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最佳男演员/原创剧本-周子阳《老兽》:一个只看钱的社会
编按
由内蒙古导演周子阳执导的《老兽》,于今年西宁 FIRST 电影展首映后,即获得众多好评,片中男主角涂们老师亦于当晚拿下最佳男演员的殊荣(与《川流之岛》郑人硕并列)。随后,该片也入围第 30 届日本东京影展"亚洲未来"单元,并在第54 届金马奖,一举入围包含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四项提名,更是最终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
原名《老混蛋》的《老兽》,是出自第 9届 FIRST 创投会的企划之一,也获得当届「阿里影业A计划·剧本发展金」,并在该届创投会评委主席王小帅导演赏识后,担任该片监制,完成后并入选第 10 届西宁 FIRST 青年电影展竞赛。
周子阳导演以自身家乡内蒙古为背景,刻划身居鄂尔多斯的老人老杨,曾经富甲一方的他,如今却散尽家财、游手好闲,更被孩子亲人们视为麻烦的眼中钉。《老兽》中细细聚焦现今社会父辈与子辈的相处,也扩视荒凉城市下的人性寂寞。以手持长镜头为主,穿插超现实梦境片段,最终于善恶挣扎中重新思考人与人的相对关系。
本次深焦荣幸能在西宁 FIRST 青年电影展期间,访问到周子阳导演,与其聊聊关于《老兽》背后的创作故事与构想。
by Pony
采访|Pony 柴路得
编辑|尼侬叁
Q&A
=
深焦DeepFocus
=
周子阳
请导演谈谈《老兽》故事的创作过程?
这个故事具体来说是从2013年开始想做的,因为当时我的老家鄂尔多斯,经济已经下滑了。经济下来之后,尤其我熟悉的朋友、亲戚、当地所有的同学,整个社会现象的人性,在种种方面都暴露出来,之前不是这样。2005年之前,鄂尔多斯是一个高原,蒙古族非常之多,陕北、陕西汉族是很朴实厚重的,蒙古族则是一个豪爽的民族,鄂尔多斯也是一个蒙汉交界的地方,整体的民族色彩是那样的。但2005年后当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人性便开始多元地暴露出来。
例如我们以前是好朋友,好朋友都会称其名字,但他忽然有钱了,不好意思叫名字,反而称他总裁,但经济下来后,没有人知道他是总裁了,又叫回人家名字。但当他经济好的时候,比如几个好朋友想请久未回乡的他(总裁)吃饭,他就会嘲笑你:“你才赚几个钱阿?你请吃饭。”他真的在嘲笑、挖苦和讽刺,这对另一个人伤害就很大。
老兽 (2017)
又例如特别好的朋友之间,他之前一个月只有四千块钱工资,两千块钱生活费,另外两千块是放款出去的,甚至利用房子贷款给朋友做生意,不然经济危机了,那些房地产和投资项目全赔了,人都不知道去哪里,钱也回不来了。对这样一个月只有四千工资的人,当他贷了巨大的款,他得还这个,这个问题放到某个个体之上带给他的就是“绝望”。就算他最好的亲戚朋友当时说没问题我会还给你,但现在连影子都不见,甚至有钱也不还了,因为他们都得保住自己,直到又有下次,他们全都在这个炼条里循环。最后,好多我熟悉的人都抑郁了,这样的东西就是层叠叠地压在身上。
那段时间就正好是 2012、2013 年,我就感觉特别悲哀,尤其之前接近经济好或不好的时候,人们都只以钱为核心的价值观,有钱大家就阿谀奉承,没钱哪怕工作还不错,仍然会贬低、嘲讽、瞧不起他,把人性极其扭曲的恶都呈现出来。
老兽 (2017) 官方剧照
正好那段时间我也想做我的长片,当时就有一个家庭的孩子们绑了他的父亲,虽然我很熟悉这个家庭,但这个事情就非常刺痛我。我觉得怎么会这样,因为之前我看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像夫妻、好朋友,最重要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管中间发生什么变化,这关系也不会改变。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到让最亲密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破碎,我觉得我必须把我的观点,和当时对大环境社会的理解,都把他放在这个故事里面,于是就有了《老兽》的创作。
真实事件最后的结果和电影里一样吗?
