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与听》年度最佳又是政治正确的胜利吗?

2017-12-06 深焦 深焦DeepFocus



 视与听

 2017年十佳影片

1


逃出绝命镇

Get Out


2


双峰

Twin Peaks:The Return


3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4


 扎马

Zama


5


 西部

Western


6


脸庞,村庄

Visages, villages


7


 好时光

Good Time


8


无爱可诉

Нелюбовь


9


敦刻尔克

Dunkirk


9


佛罗里达乐园

The Florida Project 



↑点击图片,阅读深焦相关报道

完整榜单:

11. 鬼魅浮生

12. 麦克白夫人 = 每分钟120击 = 你从未在此

15. 上帝之国

16. 私人采购员 = 水星物语 = 强岛

19. 我不是你的黑鬼 = 伯德小姐 = 心灵暖阳 = 月光男孩 = 母亲 = 泥土之界

25. 希望的另一面 = 沉默

官方链接:

http://www.bfi.org.uk/features/best-films-2017/


深焦编辑部前言:


英国电影学会的杂志《视与听》昨日出炉了2017年度的25佳电影榜单。从188位国际影评人(选片人)组成的投票阵容中诞生了《视与听》榜单的年度最佳影片,乔丹·皮尔导演的《逃出绝命镇》。这部影片自年初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以来就在热度和口碑上都居高不下,一路获得媒体赞誉的同时,上映后也是票房黑马,作为一部黑人导演拍摄的以种族为话题的低成本惊悚片,《逃出绝命镇》看似题材“小众”,却正是这从小切口发出的无比精准的力道抓住了观众。它在北美乃至全球引起的广泛讨论与共鸣堪称年度文化现象,大概也正映射着大众在后奥巴马时代重拾对种族议题的敏感。


其实不只这部影片,今年进入《视与听》前25佳的同类题材,还有纪录片《强岛》和取材自黑人作家鲍德温遗作的《我不是你的黑鬼》,甚至去年问鼎奥斯卡的《月光男孩》在去年作为第二名出现在榜单中后,今年还停留在榜单19名的位置。自然,这样的选择不免再次引起人们质疑,是否这些大多来自英美国家的众多“白左”影评人的选择太过注重政治正确,放大了作品的政治诉求。又或许我们可以用乔丹·皮尔的话来解释为“所有的事情在短暂的消退之后,都会以更加凶猛的方式再次浮出水面”,在严重的white washing后而被抵制的好莱坞,去年将小金人给了《月光男孩》(不管这究竟是不是一种矫枉过正),美国影坛似乎也在见证着又一系列黑人导演的新声音的出现。且必须要指出的是,虽然《逃离绝命镇》的背景似乎是美国社会,但它掀起的影响是波及到西方世界各个角落的。法国老牌杂志《电影手册》也对此片推崇备至,甚至在刚刚过去11月号把乔丹·皮尔列为了封面人物,且借机做了美国黑人电影人历史回顾;当然其中还有一篇非常重量级的对乔丹·皮尔的专访,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推送主要内容。可以预见在今天公布手册十佳里,本片也非常有可能登上十佳宝座。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逃出绝命镇》是乔丹·皮尔的处女作电影,而在这个榜单的前十中,虽然有林奇、瓦尔达这样老辣的选手代表,新锐导演的作品也并不在少数,包括《西部》、《好时光》、《佛罗里达公园》,整个25佳榜单中,还有《麦克白夫人》、《上帝之国》、《强岛》、《伯德小姐》、《泥土之界》都是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长片而入选的,这个新人新作的数量绝对是近几年来的年度榜单中比例最大的。今年榜单上很多作品都是年初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的独立电影,某种程度上可能也透露着英美影评人口味的一些倾向。而向来强势的戛纳电影节今年则只有四部主竞赛影片,两部非竞赛,一部一种关注影片进入,并且“离奇地”不见了金棕榈影片的踪影。对比去年,光是戛纳主竞赛影片便有九部进入《视与听》榜单,2015年也是有两部主竞赛包揽头两名,加上好几部来自其他个单元影片,对于今年度过70周年的戛纳来说,这肯定算不上是个“大年”(当然和其他电影节比依旧有绝对优势),虽然不能就此预言会有怎样的新生力量来引起怎样的变化,但是能在榜单中见到多一些新鲜面孔,大概也是因为背后投票的电影评论者和选片人对于新声音的赏识和保护。对于一直坚守创作初心的“老手们",他们也没有吝啬,所以当林奇25年后带回更加疯狂离奇的双峰的世界,他们绝对赤诚地崇拜了,当瓦尔达在瑞士的湖边想念德米,怨念戈达尔的时候,没有一个影迷不为此感伤万分的。今年在很多影迷心中,可能的确不算一个杰作频出的年份,但似乎也并不缺少惊喜,我们只能真诚地许愿,这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新的力量不要消散太快,走得再稳些再强健些。




