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审判》杂志刊发郭彦院长署名文章

成小法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2-03-31


图源网络


shǔ  zhī  dào

蜀 之 道:


中国司法改革的“西部样本”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成都,都成

这是融入公园城市血脉的气质

也是这座城市法院的底蕴

忠诚、公正、廉洁

案卷累牍,尤显初心使命

务实、精进、卓越

实践百态,方成改革创新

于无声处守护万家灯火

在新时代浇灌次第花开

她是这样一个

响亮而亲切的名字:

 成 都 法 院 

 (请滑动屏幕阅读↓)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法院坚持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四位一体”并重,创新开展司法责任制和司法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施员额法官“提级”管理、“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办案流程静默化监管、归档结案和均衡结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多项工作在全国法院属于开拓之举或处于领先地位,知识产权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涉互联网案件审判、金融审判、破产案件办理等特色鲜明,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崇法官”智能机器人等广受关注,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诉源治理等在全国推广。2020年以来,成都市两级法院以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总抓手,整体推进执法办案和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全力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期,《中国审判》杂志以

《蜀之道 司法改革的“西部样本”》

16版封面文章报道了

成都法院司法改革工作


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彦发表署名文章:

“改革+创新” 法治助力成渝唱好“双城记”


总第261期


文章分为四个方面

阐述了郭彦院长关于

如何强化服务和保障,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保障体系的思考


更多内容,请看全文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都全面增强极核辐射带动能力和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路径赋予了历史机遇、明晰了战略指引。如何强化司法服务和保障,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保障体系,是当前成都两级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彦



强化极核引领

打造跨域司法合作交流新高地


2020年3月,四川省委、重庆市委就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达成了系列共识,签署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等“一揽子”协议,两地省级层面的充分对话为成渝两地联动协同从政策性层面走向制度机制层面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司法服务保障成渝相向发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成都法院的重点工作和“一把手”工程。今年4月24日,成都中院、德阳中院、眉山中院、资阳中院共同签署《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合作框架协议》。成德眉资四地法院将建立联系会议轮值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全力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



成德眉资四地法院将加强跨区域重大刑事案件、涉民生案件、重大敏感案事件、环境资源保护和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深度合作;推动执行案件信息共享、信息化查控及协助执行网络无缝衔接,统一执行协调合作机制,扩大执行联合惩戒机制覆盖范围,建立“执转破”标准一体化协作机制;优化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构建区域内的委托送达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四地的诉讼服务中心、法庭诉讼服务站、社区诉讼服务点;及时发布类型案件审理指南,促进区域内类案司法裁判尺度统一;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深度应用,推进法院信息资源共享和四地“智慧法院”协同建设;深化四地法院骨干人才梯次培养,加强优秀人才互派锻炼,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建立联络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构建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



规划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是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护航的法律保障“组合拳”。为此,成都法院将积极参与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推动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先期设立四川天府诉源治理中心和四川法院商事巡回审判基地两个机构,进一步提升纠纷化解能力和商事审判能力,促进全球资本、高端产业、高质人才集聚天府新区,为建设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强力支撑。今年11月,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中央法务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已确定,将力争在今年内挂牌并实体化运行。



下一步,成都中院将积极推动建立西部金融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长江经济带生态法院等跨区域管辖的专门法院,建立中国(西部)外国法查明中心,全方位构建成渝两地司法协作机制,打造跨域司法合作交流新高地。



擦亮蓉法品牌

打造服务城市能级提升新引擎


四川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2018年7月12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在成都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省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域冠名的法院。2019年1月2日,西部地区首个移动智能电子诉讼平台“天府智法院”在天府新区正式上线并受理案件。“天府智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实现了线上“30秒立案、1秒缴费”,极大节省了办事群众的人力物力资源及时间成本。成都法院将以此为着力点,服务保障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面推进自贸司法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



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成都获批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法庭的城市;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6年,成都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2017年初,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在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四市设立专门审判机构并跨区域管辖部分知识产权案件。同年1月9日,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式揭牌。成都法院正在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和技术类案件跨域管辖,推广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构建覆盖创造获权、用权维权等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授权确权、司法审判、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助推成都新经济聚势领跑和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成都法院高度重视专业化审判制度体系建设,率先探索金融审判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三化”改革。成都中院及全市15 个基层法院设立了金融审判专业化机构,突出了机构、办案、队伍的专业化。同时,深入研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领域法律和司法实践,主动开展与国际商事仲裁的交流、合作和宣传推介,完善域外法查明和适用机制,加快推动与国际金融审判接轨,切实维护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易秩序。2018年9月,成都中院聘请10 名专家成立金融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专家咨询论证。同时,成都中院与上海金融法院及北京、深圳、南京、青岛中院联合会签《金融审判合作共建协议》,进一步推动金融审判业务的交流研讨和成果共享。