其实不一样,我做了很大的调整,只是那个点刺激了我,我重新塑立了人物,重新设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背景。
是什么时间去勘景的?感觉上剧本非常明显是跟著景走的。
比如我写剧本之前 我的家就是那了写剧本时也去了几次 剧本差不多时,15年我已经带著我的副导演、摄影师去,每次都跟不同人去勘景。尤其摄影师是一个比利时人,因为他有文化差异,带著他跟我老家的哥们喝酒感受我们去各种景看,跟不同主创去很多次了。基本很熟悉了就缺投资的感觉了,创投来了,我们剧本一完善就很快,景基本差不多选好了。
《老兽》是曾在第10届FIRST创投获奖的《老混蛋》,能否谈谈从《老混蛋》到《老兽》的过程?
剧本是 15 年就写了,写完当时已经有制片,不管如何 2016 年一定要拍出来,当时就去找钱,虽然找的过程也不是特别顺利,但就是非拍不可。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什么,所以大家也愿意帮忙我拍摄。
王小帅
当时正好有 FIRST 创投,想说投过去试一下,有结果就有结果,没结果也会坚持拍出来。之后,在创投就拿了个奖(获该届「阿里影业A计划·剧本发展金」),而王小帅导演也是其中的评委,晚上我们在酒会上与他敬酒。小帅导演当时就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们这个《老混蛋》”,所以就问小帅导演愿不愿意给我们做监制,他答不光是做监制,而是独立出来给我们做投资,然后我们就很开心的拥抱在一起,回去后就顺利往下走。
鄂尔多斯是不是个很神奇的城市?王小帅导演跟您很契合的地方,也是对自己的故乡有特别的情感。
是,这点也是我觉得他喜欢这个剧本的原因,在于对故乡的表达、人与情感的关系、父辈与子辈间的相处,或是一些社会现实的写照和批判反思,亦有些超现实的部分。
小帅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有给您一些指导或建议吗?
实际上,我们更多的还是剧本层面的探讨,来创投会之前已经差不多十多稿了ˋ,回去之后我又写了几搞。我们一致认为剧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剧本大家觉得完全成熟没问题了,后面的调度、表演、剪接都是锦上添花,如果这个有问题肯定就还不够好,我们就把对白更精炼了,结构也让它更紧凑。
在实拍的时候,因为他是一个导演,所以他最烦可能是导演也在那边瞎指挥导演,开机仪式他有来,之后就走了,过程他完全没管,中途拍了十几天他曾经来探班看了一次,看了觉得这样弄都挺好,也特别信任我。之后,我们在后制上也有所讨论,把最终素材尽可能完美的呈现。
在《老兽》和《老混蛋》之间您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名字?
当时我就想《老混蛋》不只是老杨(角色名),而是一个时代,而《老兽》是一个城市的概念、动物的概念、人的概念,彼此相互伤害的那些关系都在里面,所以这名字我还挺喜欢。
影片当中出现很多动物,例如有乌鸦、白马、白色人影等,甚至也呈现许多超现实画面,当初这样的设想用意为何?