逃出绝命镇 Get Out (2017)


Nicholas Elliott于9月27日对导演乔丹·皮尔的采访

刊登于《电影手册》2017年11月


翻译/张碧思


没有人会预想到乔丹·皮尔的长片处女作能够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逃出绝命镇》不仅狂揽2.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更是在美国的各个阶层引发了热烈讨论。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特朗普的上台看似是种族主义者们的胜利,但实则相反,因为这让已经被遗忘了多年的种族话题,又再次浮上水面。九月初《逃出绝命镇》蓝光版的发行,让我们得以重新回味这部轰动一时的经典之作。

2017年11月,乔丹·皮尔凭借《逃出绝命镇》获得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突破导演和最佳编剧奖 


乔丹·皮尔并非科班出身,他是通过美国喜剧小品节目《基和皮尔》(又译《爆笑黑人兄弟》)走上演艺道路的。在2012至2015年间,他和搭档吉甘-迈克尔·凯共同构思并且主演了这部剧集,其中不乏对美国文化种族问题的辛辣讽刺。从这里,我们就已经能看到些许《逃出绝命镇》的影子:乔丹·皮尔特别擅长运用一些恐怖和搞笑的元素,去讲述他眼中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冒牌地球人》这一集中,这对幸存的黑人兄弟身负保卫地球的使命,他们得区分遇到的是真的地球人还是冒充成地球人的外星人,然后用枪干掉那些外星人。他们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只要是过于热情地过来搭讪的就一定是外星人。


一个白人男子走来盛情邀请他们俩加入自己的部落,于是不出意外被击毙了,结果他果然是个外星人。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最后只有一个苦苦求他们不要杀自己的白人年轻女性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基和皮尔》第一季海报 2012


还有一集叫做《种族歧视的僵尸》,两人不幸到了一个遭到屠杀的村落,死去的白人都变成了僵尸。但这对黑人兄弟却意外地十分安全,因为白人就算变成了僵尸,也没有改变种族歧视的本性。为了不让黑人成为自己的同类,这些白人僵尸竟然只攻击白人。在村子里的白人都被吓得四散而逃之时,黑人们却能悠然聚在一起烧烤。

《基和皮尔》中不仅有这些直接讲种族歧视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是用更加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在《代班老师》这一集中,基饰演的是一名去学校代课的老师,他的班上全部是白人小孩,结果他在点名的时候就故意瞎念那些典型的美国上层白人的名字,比如布莱克、丹尼斯等等。


《基和皮尔》第二季海报 2012


《基和皮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讽刺搞笑的手法去表达对平等的诉求。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所谓自由的美国人正用他们编制出的美丽谎言,让种族主义长期植根于社会中。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后来的《逃出绝命镇》。


Q&A

Q:《基和皮尔》的忠实观众们一定知道您对于恐怖元素有着特别的偏爱,但是您是怎么想到要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的呢?


恐怖电影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心头好。我从青少年的时候开始就想要成为导演,而我先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可以说是一个权宜之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才慢慢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导演的条件。八年前,我对自己说:“来吧,你要自己写出你一部你最喜欢的恐怖电影。”


在选择电影主题的时候,我问自己最能驾驭的是哪种题材,考虑到之前做《基于皮尔》的经历,我知道自己还是最擅长把恐怖和喜剧的元素结合起来,于是就诞生了《逃出绝命镇》的剧本。

《逃出绝命镇》2017-01-23(圣丹斯电影节)上映

Q:您是八年前开始创作《逃出绝命镇》的,这八年可以说美国的政治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变。你说过这部电影是对于奥巴马执政下的后种族主义时代的一种回应,但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美国总统已经从一个黑人变成了一个3K党狂热支持者的儿子。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


