的“有效连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多年来,为了保障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研究,他在实验室默默无闻修理、保养了数不清的仪器设备,也为油田节约了数不清的修理费用。前不久,离子色谱仪测试出现异常,联系厂家说需要更换色谱柱,费用近3万元,且耗时较长,于是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上网找资料、购置试剂、编制系列试验方案,忙碌了2个多星期,让色谱仪重新工作,再次建立了与科研人员的“有效连接”,保障了科研发力各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工程院 曹全芳)
联38站多功能罐存储周边17口油井的原油,这些油井产气量高,进罐生产后气压时常因超过安全阀承受压力。最近,气能源搭上了环保“顺风车”,一台小型多功能热水炉入驻联38站。大伙儿利用预留装置,挖电缆沟,铺设30米管线,吹扫焊接、接入热水炉进出口,再顺利连接多功能罐。
新流程投入运行,17口油井生产的伴生气流经热水炉,给炉子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原油提温后再集中汇入两台多功能罐。现在,罐内油温高达60摄氏度,比之前采用电加热棒加温还高出了7摄氏度。由此停用了多功能罐内4根电加热棒,一天省下电费约1500元,一年累计节约动力费约55万元。
(采油一厂 赵海燕)
联30-1站内24小时充装天然气,目前,该站每天平均充装天然气两车多,累计流量5000多方。
2018年10月31日0点30分至10点30分,经过了10个小时的充装工作,天然气槽车苏K9038挂充装结束。每天,当班员工与联7站电话联系天然气的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合理调配天然气的槽车充装工作。当天然气槽车充装结束后,经由矿总开发有限公司联系车辆,由司机师傅拉走,再送往下游用户。
从天然气的开采、管道输送到压缩机压缩、天然气充装、外销天然气,这一系列的工作串成了一条线,而每一台天然气槽车就像一座桥梁,架起了多方之间的连接。
(采油一厂 陈海燕)
经过连续近20个小时的紧张忙碌,7月6日凌晨4点30分,铜庄站副站长叶云峰怀着激动的心情按下了启动按钮,随着离心泵轰鸣声嗡嗡响起,二厂天长采油管理区铜庄联合站的产液正式流向西园。
铜庄至西园长输管线全长11.5公里,全程贯通铜庄、朱庄、桃园、西园中转站,最终到达崔庄联合站,日输液量达270方。该长输管线的投用,将结束铜庄联合站外销的历史,朱庄、桃四区块将不再倒油,预计年节约倒油费用达111.6万元。
(采油二厂 王菲菲 方星晨)
刺骨的冰水冰不住工作的热情,滚烫的蒸汽烫不掉工作的认真,哪里需要,哪里就出现扬州石化水务人的身影。管线冻了,那就抓起蒸汽管线一节一节吹通,垫片漏了,那就一个一个换新,天气越冷,汽、水保供越重要,战寒冬,斗酷暑,叫苦叫累不是他们的风格,为了公司的平稳生产,为了扬州石化的发展壮大,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谱新篇!
(扬州石化 王玲)
在这条173.8公里的长输卤管线上,巡线人已经记不得穿越多少河流和庄稼地,前行的路上常常遇到“拦路虎”,有时候就是一条小沟渠。巡维修人常常自己开动脑筋“造桥”,而“造桥”的材料只能就地取材,选择了“黄金”材料——稻秆。一人站在沟渠里,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体重检验“桥”的质量,另一人不断的传递着材料,很快一座“黄金桥”铺设成功,巡线人带着巡线设备傲娇地跨“桥”而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绕道而行就会耽搁时间,影响的就是效益。
(新源公司 于梅军)
近年来,油田经营形势严峻,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一系列创新成果应用到对外服务。田明带领团队仅用3个多小时,成功将5000多米电缆全部穿进油管,实现连续油管测试、射孔等工艺的一体化作业,打破国外相关工艺的技术垄断,为页岩气井低成本测试开辟出一条新路。他们先后打开冀东、涪陵、吉林等油气田井下作业市场,行程3万多公里,为江苏油田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工程中心 孔天长)
编辑:姜松
骄傲!正是他,被中央级媒体集中报道!
时光里,油田老物件,满满回忆杀!
当江苏油田被印在明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