整合内外资源

打造法治下沉城市空间新形态


2017年以来,成都着手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系统构建了66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了14个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为成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增长极和动力源。



精准对接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司法需求,是成都两级法院服务大局的方向和路径。2020年9月24日,成都中院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强化产业功能区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产业功能区司法服务和保障工作。根据《意见》,成都中院和市发改委建立协作机制,并带领全市基层法院和区(市)县发改部门加强协作,结合各功能区实际情况,共建高品质司法服务和保障支撑体系,提升产业功能区抵御法律风险和依法治理能力。



优化成都两级法院的人民法庭布局,加大“区域化+专业化”法庭建设力度,突出金融合同、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专业领域法庭建设,打造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兼具法治情怀和人文关怀的特色人民法庭。重塑人民法庭生态系统,抓好“网上云+”建设,延伸成都法院79个人民法庭职能,加强线下线上司法服务配套建设;建立法院与功能区管委会工作联络机制,汇总、处置各类潜在及现有法律疑难问题,共建司法保障服务网络;重构符合功能区特点的专业化调解、审判、执行团队,强化审执专业化优势,突出保护功能区创新经济模式,强化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部署诉源治理改革,运用多方力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外、化解在功能区;深入挖掘司法富矿的建议功能,以司法建议、司法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等方式反馈法律风险和问题,供园区管委会、企业决策参考,探索“订单式”能动司法供给模式,切实增强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巩固办案优势

打造全国一流法院建设新样板


2016年7月,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部署和实践“诉源治理”改革。四年多来,“诉源治理”已从“法院主推”上升到“党政主抓”,成为新时代中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典型样本。



成都法院将继续深化“党政主抓、法院主推”诉源治理工作格局,统筹政府职能部门、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社会团体和基层自治组织等各方力量,推广城市“陌生社区”、乡村“熟人社会”两种不同模式的诉源治理机制,重点打造“无讼社区”等知名品牌,推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调处综合机制。推广道交事故、劳动争议、金融借贷、物业纠纷等12个“一站式”纠纷联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商事仲裁等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规范、指导,完善司法与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等衔接机制,推进“特邀调解倍增计划”提质增效,完善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引导人民群众选择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化解矛盾。拓展“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应用线上线下空间,加强诉讼服务点(站)建设,主动融入综治中心。



同时,成都法院将推动成渝地区法院共享两地法院基层治理先期成果,全域推广“诉源治理”等共通性经验,共建自由贸易门户双语网站,共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搭建国际贸易纠纷多元解决机制。



今年初,最高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成都两级23家法院作为试点法院。2月19日,成都中院印发《关于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确定了“5+3”改革总体框架,正式部署推进改革工作。在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5项主体改革任务之外,同步配套“分调裁审执”机制改革、审判监督管理改革、智慧法院建设智能支撑3项改革任务,推动司法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协同高效运行。



今年5月19日,成都中院率先在全国推进在律师事务所建成使用“5G智慧参审室”,并与成都市司法局还共同制定了《关于规范“电子诉讼·5G智慧参审室”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试行)》。“5G智慧参审室”就近设立在律师事务所,诉讼参与人通过身份认证就能参加在线庭审活动,这是智慧法院电子诉讼平台的延伸,同时借助5G通讯设备,不仅解决了在线庭审卡顿、模糊、延迟,甚至掉线等技术问题,还有助于在线庭审的安全、严肃和有序。



为了纵深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成都法院已初步探索形成了“全链条式”司法确认模式、小额诉讼立审执监一体化运行模式、“示范诉讼+”类案解纷和全流程电子诉讼等经验、模式,形成10余项特色亮点。结合成都法院持续推进的司法责任制、司法体制机制综合配套、诉源治理、“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三大庭审”和执行“一体化”、“两个一站式”等改革,必将更有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成都法院将继续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不断创新,以司法改革和法治创新为重点,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司法办案和司法服务,为加快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法院不懈奋斗,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全方位法治保障体系。







成都中院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文稿:《中国审判》

发布:研究室(新闻中心)

<第886期>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旗帜鲜明推荐转发扩散!悄咪咪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