《老兽》里头有植物、动物、城市和人的四个结构,那时我在想光说人是不够的,何况动物也会受到伤害,例如像片中的鸟,它的生命是被压抑的,这就等于就是一种救赎。可能更呼应这样的主题,像人物一样,利用动物受到的伤害或许来得更深刻一些。
超现实的部分是来自于我自己生命中巨大的变化,我是2007年大学毕业,而在20 岁左右 ,当时我高中特别贪玩也特搞笑,但是那年我高考零分,成为校史上第一个零分的人。我父亲是做教育的,对我来说是完全无法面对他,特别灰色、灰暗、失落。正好童年最好的朋友也意外去世,那年给我带来巨大命运的变化。之前曾是那样的性格,但发生这些事情后,同学朋友聚会也不说话,上了大学之后也跟普遍中国大学生相反,他们初、高中是特别努力学习奋发,上大学是谈恋爱玩游戏而变得松散。反而我就是因为那些朋友的离去,不自觉的想理解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死亡?于是就开始大量看文艺片和哲学书,想弄清楚生命的真相,当看到一些特别重要的好电影,它就好像给了我答案和启示,指引我看到一些东西。
所以在那几年成长的过程中就变得比较压抑,或者是不愿意轻易表达,不愿意把特别想说的话、或对生命的理解变成电影,也因为那些伤痛,导致我经常做恶梦,把潜意识的部分反映出来。比如说白马,原剧本本来不是这样,它其实是我做一个梦带给我的启示:“人的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这给现实的我很大启发,让我知道潜意识和意识是交织在一起。
例如前两天我做一个梦,梦见我的头被一把枪打进来,子弹就慢慢往里面走,我就感觉到我一点点走向死亡,那疼痛感就坚持了十来分钟。醒来之后,大概早上四、五点,我才意识到在我生命中原来我父母、家人是最重要的。在我 24 岁时我写了一张小卡片:如果我生命只有三年,我要留下一部电影。告诉我最重要的人,告诉他们我对生命的理解、情感的理解。我认为梦境在浅意识部份给真实的我巨大的启发,让我不断重新认识一些好的事情,所以后来觉得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也对人物重要,就把它放进我的电影里。虽然那些梦境好像是疼痛的,但深层和人物是有联系的,于是就做成超现实的部分,这也与鄂尔多斯这超现实的鬼城相互呼应。
这些梦境会记录下来吗?
会记录,有一次我在写剧本时,不经意做了一场梦,起来之后我就把完整的梦境写下来, 我说一定要表达在电影里。还有一次写剧本写得特别胶著的时候,有一天就做梦,梦见有一个人跟我说,给你看看去年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的作品,我就在那完整地在那边看完了。醒来后,我就说太牛逼了这电影,然后就不想起来,直到忽然两部电影慢慢消失变成一部电影,我想说不行我必须起来,起来我就趴著、点著灯就写了两三页,把故事记下来。
不过,后来看好像也没这么好,但这样的启发对我而言是难以忘记的,那种启发比我真实生活中来得深刻。譬如我认为什么东西对我生命是最重要的,都是梦境告诉我的,醒来之后,我五年十年的东西不会改变,也都是梦境给予我的。所以,这对我如此重要,可能我觉得就是在20来岁的成长期造成的潜意识。
片中大量使用手持摄影来呈现,当初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这是我一开始就要这么做的,觉得会更聚焦人物,更贴近看人物的状态,也更真实,包括里头不算是非职业,还有一些经验的演员们,他们的孩子 那几个孩子 儿子算职业演员,他的老婆也算是内蒙的职业演员,其他是内蒙去年成立的一个就是儿童剧团,他们就是让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例如他们的女儿,他之前是大学主任,因为对表演有热爱所以进来的,小女儿是搞传媒新闻的,我喜欢这种有一点点经验,又对表演特别热爱的演员。
大儿子是在法国学的戏剧,他非常纯粹,是因为去年在网上看到我们创投,主动写了很长的微博联系我,你能感受到他追求艺术电影的坚持,就像我想拍电影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必须见一下,试镜后也觉得这个人挺准确的。
手持摄影其实也跟我那地方的植物有些许关系,我以前没有这么深思过植物的问题,有一次勘景写剧本时,回去走在路上就踩了一植物,叫蒺藜,外面带刺里面是种子,它很尖走了几步才发现,第二年就长出来。它有时候会扎在你的皮肤里,你还得挑起来。我突然受到很大的启发,就是一个地方的植物实际上它比一个地方的人还要活得久,更早是先有植物、动物才有人,一个地方的人和植物的气质肯定是非常像的,这个地方的人原来是那么尖韧、这么刺,以伤害别人为生存方式,我在电影里找到这样的人物。
因此,那天下午我回去自己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很久,我才知道我理解我老家人的生命状态,它们的人性处于一种不自知的情形,又要生存下去,因为那里很干旱很西部,存活也很难,必须伤害别人得以生存,甚至是互相伤害,你也伤害我我也伤害你,这就是人性。那一下午我哭了很久,一下子觉得我找到这样的结构,也把我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成如此。
电影中有许多长镜头,来作为凝视的角度,当初为何想设计这样的镜头?