恐怖电影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能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去面对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刻意压抑的东西:人性中的缺点、对未知的恐惧、罪恶的念头等等。当我写剧本的时候,我们还生活在后种族主义时代这个错觉中。


人们认为既然一个黑人可以当选总统,那么就代表着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了。奥巴马当选带来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当时谈论种族歧视都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似乎这个话题应该彻底被遗忘。



我当时感觉到这是一个契机,如果我能用电影把这个谎言戳穿,那么应该就可以成功。


所有的事情在短暂的消退之后,都会以更加凶猛的方式再次浮出水面,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抓住当时美国社会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的事实。


我希望它可以把我的观点表达出来,但是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有担心美国民众想要回避种族歧视这个话题的愿望太过强烈,以至于没有人会愿意看这部唱反调的电影。


我当时甚至都不确定这部电影能不能顺利地拍出来,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这部电影居然是在特朗普的时代和观众见面的。其实奥巴马时期对于种族歧视的视而不见,从某种程度上说导致了特朗普的上任。


说实话,虽然这对美国来说绝对是件坏事,但是对电影本身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当下,观众们都愿意重新去审视种族歧视这个曾经被压抑了八年的话题。

Q:喜剧片和恐怖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只要把某个细节稍作改动,其实就可以达到搞笑或者惊悚的效果。《逃出绝命镇》中,您是如何将喜剧和恐怖的元素运用进去的?另外黑人观众和白人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您觉得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呢?


我很同意您关于喜剧片和恐怖片共同点的表述。搞笑和惊悚的效果,确实是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添加一点荒谬的成分就可以达到。但重要的并不是那个荒谬的点,而是通过这一点荒谬,我们会发现那些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所以不管是拍喜剧片还是恐怖片,我都会要求自己尽量做到真实。


比如在《逃出绝命镇》中,Rose的父亲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会愿意投票给奥巴马让他再连任一次,而这一听就是这种虚伪的人嘴里会说出来的话。电影里面的很多包袱抖得好,就是因为它们足够真实。


我要让观众感受到,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放在明面上的种族歧视,而是在那些看似礼貌谦恭的交谈背后,虚伪的人心和被粉饰了的仇恨,这些才真的会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作为导演,我从来不会想要在哪个时间点逗笑或者吓唬我的观众。我关注的是要用最真实的方式,把真实生活中最荒谬的地方展现出来,那么恐怖和搞笑的点就自然而然都有了。


Rod是男主角Chris的朋友,他承担了影片中大部分的笑点。但这个人物其实特别的真实,他说的话都很好笑,是因为他在潜意识中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搞笑的人,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好感,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逃出绝命镇》里,没有一个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地方。

关于您说的黑人和白人观众的差别的问题,其实我之前也考虑过。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不同族裔、文化背景的观众可能不会以相同的方式去理解同一个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他的作品让所有人都不满意。


如果我们跟一个黑人说,让他去看一个讲述黑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电影,他可能会说:“算了,谢谢,我已经不想再看这种故事了。”换做我自己肯定也会这么说的。另一方面,《逃出绝命镇》中的大部分白人角色都不怎么讨喜,这也很可能引起白人观众的反感。我很清楚这些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所以我知道我不能单纯地从黑人或者白人的视角去讲这个故事。


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真实,把一切都以尽可能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那么在这里主角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其实不管一部电影的主题和它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只要传达信息的这个人,也就是电影的主角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因为观众会放下自己的观点和成见,从主人公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


《逃出绝命镇》上映之后,我也去了电影院,想看看大家看完电影之后的反应。我以为黑人和白人观众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但其实也并没有。他们在电影某些节点的情绪和反应会不大一样,但是当电影放到最后的时候,所有人都真心希望Chris能够“逃出绝命镇”!在这个瞬间,我真的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讲述的力量,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团结起来!

Q:起初《逃出绝命镇》的结局好像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您为什么改掉了结局呢?


