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盟影展北大加场今日开票,肯•洛奇第二枚金棕榈惹恼了谁?(内含福利)

2016-11-10 缴蕊 深焦DeepFocus

千呼万唤始出来,欧盟影展北京大学加场购票信息:


此次售票使用北大百年讲堂自己的公众号售票系统,大家可以先关注百讲公众号“北大讲堂票务”(bdjt_piao),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关注后进入公众号底端按钮处选择“快速购票-在线购票”,就能进入场次选择页面啦!(文末附教程,手把手教大家双十一影院剁手!还有福利继续送出!!!)


再附上此次影展加场的排片表,大家快去抢票吧~!



肯·洛奇的双金棕榈惹恼了谁?——评《我,丹尼尔·布莱克》



文 | 缴蕊(巴黎)   编 | 九只猫(上海)








本文首发《电影世界》2016年6月刊,已获授权,请勿转载

老木匠丹尼尔第N次一无所获地走出失业救助中心的大门。他有备而来地掏出黑色喷漆,踮起脚尖,挑衅式地在中心大楼墙上写下了大大的“I, Daniel Blake(我,丹尼尔·布莱克)”,也将肯·洛奇的名字写入了“双金棕榈”的史册。继达内兄弟、迈克尔·哈内克、弗朗西斯·科波拉、今村昌平和库斯图里卡之后,肯·洛奇以八十岁高龄得到了《风吹麦浪》(2006)之后的第二尊金棕榈。时隔十年重新封王,这位一生专注底层叙事的英国老爷子在颁奖台上双拳紧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观众和媒体对肯·洛奇的成就并不买账。法国国家广播文化台(France Culture)的电影版块主编安托万·纪尤(Antoine Guillot)在奖项揭晓当天就发表文章强烈批驳评委会将金棕榈授予《我,丹尼尔·布莱克》的决定。他戏仿了肯·洛奇在获奖致谢中的原话“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新自由主义的世界可能将我们引向灾难。本来可以有另一种世界,也必须有另一种世界”,称“本来可以有另一份获奖名单,也必须有另一份获奖名单”。他的观点代表了很多批评肯·洛奇获奖的人的论调:戛纳电影节首先是一个电影节,不是政治集会。把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叙事乏味,说教意味浓厚,人物构造单调,拍摄手法平淡无奇的电影,“简直成了十字大道(戛纳电影宫所在地)上的笑话”。随后他又发表文章《(政治的)心与(迷影的)理性的对抗》,继续批驳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继2015年把大奖颁给《流浪的迪潘》以来愈发明显的政治倾向,强调“电影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电影,否则何谈改变世界”。相对肯·洛奇的获奖,呼声很高的玛伦·阿德的《托尼·厄德曼》、保罗·范霍文的《她》和吉姆·贾木许的《帕特森》等影片竟然颗粒无收,这种反差更激起了普通观众对颁奖结果的不满。
回顾场刊,高分的电影却颗粒无收
抛开关于这部电影的论争,来看看它究竟讲了什么故事:丹尼尔·布莱克是纽卡斯尔城一位五十几岁,刚从心脏病中康复过来的老木匠。他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然而却被英国政府失业救助中心复杂的手续折磨得苦不堪言。这双处理木材时灵巧无比的手,在拿起鼠标时却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怎么在网上填写申请表,也不知道如何编写一份得体的简历。一次次笨拙的尝试和碰壁让他遭遇了无数白眼,乃至训斥。与他同样饱受煎熬的还有从伦敦刚搬来的单身妈妈凯蒂。自身难保的丹尼尔出于好心帮助凯蒂在纽卡斯尔落脚,然而走投无路的她仍然不得不在超市偷窃,最后沦落到低等妓院。忍无可忍的丹尼尔做出了文章开头谈到的举动——在失业救助中心墙上涂鸦。路人有的为之叫好,有的嗤之以鼻。保安随即赶来,丹尼尔被愤怒的警察带走,只有几处稀稀拉拉的掌声和欢呼送他远去。有趣的是,这让人不禁想起肯·洛奇在戛纳的遭遇:得到了道德和荣誉上的肯定,却无人欣赏他的艺术成就。就像丹尼尔的求职陈述:“我不是消费者,不是雇员,对这个社会系统来说我根本不存在。但我是个好人,我遵守法律,即使处境艰难也坚持交税……我为之自豪。”
“好人”丹尼尔
这样的自我剖白在残酷的现实前不免显得苍白,却格外触动人心。在这个消费社会当中,一旦失去工作,失去收入,失去消费的能力,就会被庞大却无形的社会系统毫不留情地抹去。无论是丹尼尔,还是沦为妓女的凯蒂,还是丹尼尔在简陋居所的邻居——那两个靠非法贩卖中国假冒篮球鞋为生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的肉体存在着,但对这个社会系统来说,他们是完完全全的不可见者。为了为人所见,他们只能采用极端的方式。大楼上的涂鸦,就是不可见者对这个冷漠社会的绝望反抗。这部片子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正像是那些涂鸦,不够暴力,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却让人如此不快。整部影片的观影感受也是如此:像是鞋里进了石子,硬生生的硌脚,反复磨着同一个地方,怎么都倒不出来。金棕榈的“意外”加持,让庞大的不可见者以并不讨人喜欢的方式强势入侵,如此粗粝,如此刺眼地占据了人们的视野中心。
“为了为人所见,他们只能采用极端的方式"
肯·洛奇在获奖后的采访中似乎试图将影片的重心从左翼政治立场上引开,他说:“我的影片想要表现的就是官僚主义的繁缛作风对个体尊严的碾压。”毋庸置疑,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参照来自卡夫卡的《城堡》。但显然,相对《城堡》对官僚主义戏谑的表现,以及对空虚生活本身的讽刺,《我,丹尼尔·布莱克》处理的问题显然沉重得多,也现实得多。回到安托万·纪尤所代表的反对派观点:电影首先应该关心现实世界,还是应该关心电影语言自身?电影节评委会把金棕榈颁给一部在电影语言上并无创新,在肯·洛奇自己的作品序列中也难称佳作的电影是否是对电影艺术的背叛和失职?他们的出发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入选主竞赛的所有影片中,表现底层工人的《我,丹尼尔·布莱克》无疑是政治意味最鲜明,阶级立场最尖锐的一部。也只有这部电影,能与此时巴黎共和国广场上的人民运动“黑夜站立”遥相呼应。回想1968年5月的戛纳,在先锋导演的呼吁下,电影节曾因为巴黎的学生运动而中止。而今天,电影节可以是商业炒作的平台,可以是烂片的演武场,而人们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但当它把最高奖项颁给一部政治意义大过艺术价值的影片,攻击便纷至沓来,实在令人感慨。评价一部电影应该首先从艺术出发,而电影节则要复杂得多。既然它可以是商业的,那么为什么不能是政治的?既然它曾经可以是政治的,那么今天它为什么不能是政治的?或许我们可以再次引用肯·洛奇的话:本来可以有另一种电影节,也应该有另一种电影节。

