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要想象作家是“人类的良心”:他们中有太多的无赖︱独立作家

2017-01-21 谭越森 独立作家


文︱谭越森

新话会上农民感恩式的吹捧,倒也符合这些年的主流文艺L线。爬行于新话会中的歌德作家们,个个身怀文坛登龙术。附炎趋势本不必有过多的指责,其乃人之常情。而文人大抵离不开名和利的,又精于避凶趋吉之聪明劲头,就更加地春心荡漾、个个巧舌如簧,如蝇吸膻紧紧靠向权力之焰,却不知在一个虚浮的世道,越向火光的中心寻找安全感和优越感,越容易烧身自毁。

 

新话虽然轻蔑作家这个行当,但又亲密文学,是为了牢控自由思想对谎言领地的进犯,进而将文学染成一块遮羞布,具有迷惑、致幻、乃至产生虚拟的假象,甚而制造伪高潮的功能,它貌似强大,拥有大批精英为它的遮羞布进行缝纫、添色和辩护等,但终不会长久。

 

人们不喜欢读谎言文学,而不是摒弃严肃文学。我不相信严肃文学没人读,也不相信好小说是新话能够扶持出来的(恰恰相反,新话只会扶持坏东西,即没有真实的思想,也没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人们早已对盛行的谎言宣传品产生疲劳和厌恶了,宁可看些玄幻的、逗趣的,也不愿意装出失足少女等待D支部书记挽救、教诲的一本正经的痴呆模样。

 

作家的形象终于以一个“小丑”的角色令人瞠目结舌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丑化一个作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文学事业以一种难堪且污辱式的境地无非在向人们表明,我们的文学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期望越高就失落越多,期望就毁在了我们自以为是的预想之中。这个原因在于孱弱的民族自尊心容易神化任何一个“奖项”。文学本来与“奖项”存在着悖论,文学是超越性的、精神性的,反世俗;而奖项的存在就是一种世俗的认可和游戏。


文学属于自由。作家的遭遇,可谓是新话之下,一个民族自由之材的扭曲

 

作家之扭曲,获得了两方面的“轻蔑”,一是新话有司者把一个诺奖得主或者说对(他们)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在世官方作家(封官进阶)视为仅仅是个文宣工具或文学工人;二是民众对歌德作家的憎恶,竭尽其能不惜以各种手段进行丑化,这种现象只在文g时代发生过。作为一个写作者,且不论文学审美价值之存在意义,就此两重“轻蔑”已经是陷入最大的不公之处了。

 

文学变成了谎言机器,维护着谎言机器的文学工人,彻底败坏了文人名声。作xie的存在,是对文人(写作者)一种巨大辱没。奥威尔论新话文学说,“(在新话社会),想象,甚至意识,都将从创作过程中清除。官僚们将按照书籍的大致类别,预先做出计划,许多人再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和加工。……不用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垃圾,而任何不是垃圾的东西,都会危及新话国家的结构。”

 

作家如果远离了真实,就成为精致鸟笼中啘鸣的金丝雀。据托克维尔的观察,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会把社会“鸟巢化”(compartmentalization),进而造成社会阶层割裂。它喜欢包办公共治理,而不允许不同阶层通过直接交流来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不同阶层之间不交流,甚至同一个阶层内部也没有交流,那么阶层之间、个人之间就缺乏基本理解和同情,每个阶层都会满足于自己的“鸟巢”生活,彼此之间漠不关心,遇到困难不相互援助,而只能求助于政府,从而进一步坐实了中央集/权。作家在鸟巢里自然不必过于关注现实社会,他们只要极尽所能地“造梦”,把文字表达在形形色色国家鸟巢杂志上就可以了。或许若干年后,当子孙们在鸟巢杂志去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怎么的一个时代时,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由他们祖父们笔造的“真空罩”而已。


新话包揽一切,世上所有,包括人的精神、正义。前苏联作家马尔科夫认识到,建立作协体制是为了让作家们停止思考。作家们不断被告知,是“我们使你成为作家的”。如果一个作家违背当局的意愿,不愿写歌颂的题材,他将失去一切。这种体制下,自然不会产生真正优秀的作品。

 

《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说:把目光放到人类文学的历程上,我们必须撇开专制国家的官方文学及后专制时期的群体文学,这些伪文学不过是人类作伪历史上的一些小小插曲,也是给文学研究者演的两曲小小闹剧。布鲁姆的审美体系是如此的森严,断然拒绝任何专制文学小丑进入他的视域之中。


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温丹尼洛•契斯(DaniloKis,1935~1989)在《地下:东欧萨米亚特随笔》一文中给予青年作家的忠告:

 

不要扮演小丑:权贵们习惯于以此取乐。

 

不要扮演宫廷小丑。

 

不要想象作家是“人类的良心”:你已经看到他们中有太多的无赖。

 

不要与任何人合作:作家是独立的。

 


独立作家

投稿信箱:tanys1980@yeah.net 自由写作精神,无所顾忌。来稿请注明“独立作家” 字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