对我来说,作为导演一定要有新的电影语言,这是第一个。虽然电影语言最难,但如果没有,可能就没有太大的份量。从一个导演的功力上来说,最重要就是电影语言和镜头美学的玩法,另一个就是表演控制。我必须要找一个好的电影语言来诠释,例如调度、长镜头,或是小空间内来回的走位,尽量选择较为高级点玩法。
镜头就像观众一样,例如法庭那场戏,你是法官,对面也是一个法官,以旁观的角度来观察这样的家庭,当他们暴露给你看,你觉得是孩子的错还是父亲的错?这样也是相对客观的做法,这样的客观对我所有设计原则是一样的,尽可能留给观众位置去自行评判。
另外跟人镜头,我想展示那种空间与人的关系,因为外边又有近来和跟出去,有一种忽然「离席」的感觉,那是关于城市下面的人物,与城市与人的关系。如果分切了,观众可能以为是找个景,这个城市的气息就一点点就进入人物。
里头有房地产经纪和公交车的戏特别有意思。
那个是我亲身的经历,我自己有一次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非常难受、很愤怒的时候在街上走,突然有两个地产经纪凑过来问:“大哥你买房吗?”,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可以就想抓他们一把,就是特别愤怒时出来两个特讨厌的人,那个记忆非常深刻,我的愤怒也启发了我一些东西。这就是中国社会新闻所传播出来,看似不经意、浅浅的,他可能就爆发出来,因为他也有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我想展现出来的。就像里头那两个人看来没什么,但老杨是受到这么巨大的挣扎,又加上外在的压力,他就必须要爆发,而那两个人也可能因此而爆发,这就是关系和人的境遇。
演员涂们
我对人物设计的原则是一点一点把他压下去,让它一层一层压抑直到最终爆发。另外,公交车那场戏也是我个人经历,日常这些经历构建了我的故事。前几年非常有这种习惯,哪怕只在一个城市,我就喜欢一个人到处走,然后看到一些事情就会有些感触写下来,这些感触也都特别深刻。
当时是怎样的机缘认识涂们老师?
涂们老师是当时我看了他演出的《告别》,我非常喜欢,也想找一位内蒙演员。到那时筹备期间,因为必须要定一个演员了,然后我就突然把剧本发给他。两天之后,他打过来电话说挺喜欢这个剧本,因为我喜欢他的表演,但是从未见过本人,我也不敢马上定,他也说我们见一面吧。过年前十多天,我就去内蒙东北部海拉尔见他,我们六、七点去酒店,坐下来就聊了两个小时,互相交流彼此的经历、想法,也讨论剧本,虽然完全没试镜,但聊完之后我觉得就是他,决定由涂们老师来演出这角色。第二天,我们还一起去餐馆,那时我就觉得他已经进入角色的状态,边走边喝也不付钱,与片中老杨的形象十分契合。
告别 (2015)
涂们老师在片中的表演非常惊艳,甚至里头有许多粗口的呈现。想请问导演在这个角色的人设基础上,是原本就有的?还是与涂们老师沟通后才树立而成?
