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形,纪录片的桃花源

2017-10-14 深焦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文│沈念(京都)、宋远程(名古屋)

编│树迎(合肥)



山形电影节的历史 


山形位于日本北部一个绿意盎然四面环山的城市。山形电影节则是亚洲最初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始于1989年,两年一度,于一年四季中最怡人的10月举行。


像山形一般将上映电影类型特定为纪录片的电影节十分稀少,且其不仅拥有展映全世界最新纪录片的「国际主竞赛」单元,更设置专门发掘亚洲新生力量的竞赛单元「亚洲新浪潮」,也因此成为亚洲电影制作者们与西方作者们交流碰撞的契机。

 

山形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上映多样化的作品,也沿袭了小川绅介(曾经为第一届山形电影节的举办而奔波在第一线的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于1992年逝世)的理念,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构筑面向未来的国际网络。从以小川绅介为中心所拍摄的记录60-70年代成田机场反对战争的初期作品,到在山形上山所拍摄的晚年作品,这一系列作品都给予亚洲的电影制作者们以勇气,敦促他们摆脱种种桎梏、自由地制作出色的纪录片。1993年,为了向一直以来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电影制作者们致敬,同时也为了鼓励年轻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而设立小川绅介奖。


小川绅介(1935—1992)


山形也许是全世界氛围最梦幻美好的电影节之一。不仅可以看到许多资源稀有的影片,还能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影人。每场放映结束后,导演几乎都会在大厅逗留,有任何感想与建议都能立刻与导演分享,观众与制作者之间不再隔着遥远又冰冷的距离


每天晚上10点最后一场放映结束后,山形美术馆附近一家叫香味庵的小店便悄悄开张,不一会儿怀抱着对电影的热爱而聚集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就会陆续前来。热爱纪录片的人,不论是影迷、制作者、评论者、学者,似乎都有着一颗单纯的赤诚之心,哪怕是初次见面,也会毫不设防地任由彼此的灵魂去碰撞,永远不会因缺少话题而尴尬,因为电影就是我们的羁绊。

 

在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诱惑,只有电影!电影!电影!

 

这就是属于山形的魔法……




获奖名单

 


 

主竞赛单元


弗拉哈迪奖(大奖)

《信望爱之家》(台版译名,Komunia)

波兰/2016/72分

导演:Anna Zamecka


导演将镜头对准波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沉迷酒精,13岁的弟弟患有自闭症,母亲则离家重组家庭,14岁的少女欧拉凭一己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照料着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本应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也因此笼罩着一层无法摆脱的阴霾、焦躁与愤怒。随着弟弟人生中第一次圣餐礼临近,欧拉也计划着家庭的团聚,然而短暂的重聚后,却因无法调和的矛盾与破裂,让一家人再度分道扬镳,一切似乎再度回到原点……

 

这部纪录片仿佛精心设计过的剧情电影一般,有着非常完整的起承转合,也着实表现了中心人物少女欧拉的挣扎与痛苦。但是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例如在母亲的回归与再次出走、这两个家庭结构发生重大转折与变故的时刻,素材的铺垫不够充足。透过镜头观众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摄影机的抗拒,这或许也成为导演无法拍摄到相关素材的理由,但整体偏向于碎片式的节奏,与较短的篇幅还是让人意犹未尽,感情的变化显得略微潦草。


山形市长奖(最优秀奖)

《卡其色的记忆》(A Memory in Khaki)

卡塔尔/2016/108分

导演:Alfoz Tanjour


四位被写体对于故乡叙利亚的复杂情感,通过这部电影交织融合在一起。他们中的一些深深牢记着故乡代表性的卡其色,在另一些人的印象中,那却是一个暴力的、被血染红的世界。导演本人也是叙利亚人,他通过这部电影来分享他对故乡的记忆,以及逐渐失去所带来的哀伤。


优秀奖

  《孤独的存在》

中国/2016/77分

导演:沙青


他长达几年都未曾迈出家门,而是在一直紧闭的门后,沉默地独自生活。沉浸在用摄影机来观察自己一直以来回避的、同时也投影着自身的他人,这种欲望使他得以继续存活。通过在梦幻的日常风景中呼吸的他人的影像,他又是否能够获得自由?曾凭借《在一起的时光》(2002)斩获2003年山形电影节小川绅介奖的沙青导演,以一名作家的身份,诘问凝视他人与自我之行为的根源。


