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天的故事

2017-09-23 深焦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统筹|车小爷(长春)

编辑|章三(北京)

 前言


组稿的时候有作者跟我说,他们那里现在还是三伏天,还一点秋天的感觉都没有。我从小生活在南方,稍不注意就会错过这个季节,现在又长居北方,刚来的时候最惊讶的不是看到雪,而是这里有这么长的秋天。比起刚刚过去的夏天,冒着升腾的青春热气的西瓜汽水热裤游泳池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拥有漫长的秋天,反倒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幸事之一。秋天是狡猾的,残酷而温柔的,乐天派们总是看到简单甚至粗暴的丰收愉悦,那是秋日给乐观者的奖赏,是侯麦独特的法式温情。又有人更爱不识时务地去翻和平背面的残酷底色,以暖色作伪装的冷冽,比冬天来得狡黠迂回,积蓄了一路的能量,最后以化骨绵掌,打在离人的心头,未来似乎永不可期。


不论秋天在各人眼中是如何形状,用一个调性暧昧、来势和缓的漫长过渡来作夏冬间的缓冲,冲淡生活的浓烈,始终让我觉得安心。一个漫长的秋天有益心灵健康,亦无碍狂热的继续狂热,消沉的继续消沉,凭空而来的一段空白,不觉突兀,却余味绵长,至于其中苦乐,是每个人自己的秘密。


车小爷(长春)





怪尸案 (1955)

导演: 阿尔弗雷德·

希区柯克

编剧: 约翰·迈克尔·海耶斯 / Jack Trevor Story
主演: 埃德蒙·戈温 / 约翰·福赛思 
制片国家: 美国
片长: 99 分钟


 文|泛西(伦敦)


当秋天遇上死亡会是什么样子?希区柯克的《怪尸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宁静的美国小镇里的来历不明男尸的故事——萧瑟的秋日与谋杀案似乎完美结合。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希区柯克一改往日的风格,无关阴谋,无关神秘性感的金发女郎,更无关睿智的警探,只关秋日里的明媚、温情与幽默。希区柯克绝不是我第一个能想到把自然风光拍得最美的导演,但对色彩的捕捉始终到达极致:Harry的尸体被发现在铺满了金黄落叶的小山丘上,灰色的西装,荒诞的棕色几何图案领带以及蓝底红尖的袜子,与周围绚烂的秋景似乎格格不入,却又怪异得恰到好处。



有趣的是,整部片中没有人对Harry的尸体,对死亡,表现出一丝的恐惧或敬畏。希区柯克的秋是温暖的,温暖到可以忽视死亡的冰冷。



《秋日奏鸣曲》(1978)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英格丽·褒曼 / 丽芙·乌曼 

制片国家: 瑞典 / 

原西德 / 法国

片长: 99  /  92 分钟


文|董肥楽(成都)


作为电影史上封神的大师,无论是其26岁的处女作《危机》(1946)中乐队演奏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抑或是早期作品《黑暗中的音乐》(1948)中演奏了舒曼的《II Aufschwung》和肖邦的作品,还有《喜悦》(1950)里足够失败的门德尔松小提琴独奏,《夏夜的微笑》(1955)里亨里克谋划绑架时弹奏的简短的前奏曲,在其第一部彩色片《这些女人》(1964)中乐队排练巴赫的《Canon à 2, BWV 1086 》——伯格曼可能是电影史上最爱让演奏古典乐的场景出现在其影片中的导演。


在伯格曼的不朽名作《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中安娜从舒伯特、贝多芬一直演奏到肖邦。到其晚期作品《在小丑面前》(1997)里演奏家不停演练着舒伯特的各类乐曲,最后一部作品《萨拉邦德》(2003)中则干脆直接演奏了与片名同名的舞曲。但无疑只有在《秋日奏鸣曲》(1978)中,当母女演奏者先后弹奏了肖邦《A小调前奏曲Op.28-2》时,“演奏”这一“连贯动作”才如此深入到叙事的中心,直接而强烈地成为了戏剧性的诱发器。

 


影片里浓郁的橙黄色调发展到母女先后演奏“交流”一幕的双人特写时,高光下分外明显的面部阴影预示着这彼此的“音乐分享会”令人心慌的前景,母女俩的“劳作”(考虑到音乐的起源与集体劳动如此的密不可分)没能成为彼此相爱的方式,反而令人绝望的诱发了此后的恶语相向。


