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btr | 在釜山看电影这七年

2017-10-28 btr 深焦DeepFocus


1111111

去釜山我喜欢坐靠窗的位置。透过飞机舷窗俯瞰大海,闪着银光的海面是巨大的银幕,一如釜山国际电影节(BIFF)的片头画面——海浪闪烁,月光下孤独的海鸥飞翔,几十秒凝视后,一场如露亦如电的幻影上演。



文|btr

编|尼侬叁



早年

趣事



第一次去釜山是六年前。那年在上海2666图书馆的放映会上结识了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她热情地向我安利釜山电影节,历数其种种的好。她的处女作长片《爱情征服一切》正是2006年BIFF新浪潮获奖片;而唯有第一及第二部长片可以入围的新浪潮奖堪称亚洲新锐导演风向标,贾樟柯、章明等都在早年的获奖名单上。


爱情征服一切 (Love Conquers All,2006)


但第一次总是笨拙的。当我懵懵懂懂地追随着Google Maps上的小圆点找到南浦洞旁、只写着天书般韩文的“新生活”酒店时,才明白过来从这一年(2011年)开始,BIFF的主会场已移至21站地铁之外(45分钟)的釜山电影中心。于是我只好发挥小说家的想象力,编造了一个故事后才成功免费取消预定,以便更接近这座耗资1亿4千万美元、拥有一个剧院和三个电影院、屋顶由创吉尼斯世界记录的12万个LED灯泡组成的“电影的殿堂”。




第一次的震撼随之而来。首先是影院的密集程度,新世界及乐天百货的18个放映厅、电影中心的4个放映厅皆在一公里圈内,另外8个影厅则在三站地铁外的海云台,几乎每一场次都有近30部电影可选。其次是影院硬件设备好,观众安静有序,有时简直像独自坐拥整个影院。当然还有选片水准之高,每年的300部参展电影由8位选片人从4000多部电影里遴选而出,又时值一年里三大国际影展皆已落幕的十月,得了天时之利。就像为影痴(cinephile)定制的大餐,BIFF很快就让人欲罢不能了。


一年后,我讨教了上海的韩国电影专家小韩,得知海云台才是BIFF首选住宿地;然而当我走进Booking.com上预定的、离海滩及地铁站距离都恰好的酒店房间时,才发现又搞错了——那是一间情人旅馆。底楼全是车库,前台是半拉着幕帘保护顾客私隐的小窗口,房间不但是粉红色的,天花板上还有硕大的镜子……还好半夜没有淫浪声传来,倒是第二天清早与隔壁房客打了一个照面——原来隔壁住着一位外国记者——这才欣慰地想,毕竟便宜是硬道理。



此后几年熟练了起来。不但会用airbnb找到价廉物美的公寓,还渐渐掌握了手机软件用图片翻译韩语猜字法;不但知道用Cashbee地铁卡可以打折,而且明白了怎样制作烧酒炸弹(用烧酒和啤酒混杂在一起喝的韩式喝法)及哪里有卖活章鱼。如同每年的秋游仪式,总会去海云台沙滩边的BIFF村闲逛,看海浪拍岸及夜晚的秘密焰火,去吃烤肉、章鱼、牛肉汤、人参鸡、河豚鱼汤等其实无料理的料理,并期待着在享用十天穷举法便能完整描述的韩式料理后回到上海时享受那种仅仅阅读外卖菜单便能带来的奇妙幸福感。



七年

未痒


2011-2017,就这样我每年来釜山;而七年未痒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影本身。“所以你这十天都是在黑暗里度过的咯。”一位朋友听说我一连十天在釜山每天孜孜不倦地花八九个小时看四部电影后,做出了精准的总结。但电影院的黑暗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些世界之必须:对真正的影迷而言,很容易进入这样的节奏,一场接着一场,任由黑暗中唯一发出光亮的银幕上的那个平行世界将自我裹挟,沉浸在幻觉里却悖论般地更接近某种真实,一种多元的、时而相互矛盾的、浓缩的、激发灵感或思考的、常由困惑而非确信组成的真实。