我确实在之前拍过另一个结局,而它也被当做彩蛋放在了蓝光版里。在这个版本的结局中,最后去找Chris的不是他的朋友Rod而是警察,然后七个月后Rod去监狱里探望了Chris。这个结局要更加宿命论一些,Chris无法对抗整个社会的制度,但至少他反抗了。


我当初创作剧本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因为那时候美国人还生活在后种族主义时代的错觉中,我一定要用最刻意的方式打醒他们,让观众们意识到电影中的恐怖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国黑人的生活其实就如同一部恐怖电影。


我要明白地告诉大家,在美国,人们就是会因为肤色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黑人有可能明明是受害者却仍被关进监狱。这才是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



但是当片子进入剪辑阶段的时候,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从后种族主义时代的梦中醒过来了。我们听说了特雷沃恩·马丁、麦克·布朗枪的击案,知道了很多美国的黑人被警察暴力地杀害,而死后也没有得到公正。因此,这个八年前我写下的结局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一些看到了最初版本的结局的观众们,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说他们有种被导演背叛了的感觉。因为我让他们跟随电影的主角一起经历了一场可以说十分漫长的旅途,而最后还强迫他们去接受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结局。


我也同意这种说法,大环境已经改变了,所以新的结局从各方面来说都要更好一些。当最后警车开过来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在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警车里如果走下来一个警察的话会怎么样。


当观众这么想的时候,其实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大家都会设身处地地去为美国黑人的处境感到担忧。而更棒的是,当大家发现警车里走下来的是Rod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家最后都能开心地走出电影院。

Q:但说实话,我认为对于黑人在美国的处境,影片还是传递了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您觉得呢?


我认为观众可以感受到《逃出绝命镇》并不是一部完全写实的作品。


如果大家看完电影得出的结论是:乔丹·皮尔认为白人都是种族歧视的坏人,而黑人都是受害者,那么这就真的无可救药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也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问我对亚洲人或者亚裔的看法,因为电影中在拍卖Chris的时候有出现一个亚洲脸孔。


事实上,我确实想要通过电影中的角色来传递一些信息,但是他们也只是人物角色而已,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也不想对电影中没有出现的东西做过多评价。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每个观众能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什么,《逃出绝命镇》会不会对他们的某些观念产生影响。

在这里我想再说一下结尾警车开过来的场景,作为导演,我并没有想要刻意去营造一种恐怖的感觉。如果一位观众发自内心地认为美国警察对待黑人和白人没有任何的差别,那么他就算看到警车也不会有丝毫紧张的感觉。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我都喜欢在创作中将观众们的个人观点、心理预期和判断方式考虑进去,而且经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其实是和理性相矛盾的。


在Chris身上,我也同样用到了这种方法,黑人的身份并没有让他从种族歧视的旋涡中幸免。在某个瞬间他误以为黑人园丁Walter爱慕他的女友,后来他又觉得Georgina嫉妒他可以和白人女孩儿一起进进出出。

其实Chris也是受到了种族歧视的影响的,所以偶尔会因为白人女友而在其他黑人面前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我希望用他自己的潜意识来对抗他的理性。


我一直都认为种族歧视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而且它早已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用人类的理性和善良去克服它们。

Q:《逃出绝命镇》中运用了很多近景镜头,特别是在Chris身上,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在他的脸上时而可以看到恐惧和悲伤,但是却很少会有惊讶的表情。


确实,影片中我用了很多的近景镜头,这是为了让观众可以顺利进入主人公的内心。因为他和大家的距离特别近,所以观众们可以感受到他情绪的变化,甚至是一些特别小的细节。


有时候,他的表情产生一些十分细微的变化,其实是他感到被冒犯的时候的反应,而这正是种族歧视最末端的表现形式。但Chris一方面会感到不快,另一方面他已经对这些十分熟悉了,所以他选择不去计较,而是用理性地去忽略、放下这些不快。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美国的黑人会不自觉地花心思去揣摩别人是否话里有话。这其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至少我觉得是这样,因为有的时候一些本来并无恶意的话在我们听来也会感到刺耳,而一些包裹得很好的带歧视性的话我们也可能真的听不出来。



电影中有一个Chris的近景镜头很有代表性,当他被恐怖和惊讶吓傻的时候,睁大的眼睛和两颊的泪水十分具有冲击力。在拍摄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料到这个镜头会这么成功,但显然这是一个能引起观众内心震动的镜头。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镜头之所以如此震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黑人男性表现出恐惧、脆弱的一面或者是以受害者的方式出现。


特雷沃恩·马丁的枪杀案中,杀手被判无罪,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个17岁的黑人男孩儿只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大家认为他一定是在某个方面是有罪的。即使是在黑人之间,我们也轻易不愿意表现出恐惧。正因为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社会也不接受黑人男性表达出人性中脆弱的一面,所以这个镜头带来了一种特别强的冲击力。

Q:另外还有一个Georgina的近景镜头,当她和Chris在一起的时候,您能说说吗?