电影严格上都是按剧本走的,所有台词对白基本不加一句多余的话,人物都是非常严格去树立的。实际上,涂们老师在看剧本的过程也看见了人物的特质,觉得与他自己的性格也蛮接近的。
涂们在《老兽》里是主要人物,撑起大半部分的电影,我们曾经想过把其他人物也拿掉,因为除了涂们老师这个角色,本身还有其他支线,一开始也想过不分出去,就是一个这样纯粹的人物,我希望这样的方式。
这也就是刚才说到为什么手持,因为他们的表演还不是特别有明确的方向,我这个方式是可以帮助他们表演。比如我可以透过镜头针对人物角色过去在过来,留给角色们发挥的空间,这是我的方法。我设计手持之前的想法,是可以紧紧地跟著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你会更近距离的接触他们。第二,是我知道这种方法可以强化表演,同时也会加快拍摄的速度,因为我们仅有 20 多天的时间去拍完一部电影,一天至少完成七场,中间还得转场,所以必须用快速的方式去完成每一场戏。
当然,我也拥有几场大景,这几个大景很重要,这也是我后来发现的,因为大家都看大师,如达内兄弟、锡兰等,我发现达内兄弟其实从原本的手持变成中景取景时,你就会看到更多自然和生命,整个对环境时代的东西会进来,这是我对大景的理解,同时它也会有东方式的东西在里面。那么当我又想以手持贴身跟随跟人物时,因此就适当地用电影语言去平衡,拉近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较看来,锡兰有时退得太厉害,跟人物有点甚远,因此在内心切得没有达内兄弟直接,这是我对他们的理解,才渐渐转化我对电影的手法,尤其像鄂尔多斯如此宽广、辽阔的城市,这样的环境是需要这样呈现,才能凸显时代和生命的感受。
电影所呈现出来老杨的性格,与我们周遭的父辈是同一种人,在看的时候都极有共鸣。
我知道这个电影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他肯定让人熟悉,我也想坐一个熟悉的人物,性格独特一点但肯定里面也订立这个角色,他的父亲对别人特别好,回去对他们特别差。
明显发现,通常电影关于父与子辈的戏会均衡,但在《老兽》里似乎子辈属于一个群像,反而父亲就形成一种困兽?
是的,因为孩子们过多,尽管我可以选择小孩成年和老年去作著墨,但是保了他之后,我不自觉就想要多了解他人物的性格。因为年轻人的心态我是了解,但老年拥有他身上传统的东西,我期许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变化,把他作成主要,我想会更有意思。
在故事上,老杨其实在最后有一点心软和后悔的表现,这似乎是初期展现的倔强和顽固很不一样 ?
老杨事实上是有善意的,它是包裹隐藏的很深,因为社会现实强加在他身上,如果他纯粹是个浑蛋的话,他不用拆东墙补西墙,不用弄一只牛、偷钱再还给人,就是因为他有情义,有善意的成分在里面,他才要这么做。这个其实就是我的主题,他身上还留有传统的东西,如道德、情义,却被这个社会现实一点点压向边缘,逐渐消亡,这正是现代社会的面貌。或许有批判性,但我更多是想去反思,反思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事情重新思考。
实际上,老杨这种人有种特质,就是没想这么多,那里有钱就拿走了。但是简单的东西会引起另一种人的误解,这也是电影其中一个主题。其实人们往往会被假象所遮蔽,因为"误解"而带来更大的伤害,内心也没有想知道真相为何,我们所看到的都并不是事实。
这是一部雄性贺尔蒙的电影,但在里头尤其小女儿哭泣的那场戏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想请问导演对于女性角色的理解?
小女儿是他最疼爱的,需要有一个温柔的一面,甚至是老杨也是一个性格多元的人物,看他在对小女儿,都展现出柔情、包容、善意的一面,如果没有小女儿,他可能就过于刚硬。其实包括我对人的理解,他并不是这么简单,我设计是人和人之间人性多面的感觉,和一种复杂性,更符合人性的选择。比如莉莉这角色,虽然老杨老婆瘫痪好多年,她也陪伴在老杨身边,但可能因为各种需求,她势必会这么做(离开)。在设计中莉莉是 29 岁的年龄,她得面临重大的生活选择,我也在之中加入更多时代性和符合人情的现实角度。
导演平时喜欢看哪方面电影?