-FIN-


↓↓↓点击二维码,关注“北大讲堂票务”公众号↓↓↓

进入公众号页面:




福利
时间



看到这里,你是否手心痒痒,早早订好了抢票闹钟?不如来点刺激的:在抢票前,参与第二波赠票福利来碰碰运气!今天我们将送出五张《我是布莱克》电影票~


如果你对深焦DeepFocus的爱比海还深:
1.关注深焦公众号及微博号@深焦DeepFocus
2.常年混迹于深焦读者群(加入读者群,请联系深焦小天使微信号:deepfocus6)
3.帮助深焦在朋友、同学之间宣传此活动(小天使会暗中观察大家的朋友圈哒~)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读者朋友,请大大方方地在下方留言处报名。我们相约在深秋,去北大看最好的欧洲电影!还有第三波……第N波在路上,请关注我们的推送!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再见瓦城 | 玛纳卡玛纳 | 伯格曼的十年

春梦 | 小姐 | 恋人们 | 瓦伊达

宫崎骏 | 哈内克 | 戈达尔

路易·马勒 | 岩井俊二 | 大岛渚

今敏 | 原节子 | 乔治·米勒 





是枝裕和 | 玛格丽特·杜拉 | 水瓶座比海更深 | 各有少年时 | 奇幻森林 小姐 |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午夜逃亡 | 卡罗尔 | 女巫 索尔之子 | 树大招风 | 荒野猎人

洪尚秀 | 阿巴斯 | 洪金宝

沙丹 | 邢健 | 雷弗恩 | 王兵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广/合作/活动请添加微信号
——clumsycleo——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