音乐停止后随之镜头分两次后拉,景别从特写到中景、再到囊括三人(加入了自始至终足够沉默的,上帝的代理——牧师)的全景,摄影机在音乐的指挥下参与到暗示着将充满矛盾而疏离的结局中去。这一幕犹如古典主义绘画般精致的画面恰恰开启了作为最经典的奏鸣曲的音乐结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中的发展部的入口。

 


在《伯格曼论电影》一书中,他曾回忆说电影的最初脚本是在他76年逃税风波平息后“利用某夜短短几个钟头构思而成的”。原剧本的结局是母女俩达成和解,但因逃税风波发誓永远不为瑞典拍片,而转战到挪威奥斯陆拍摄《秋日奏鸣曲》时,伯格曼修改了剧本:“由海伦娜给予母亲新生之想法因难度过高而被迫放弃。而角色们似乎都有自寻生路的倾向。早些年,我总试着要去掌控他们,但后来我变得明智些了:我学会让他们去自我展现。这就是片中’怨恨’情节的来源:女儿无法原谅母亲;母亲也无法宽恕女儿。”



就好像人们常赞颂秋天是丰收的、喜悦的金黄的季节,但在伯格曼这里,哪怕电影色调是橙黄的,但秋日发生的一切却是破碎而毫无指望的。这显然不是什么角色的“自我展现”,伯格曼犹如在摄影机后沉默注视的上帝,电影的结局其实总是由这双在荧幕内并不能看见的手操纵着。


女巫(2015)

导演: 罗伯特·艾格斯
编剧: 罗伯特·艾格斯
主演: 安雅·泰勒-乔伊 / 拉尔夫·尹爱森  
制片国家: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巴西
片长: 92分钟


文| Franger(长春)


17世纪时新英格兰地区冷峻的环境以及封闭的清教氛围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一系列恐怖故事的温床。晚秋的萧索往往会抹杀最后一丝温情的可能性,发生于此地的臭名昭著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更为这一系列故事增添了异教的神秘气息。



作为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女巫》工整的古典构图以及冷峻的色调称得上是惊艳。而剧本也沉稳而又不失野心,关于个体向整个自然世界挑战的段落可以直溯至《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探讨的是极度强大的个人意志向自然的挑战,而它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即便肉体消失了这股意志也不会弥散。


《女巫》中的父亲显然算不上这样的人格,《女巫》的寓意实质上是作为个体的人从群体中被驱逐,被抛入了野性的自然之中,并最终为其所吞噬。“父亲”对异教的抵抗最终从内里崩塌,而他的懦弱也受到了嘲弄。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样的人性缺陷造成了“塞勒姆女巫审判”的悲剧,正如影片中所同样展示的那样,流言和人性的弱点成就了“女巫”的诞生。



《女巫》在细节上同样下了一定的功夫,片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异教意象——黑羊、乌鸦、撒旦崇拜还有经典的“青春期对于异性的渴望带来灾祸”的情节。尽管在情节上,《女巫》并不算带有什么新意,但剧本还算工整紧凑,可供异教意象爱好者一飨。


客途秋恨(1990)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吴念真
主演: 陆小芬 / 张曼玉 / 李子雄 / 田丰
制片地区: 香港 / 台湾
片长: 96分钟


文|德克斯特(多伦多)


《客途秋恨》的英文片名叫Song of Exile,流浪者之歌。抗战浩劫后,张曼玉饰演的晓恩自小同爷爷奶奶,还有寡言的母亲在澳门长大。母亲性情冷淡,吃食交流都与他人习惯不同,是个不亲切的怪人。15岁时父亲来澳门接走了母亲,执意同爷爷奶奶生活的晓恩与她一别多年。这些年间妹妹出生,她从妹妹口中得知母亲并非东北人,而是战后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在伦敦修完学位后,一通妹妹大婚的电话令她再次回港。母女之间的隔阂在岁月里结痂,顷刻间就能因为一个发型,一条裙子爆发。



母亲觉得没了儿女的盼头,动了回日本去养老的念头。晓恩出于好奇跟着母亲一起回乡。在母亲成长的地方,她才意识到出身富庶,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母亲这些年间嫁在他乡的隐忍和坚强。母女长谈一夜,晓恩关于父母故事的空白都被填补,虽然这场释然晚了些,父亲已不在场。电影的九十分钟里可以过完三生三世,普通人的误解却要用一生来解答。

 