全片由萧瑟冷冽的乡镇、自宅所见以及生机勃勃充满情趣的昆明公园三段影像构成,并且各个场景间有着相当大的时间跨度。导演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同时审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从旁观他人苦痛而产生的无力之感,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自我封闭与拷问,最后走出囚室,与他者和解。导演插入了宗教音乐和艺术电影的片段,在采访时也提到托尔斯泰的影响,但情绪的转变过程依然多少让位于情绪的表现,过于直白的字幕提示也多少消解了影像自身的表现力。



《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

美国、法国、比利时、瑞士/2016/93分

导演:Raoul Peck


以非洲裔的美国籍作家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未完成的原稿《Remember This House》为原型,通过三名运动者的轨迹描绘非洲裔美籍人激烈斗争的现代史。以鲍德温在电视上的发言与演讲等影像为基轴,穿插电影、音乐的记录影像,表现了即使获得公民权,但是种族歧视的本质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本作是海地出身的导演Raoul Peck酝酿多年的企划,并由塞缪尔・杰克逊担任旁白。


电影所引用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宛如主流社会压迫黑人群体的历史罪证,在结合种种对真实事件的记录影像之后,非常有感染力。但我们同样应该质疑这种单方面的呐喊是否会有煽动的味道,如果双方都只顾自说自话或是非理性地对抗,局势只怕会进一步恶化。


特别奖

《激情之时》(In the Intense Now)

巴西/2017/127分

导演:João Moreira Salles


1966年的中国,1968年五月革命时的巴黎,与苏联入侵时的布拉格,导演通过交织、糅合同时代的三个国家、三段看似不同又似曾相识的影像,来追溯那个激荡的年代。这些影像中不仅反映了学生运动、东西意识形态的碰撞、阶级斗争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影像,更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喜悦、高扬、开放,及终结、失望与愤怒。


本作中出现导演母亲于1968年远赴中国所拍摄的大量彩色私人影像,为导演提供了探讨个人与政治・历史等大环境关系的反思,以及对记录这一行为本身意义的探讨。


然而三段影像的交织还是欠缺构造上的完整与均衡,影像的选择上也更偏向于个人的想象与感受。比如,导演在Q&A时曾解释他选择影像时的一大目标是,对比不同环境下画面的变化,如法国学运的记录画面大多都是更平稳、靠近的固定镜头,而布拉格的画面则经常是远远藏在暗处的手持镜头,说明不同的政治背景对于摄影条件的影响。这无疑是个有趣的视角,但是导演并未能更为深入地表现,而是陷入感性主观的泥沼。换言之,导演通过个人视角纵观历史的行为反而暴露了这一表现方式的局限性。

 

 

亚洲新浪潮单元


小川绅介奖

《乱世备忘》

香港/2016/128分

导演:陈梓桓


导演着重跟随了四名身份各异的大学生,站在学生与市民的角度如实记录了这场运动的许多细节。从学生群体内部的矛盾与争辩,到市民与国家机器的正面冲突与抗争,无论是当下鲜明的回忆还是历史的回响都非常令人触动。但也正是受限于视角,缺乏对全局的把握以及对学运的系统反思。


优秀奖

《方寸之室》(The Slice Room)

韩国/2016/69分

导演:Song Yun-hyeok


随着城市的再开发,底层民众居住的廉租房不断消失。导演深入其中,通过自己亲身的居住经验,对国家的生活保护制度进行反思。


优秀奖&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奖

《上下左右》(Up Down& Sideways)

印度/2017/83分

导演:Anushka Meenakshi

Iswar Srikumar


位于缅甸与印度接壤处那加兰邦的一个小村子,人们用歌声表达悲伤与喜悦,传递着对土地和过往的记忆。


特别奖

《朋克海盗地狱首尔!》(Bamseom Pirates, Seoul Inferno)

