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七星关 | 启明,暗夜破空!

微七星关 2023-12-25


早在红军长征经过毕节之前
毕节这片土地
便与中国的革命
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4年

中共毕节支部正式成立

使毕节的革命斗争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34年1月,从上海回到家乡进行革命的共产党员林青、缪正元经过考察和培养,发展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章和党的组织原则,入党宣誓仪式在毕节文庙举行。


林青担任支部书记,缪正元、秦天真为支部委员,这也标志着中共毕节支部正式成立。


支部制定了四条行动纲领:一是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是加强“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简称“草原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的抗日反蒋宣传活动;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四是设法与党的上级机关取得联系。从此,毕节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它使毕节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共毕节支部成立地点:毕节文庙(来自县志)

为了建立广泛的基层党组织,毕节支部按照拟订的行动纲领发展党员。以原“草原社”成员、进步教师和学生为骨干,毕节中学和陕西庙为阵地,相继建立了“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研究会”和“读书会”等群众团体组织。


草原艺术研究社活动地点陕西庙

中共毕节支部广泛团结毕节爱国人士,领导“草原社”以歌咏、话剧、绘画、读书等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团结广大青年、培养青年骨干,开展了两次抗议反动当局的学潮,还深入农村宣传抗日反蒋活动。同时党组织掌握了范敬章领导的游击队伍,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


草原社演出话剧(来自林青纪念馆)

中共毕节支部和“草原社”的活动,引起了统治当局的极端仇视,扬言要逮捕进步人士。1934年6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革命力量,在毕节支部组织下,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支部成员和“草原社”几名骨干秘密向安顺、贵阳方向转移,继续从事党的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


舞剧《林青的远方》剧照

热血难凉,赤子无惧。1934年年底,支部已发展共产党员40多人,并在贵阳建立了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这是以中共地下党员为核心、由党内外人士组成的革命组织,为1935年1月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毕节支部成员都成为省工委的主要领导人和贵州地下党的领导骨干。


中共毕节支部及其领导下的“草原艺术研究社”在毕节开展的革命活动,广泛传播了马列主义,有力激发了人民的抗日救亡热情和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培养发展了进步力量,锻炼了党的骨干,为中共贵州地方组织的更大发展和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舞剧《林青的远方》剧照

中共毕节组织在贵州早期的革命活动,对长期处在深重灾难重压下渴望翻身求解放的毕节各族人民来说,不啻于黑暗中的一丝亮光,使他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对革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党组织在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革命力量和斗争经验,为党组织和红军进一步在贵州开展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监制 | 黎秀禹  终审 | 向昆鹏
编审 | 穆立坤  编辑 | 胡秋婷
制图 | 郑德松  感谢区史志办提供相关资料
新闻热线 | 0857——8345777


请点亮

扩散消息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