《客途秋恨》是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也几乎包括了她日后创作中的所有“许鞍华元素”家国情怀,香港精神,女性力,平凡生活渗透大时代。许鞍华对普通人生活的精准描述和迷恋态度,总能支撑她在不强的戏剧冲突里,游刃有余,拍出细腻的时间感和大气的时代感。但她又总是在怀疑,她说拍片就像赌博,赢了总会输,输了就再拍。她不离桌,不为了赢,而是堵一次对的语境,准确表达自己深刻观察的某部分结果。透过晓恩的故事,能读到一个完整的许鞍华,一犹疑的流离者,一个清醒的观察家。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片尾响起哀婉的南音曲,三代人的流浪者之歌,回响在秋日的余晖里。



秋天的故事(1998)

导演: 埃里克·侯麦
编剧: 埃里克·侯麦
主演: 阿兰·利博 / 

碧翠丝·罗曼德
制片国家: 法国
片长: 112 分钟


文|W(南京)


我们最好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侯麦的秋天,那就是桔色。《秋天的故事》从片头字幕开始,从一组静景的简短空镜头开始就覆上了这抹桔色,桔是每个人物脸上淡淡的光晕,是年轻女孩罗欣在婚礼上身着的长裙的颜色。桔而非橘,桔是浅淡的清澈的,是渐渐缓步的烈日和深远空阔的天空云影的混和,这种色彩的减弱在秋天的背景下有一种奇特的仁慈感,仁慈又可以同余裕相联系。


侯麦的电影哲学,人可以如此专注于自己的内在生活的状态,一种难得的世界平和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成立的不明显的乐观,在《秋天的故事》中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

 


热烈的夏季过去了,当我们面对,谈论秋天,总是无法躲避萧条感,秋天使人的神经由兴奋减弱为平静,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意志的消沉。而侯麦的秋天却仿佛意味着余裕和愉悦,他拾取了秋日的最不消极的那一面,而这种状态的展现是如此的法国。不是鼓吹,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每个人物都自然渗透出来的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一种真正在生活中的状态。在侯麦眼中,秋日的法国是单身的葡萄女主人带着余热的葡萄园,是庭院树荫下迎风的白色餐桌,是年轻的罗欣在婚礼中身着的桔色长裙,在咖啡色披肩的掩映下自然散发出温柔又活泼的秋日光芒,视线所及是一派爽朗、明媚的秋日风光。


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发生的故事,什么波澜都只是一种过程,是我们在其中生活的痕迹。“我要所有男人爱我,特别是我不爱的。”就看看这些台词吧,葡萄女马嘉莉也好,好友伊丽莎白也好,年轻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罗欣也好,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或是状态,她们都是如此生动,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和朋友认真对话,会因为那个人在冲自己笑而由衷地雀跃。庸俗如我们,定式太多,用太多词汇预设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后果是生活里充斥着呆板的套路而非鲜活的感受。

 


在《秋天的故事》里事情可以有无数个走向,法国人更自由,更不讲究节奏或是程式,或者说,电影里人的自身情感微妙又本能地反映的每一步就是电影的鼓点,或者就是节奏本身。所以,即便充斥着征友广告、相亲这样的俗套内容,侯麦也有余裕事情并不是这些介绍所看上去的那样庸常,电影的每一秒钟,人的复杂情绪情感的每一个闪现,都值得被摄影机和观众认真对待。


作为“人间四季”的最后一部,《秋天的故事》的余裕感也是明显的,美好的女主角们就好像秋日的风光本身,在望的丰收其实不是最终目的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在影片结尾,伊丽莎白结束这一段风波和丈夫翩翩起舞,婚礼歌手唱了一支活泼的歌:“可能人生路不平坦,让我们希望有个好天气。”我们也许无法揣摩她的微笑下掩藏着怎样的波动,但是那种内心世界的瞬息万变的可能性,一个人一生中,即便是在其中一周,一个月,也可能容纳的那种情感的变化,容量,都足以使观影者充分地感受到何谓“真正的生活”



八月末,九月初(1999)

导演: 奥利维耶·

阿萨亚斯
编剧: 奥利维耶·

阿萨亚斯
主演: 让娜·巴利巴尔 / 维吉妮·拉朵嫣
制片国家: 法国
片长: 112分钟


文|柯诺(布里斯托)