韩国/2017/119

导演:Jung Yoon-suk


“栗岛海盗”由Jang Sung–gun(贝斯手)和Kwon Yong-man(鼓手)组成的二人碾核乐队。他们在校园、街道,在建筑的废墟,在济州岛事件的集会现场,用自己的音乐喊出年轻人的愤怒。电影沿着专辑《首尔地狱》的轨迹,如公路片般地一路狂飙。然而在2012年,他们的好友同时也是制作人Park Jung-geun因违反国家保安法而遭到逮捕,而他们也因专辑作为审问的证据而被一并传唤。导演借由一个卷入时代漩涡的乐队的经历,对绵延至今的冷战意识形态提出警告。



《翡翠之城》

台湾、缅甸/2016/99分

导演:赵德胤


在缅甸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斗争夹缝中,导演十六年未曾谋面的兄长和其他工人一道进行着玉石采掘的工作。导演赵德胤初涉纪录片创作,将一段重温亲情与家庭历史的私人情感旅途娓娓道来。


市民奖

《日本国vs泉南石棉村》

日本/2017/215分

导演:原一男


明治末期,石棉产业曾在大阪泉南地区繁荣。石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一旦吸入肺中,有着长达20余年的潜伏期,并引发肺癌等重症。但由于石棉的利益价值,早就知晓石棉危害的日本政府并未告知国民真相,而是任由大量劳动者因吸入石棉而痛苦死去。对于政府的见死不救感到愤慨的部分原劳动者与其家属、近邻等团结起来,一举将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国家认罪并给予赔偿。然而即使一审胜诉,受害者们也无法获得赔偿,国家反反复复的上诉让许多患者无法等到胜利的那一天,陆续在绝望与不甘中离世……

 

本作是原一男导演时隔23年的长片纪录片新作,完整记录了渺小民众对抗强大权力者的长达8年的斗争。原一男从最初试图保持客观立场,到渐渐移入感情,最后成为与泉南人民共进退的一份子,也使得全片蔓延着温暖柔软的人情。首映后由于口碑极佳,第二次放映几乎满场,两次Q&A都展现了极高的人气。深焦山形小分队也争取到了长达90分钟的独家专访,目前正在整理翻译中,敬请期待!


除了这些获奖作品,还有很多华语纪录片同样在山形大放异彩。


《又一年》

中国/2016/181分

导演:朱声仄


十三个固定长镜头的注视下,以十三个月为跨度细致呈现了一户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细节,并且有着强烈的空间意识。深焦本次也有幸能够采访《又一年》导演朱声仄及摄影杨正帆,敬请期待!



《梧桐树》

中国、新加坡/2017/118分

导演:苏青/米娜


导演夫妇延续了对视听障碍人群的关注,把目光聚焦在一群有视听障碍的孩子们日常的校园生活,细腻地表现出青春期来临的少女们的微妙心理。



《纪念中国城》

台湾/2016/29分

导演:陈君典


台南市于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兼有住宅区和商业街功用的“中国城”渐渐走向凋零。死气沉沉的建筑群,不再运转的监视器,盘踞在自己领地的野狗,卡拉OK闪烁的霓虹和间或的歌声。建筑物垂死的呼吸裹挟着居民们不绝如缕的记忆,个人的往昔与街区的历史紧紧重叠。



《自画像:生于47公里》

中国/2016/102分

导演:章梦奇


这是导演《自画像》系列的第七部作品。第六次来到那个叫“47公里”的村子里,在一派萧索近乎了无人烟的冬日乡村图景中,一老一少两代人平静地讲述着或远或近的记忆。那名21岁的年轻女子刚生下一个婴儿,这难道是村子新生的预兆吗?导演说,在教会那些劳累数十年的农村妇女跳舞之前,她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除了干活以外还能有这样的一面。正如燃烧的秸秆所象征的那样,动人的手舞背后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长江》

中国/2017/157分

导演:徐辛


从上海溯江而上到宜宾,导演徐辛通过字幕和沿江所见的种种景象,在影像上借鉴传统山水画的手法,呈现出一条与主流话语完全不同的、一条满是悲怆与死亡的长江。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

中国/2015/80分

导演:王我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NetfixMUBI凡影A24戛纳影评人周

安纳西(1)|安纳西(2)|洛迦诺片单洛迦诺综述

FIRST初审FIRST训练营FIRST开幕片11届FIRST指南

华语武侠电影戛纳日影综述卡塞尔文献展

夏日片单新好莱坞50周年香港电影新浪潮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