从1996年釜山电影节创办伊始到2010年卸任、又在李庸观被迫辞职后重掌BIFF两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前主席金东虎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电影节的特性。他说:“电影就是电影节。(Films are festivals.)在三百多部电影里,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代表了釜山国际电影节,它们只是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当这些电影被放映、电影节结束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这三百部电影的总和却道出了这个电影节的目的及身份。”


说到BIFF的目的和身份,除了着力于发掘亚洲新锐导演外,也同时注重韩国及亚洲电影的推广及精选展映一年中最有价值的世界电影。同时,每年的特别展映回顾单元(Special program in focus)往往具有强策展性,兼顾电影大师的系统回顾(如2011年的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及去年的阿巴斯)及对冷门领域的开拓(如今年关注俄罗斯萨哈魔幻自然及传说的Sakha Cinema及去年的哥伦比亚Cali Group单元),并编撰具有研究性的相关出版物,以拓展观众的视野。


事实上,对于观众而言,从三百多部电影里精选出三十几部,并在十天的跨度里密集观看是一种特别的、具有魔力的观影体验。其最神奇之处,在于就此有可能在电影与电影之间——它们很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单元,来自不同国度,具有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背景——建立起意外的关联,而这些电影之间的互文往往更深入、更接近现实中某种本质的东西。


大佛普拉斯 (2017)


蜻蜓之眼(2017)


相爱相亲 (2017)


就拿今年我看的电影来说,《大佛普拉斯》里的行车记录仪、徐冰《蜻蜓之眼》里的摄像头、《相爱相亲》里的DV拍摄,都揭示了数码及社交媒体时代的观看方式,具有媒体批判的面向;


第三次的杀人 (三度目の殺人,2017)


童女贞德(Jeannette, l'enfance de Jeanne d'Arc ,2017)


是枝裕和的《第三次的杀人》及布鲁诺·杜蒙的《童女贞德》则不约而同地对类型片进行了挪用(误用)及解构,以达成对于宗教、战争及法律制度更深层面的探讨;


之后 (그 후,2017)


如何在水下呼吸(물속에서 숨쉬는 법,2017)


洪常秀的《之后》及新浪潮参赛片《如何在水下呼吸》都有一种独特的重复解构,暗含对日常生活的思考;


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2017)


礼貌 (As Boas Maneiras,2016)


羊之树 羊の木 (2017)


《水形物语》和巴西电影《礼貌》则都利用怪兽来隐喻社会中的异类及局外人,而日本片《羊之木》则将这类人人格化为一个虚构的岛屿;


自由广场

(The Square,2017)

双面情人

( L'amant double 2017)


戛纳金棕榈奖电影《自由广场》及奥宗的《双面情人》则都具有当代艺术的语境;


光 (2017)


扎马(Zama,2017)


河濑直美的《光》与阿根廷申奥片《扎马》都包含有如何叙事的探索,哪怕前者是为盲人解说电影,而后者研究的是历史叙事……


如此种种,这些电影似乎因为这些勾连而成为了一部关于这个时代的、整体性的大电影。

 

潜水钟 (다이빙벨,2014)


当然,“电影就是电影节”或多或少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2014年,BIFF坚持放映揭露沉船事件真相的纪录片《潜水钟》后,电影节主席李庸观被以经济原因起诉,至今仍未能脱罪,电影节的独立性受到政治因素的威胁。今年电影节结束后,又传出主席辞职、未来四个月内BIFF将群龙无首的新闻。作为亚洲电影枢纽的釜山电影节将何去何从,似乎本身就要像一部悬疑电影般扑朔迷离了。


*本文配图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拿破仑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麦兜系列

明月几时有(1)|蒲公英一代宗师愚行录

明月几时有(2)|冈仁波齐逃出绝命镇(2)

生吃大护法(1)|村戏扎布里斯基角

冬日之光大护法(2)|敦刻尔克丛林法则

神偷奶爸3川流之岛强尼凯克双峰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