“夏日风光”,“五月之后”,阿萨亚斯也钟情时节的书写。小津电影里的秋天是物哀与父女温情,侯麦电影里的秋天是葡萄田野与男女缠情的蜜语。《八月末,九月初》则从夏末初秋开始,6个破碎的时间章节组了一整年的事。没有巴黎满地的秋黄落叶,电影没有直观显眼的季节风光,重要的是,有着秋的常态暗语——死亡。围绕着Adrien的死,故事在秋后,结尾的况味也余留在一年后的秋后,如成濑《秋之来临》里的时间指向和结构寓意。

 

我们并置渐近着Adrien的好友——出版社编辑Gabriel,Gabriel的前妻Jenny、现任女友Anne。晃动的手持长镜头下,特写,浅焦远景与自然光,他们抽烟,吃饭,耸肩,絮叨,亲吻,厮缠……我们是他们这一年情境关系的旁观者,他们就像大卫•霍克尼的拼贴艺术画一一碎片又窥见完整。必定的死亡与爱情的抉择是戏眼。没有秋景,死亡前后的讯号和气息尽有秋的悲凉意味。

 


靡草死,麦秋至。一年是循环往复,春风吹又生。挚友已逝,又回到八月末九月初,Gabriel在与前妻的不了情和随性放浪的女友间有了选择,他在咖啡厅又意外撞见Adrien生前的小女友,她已走过阴霾,结交新任男友。电影里的秋天裹挟着衰败的喻义与可期的新生命运感,不必在落叶,枯木,麦子和雷雨的视听符号中传达,在人与人之间焦虑与微变的动作言语中也能渐渐浮显。



秋天里的春光(2001)

导演: 伏拉基米尔·

米切尔
编剧: 杰瑞·哈巴克
主演: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 史黛拉·查娜克娃

制片国家: 捷克
片长: 100分钟


 文|Sylvia King(巴黎)


秋天的雨,不似夏日的欢畅淋漓。它瑟瑟地落下,凉到人心里。 和朋友坐在草坪上看着日落肆意地给天空抹上颜料,他说,这是最后的好时光了。是啊,接下来就是冗长的冬日,天总是灰着,压得人难以喘息。于是就想起一部捷克电影——《秋天里的春光》。2001年捷克导演弗拉基米尔.米切尔执导的一部喜剧片。说是喜剧片,但与其说搞笑和夸张,不如说温暖又治愈,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轻松,往往是对人生深刻沉思后闪现出的大智慧。



迈入人生深秋之年的范达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总像个老顽童一般,“老不正经”地过着他自由自在的生活,虽是满头白发,却从来不为生死操心。他不在意生日派对,不在意年纪,却注重当下的尽兴;妻子艾米丽收集着美好的讣告以便日后所需,他却用它们折纸飞机;艾米丽特意去打扫他们未来的坟头,他却在一边抽烟;尽管退休了,但他还是和曾经在剧院工作的老友艾德到处扮演各种角色,在生活这片更广阔的舞台继续肆意挥洒;他不仅在旅途中花光年金,甚至,他还花光了妻子艾米丽一点一滴存起的“棺材本”…….


至此,结发四十四年并且始终深爱他的妻子终于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诉讼。可是在法庭上,妻子的控诉却更像是在为范达开脱,她用他过往的经历解释着他荒诞行为背后的逻辑。这婚当然没有离成,但通过这次“离婚”,艾米丽反而更加意识到,她深爱的就是这样的范达。对他来说,生命就是生命,活着的时候,是没有死亡的,那就无需为之多虑,他也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太过热爱生命,以至于根本来不及去担心死亡。所以他不像她,活得一板一眼小心翼翼,他就像一把烈火,不管秋雨滂沱,万木凋零,只要有一丝养分,他就要任性地燃烧,因为——生而如此



正是这样的他,会给满头白发的妻子送上一束小花求她原谅;会帮助女邻居躲避家暴的丈夫并帮她克服幽闭恐惧;会给剧院的老同事送上生日的问候,甚至在自己也不宽裕的时候还向她提供经济上的资助……他就是这样,坚持着自己存在的本质。


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去了疲惫生活里的暖意和希望。而当他为了让妻子舒心,决心试图改正自己的“荒诞”行为时,他在窗边呆滞的眼神、在桌边昏昏欲睡的模样,反而让妻子愤怒了——她又一次深刻意识到,自己爱了一辈子的,正是他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当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便如同丧失了这种存在的本质,他活着,却已经死了,而爱情,就更无从谈起。爱他,便是爱他全部的存在,还有,陪伴。最后,艾米丽也代替范达卧床不起的老友艾德,陪着范达,开始了他们的“荒诞戏剧之旅”。