我大学时代比较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和库斯图里卡的作品,当然也有其他几个大师,这两个是我最喜欢的。后来是达内、蒙吉、法哈蒂(《老兽》其实当中有似于法哈蒂关于善恶的处理)。对,法哈蒂和蒙吉的编剧在当今活跃创作者里是前几名的。我喜欢兼具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同时,又富有哲学性的思考在里头。
刚刚提到法哈蒂,其实《老兽》中似乎也有意于摆入这种善恶二元元素进去?
小女儿是这里面相对,可以说她是良心未泯,因为她进入社会没这么深,不像哥哥嫂嫂三十多岁有孩子,这样的一代人在目前是压力最大的,他们所有的选择都来自于现实。所以在小女儿还没有走入这么深下,她选择起来都是挣扎,也挣扎要比她们还要痛苦,她面临的是社会性的价值评判,还有哥哥姊姊,他们都在这关系系统里面,更让她要在这里头挣扎。
涂们获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演员
换句话说,如果她给了,就势必要遭到他们的质疑批判,挣扎的是她的善意。当然,最后她是善意的,我也想设计成人类还是有一点善意的,女性也好,我想做的尽量客观,也不想偏颇任何的观点。
实际上,小女儿哭还有一点就是她感觉自己误解父亲,她在自责,是自责导致她哭了,因为那是最疼爱她的父亲,他们关系这么好,当父亲受到伤害,却连这点给予都做不到。于我来说,编剧最重要就是,我把他们设计成中产的经济状况,甚至接近中产,这样的情况更有意思,面临看起来能随便解决的小问题,没想到最终却爆发了。
现今有许多电影都在关注老龄或死亡问题,但是好像大多数不会和解?
对,这是我不喜欢这样的,这是刻意地避开了深层的现实,真实的不是快乐的,疼痛才是事件的真相。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会轻易的原来某个事情,或故意想知道某种假象来蒙蔽我们自己,说这是美好的。也许以后会美好的,现在当下就是如此。
那结局上的考量是一开始就设定如此悲观吗?
局上我想一定是要让老杨如此的,我觉得这是你直面真实的,如果不这样的话,孩子后来会原谅他吗?这样才是相对准确的,如果被打完就剪一刀结束,我觉得那样可能更像欧洲电影,完整故事讲完了就行了,我觉得好像在主题上没有深入的去表达,这个结局更加作者性就是我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为什么这个人物会这样,然侯他们俩好像在相互守候,一个家庭也不知道他生命是活著还是离去,老杨好像在陪伴,这是一个开放性结局,让观众能感受到命运那种无奈在散发。
近年内蒙古电影有崛起趋势,如忻钰坤、张大磊、德格娜和导演您,甚至加上内蒙古这种蒙汉交界的区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去看什么是真实的内蒙古?
忻钰坤、张大磊、德格娜
实际上是这样,因为内蒙地域非常大,它挨著各个省,文化也非常多元,现今碰到的问题就是,少数蒙古族都慢慢往城市里走。我在剧本上写的这段其实非常长,拍也拍完了 ,更具体关于这样的问题是,牧民不在牧区待了,往城市里头走,这就是时代下的社会现象。
他是一个牧民没上过学,但那是他的家、城市,包括你说为何这两年电影中内蒙人还在坚持为什么会出来。我的连结是内蒙植物的性格,它不太随波逐流,也不太轻易地听从别人,就像我选择拍这电影时,别人还问我你怎么不拍商业片赚钱?对我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电影是很神圣的,当我选择生命这三年拍出这部电影一样。如前面所说,人的性格跟那个地方的气候、土地、植物有相关,可能也在我们身上展现不想太轻易屈服的倔强,不想跟时代讨好,或更随波逐流,他还是有一些独立性的存在。
当时是想设计出来当代状况下人的复杂性,他是在挣扎,只有挣扎的时候才是复杂的,如果太舒适就不用挣扎,就是这种剧烈的变化才带来这种复杂性。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