影片的结尾,范达在秋天的黄昏里,坐着热气球缓缓飘向天空,镜头里暖暖的色调,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离开,也可以不那么冰冷刺骨。人生总有深秋,消逝不可避免。可是范达坐着热气球为艾米丽撒下的花瓣雨,却是秋天里最暖的雨,因为,那是用生命之火点起的,足以抵挡秋意瑟瑟的,永恒春光。



晚秋(2010)

导演: 金泰勇
编剧: 金泰勇
主演: 汤唯 / 玄彬 / 

金俊成 /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 美国 / 香港
片长: 115分钟


文|余春娇(北京)


这故事也不是必然发生在秋天,但也没有比晚秋更适合的时节了。秋与生俱来的肃杀,和西雅图的阴郁大雾的天气相呼相应。而一个参加完葬礼就要回到狱中,一个正在被客户的丈夫追杀,安娜和勋一样,都在倒计时上过着这两天的人生。



人生中所有事都有期限,尽管我们都这么说,可心里还是幻想着例外。安娜的期限被一次次的监督电话残酷提醒着,没一点可以假装的权利。扫兴到她换下还没感染到自己体温的新装,摘掉还不容易才戴上却喜悦得不合时宜的耳环。安娜的普通人生有期限,短到好像她丧失了许多权利,没权利恨,没权利悲伤,没权利动心。


话不多的安娜好像是为汤唯的气质量身定做,正如她借废弃游乐场的陌生女人说的:很多话不需要用语言说明。她多的是低垂甚至闪躲的眼神,一种局外人的冷漠,即便数年后第一次见到王晶,也只有寥寥几句,却句句见血:“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在我这儿没什么事发生”“你一点都没变,还像个小姑娘”“我肯定变了很多”。



几年前只觉得这电影很淡,重看一次,才觉得都是戏。而最喜欢电影进行到后半段,幽灵市场那一场对白(那也许是安娜说最多话的一场戏了),之前所有的暗示都得到了解答。但这解答,是说给一个语言不通、仅仅依靠表情和语气猜度“好”或“坏”的人听的。既然是猜,总有猜错的时候,但这回应里的努力诚恳和天真无辜,不禁令安娜和观众都莞尔一笑。时隔七年的剖白冷静地像讲着别人的故事,但终于得以倾诉又令大家都得到一些释放,何况,还得了一些好似自言自语的安全感。

 

一个沦落西雅图的人遇到了另一个,是晚秋入冬之前的那一点乍寒还暖,是对快乐再度产生幻想的机会。开鸭子游览车的司机说,好好享受西雅图难得的阳光,导演的意图不言而喻。即便靠的也是短暂的运气,也是长痛里一瞬间歇。



小森林 夏秋篇(2014)

导演: 森淳一
编剧: 五十岚大介 / 

森淳一
主演: 桥本爱 / 

三浦贵大 
制片国家: 日本
片长: 111分钟


文|zeta(厦门)


漫改电影作品《小森林》以景色和美食为主,它不太像一部电影,倒像是部旅游宣传片,或者说是小清新式的做菜吃饭节目也不为过。女孩市子在远离城市的乡村生活,平日里要除草做农活,要忍受因为潮湿而晒不干的衣服和发霉的木头工具,但从不亏待自己的胃。



市子做的菜取材于当地,处理方式保持了食材本身的滋味,简单又充满趣味,在饭点看的观众估计不在少数,也使得这两部影片被豆友们戏称为“舌尖上的日本”。秋天的小森提供丰盛的食物,有核桃可以做饭团吃,还可以自己垂钓鱼来炸着吃,更有甜食爱好者会特别中意的糖煮栗子和烤地瓜片。

 

整部影片淡淡的情绪里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食物带着它们原本的单纯味道走到幕前来,所有的人物都无限退后,以至于到了最后我也不记得在市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记得享受食物时人们脸上满足的笑容,和笼罩在氤氲热气里邻居们哄笑拉家常的模糊声音。



-FIN-



点击查看往期推送


石井裕也赛吉·洛赛克|冯·提尔杜可风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欧容

戛纳导演双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龙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松本俊夫阿诺·德斯普利钦

菲利普·加瑞尔沃纳·赫尔佐格克莱尔·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贝尔·于佩尔李睿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