当然,这是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其实在剧本中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场景,最多也就是让人有点儿起鸡皮疙瘩。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应该是片中最吓人的镜头之一,甚至就应该是那个最吓人的镜头,虽然观众当时并不知道Georgina已经被换成了白人女性的脑子。


我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一部1975年的美国电影叫做《复制娇妻》,在这个情节的前半部分,我要求演员贝蒂·加布里埃尔去演一个冷漠的、种族歧视的白人女性,让她若无其事地和Chris讲话,而当Georgina受到刺激而导致寄主意识占上风的时候,她则是真心想要帮助这个黑人小伙儿。


这个镜头我们拍了很多遍,演员其实第一遍的状态就很好,而之后的每一遍都比前一遍要更好。等我们拍了差不多十次的时候,贝蒂·加布里埃尔坚持要再拍一条,而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就是这最后一条。

Q:《逃出绝命镇》中还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在Rose父母组织的派对上人们热情地与Chirs交谈,其中一个说:“现在黑皮肤才是潮流。” (Black is the fashion.)是否白人并不想赶走黑人,而是想要彻底地占有他们?


我个人认为这是影片中设计得最巧妙的情节之一,这也是我之前所说的,用观众自己的潜意识去对抗他们的理性。


我知道大家之所以会来看这部恐怖片版的《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是因为他们期待在电影中看到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黑人身上背负着的仇恨。


电影中我们当然可以看到这样直接的种族歧视,但还有一种更狡猾也却更加普遍的歧视,那就是黑人被以一种礼貌的方式隔离在白人的世界之外。

人们在逐渐接受黑人文化的同时,想着的却是去占有他们的人性和灵魂,而这些是观众在看《逃出绝命镇》之前不会想到的。


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是以Chirs的视角经历这些,所以他们越是感到不适,就越证明了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歧视。那些说自己想要成为黑人的白人们,一方面羡慕黑人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仍然认为他们是劣等民族,所以可以占有他们的身体,这难道不就是奴隶制吗?

Q:恐怖电影的编剧很少是黑人,甚至恐怖电影中的黑人角色都很少,您认为是为什么呢?


从制度上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长期以来在好莱坞人们都认为白人观众只想看到白人演员,而黑人观众也不排斥白人演员,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如果是一部关于黑人的电影,黑人观众可能会去看,但白人则一定不会买账。


最近几年电影行业也有了一些变化,大家开始认识到黑人演员在电影中的出现并不会影响票房,这当然是一种好的现象。

一部电影是否受欢迎取决于这是否是一个好的故事,仅此而已。


举个例子,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当然不会因为里面有黑人就不受欢迎。但事实上,黑人编剧确实没有白人编剧受重视,尤其是在新人阶段,而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好莱坞黑人演员的发展。


电影是集体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好的电影工作者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但如果黑人编剧始终游离在行业边缘的话,我们其实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最近,好莱坞才开始尝试关注黑人、亚裔、女性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我很骄傲自己是弱势群体中的一份子,不公平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太久,观众们也已经厌倦了总是在荧幕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我们这些“局外人”是时候成为“局内人”了。

Q:您有受到一些黑人导演的影响吗?


我一直都很喜欢斯派克·李,最近瑞恩·库格勒、阿娃·杜威内的作品也给了我很多灵感,但老实说,我关注的是影片的本身而不是导演的身份。


不过好莱坞确实对黑人导演要苛刻的多,这也曾让我一度怀疑自己。当我写《逃出绝命镇》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根本就找不到制片人。 61 50939 61 31473 0 0 6026 0 0:00:08 0:00:05 0:00:03 6287如果当时有更多有色人种的导演的话,我一定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幸运的是,我还是完成了这部电影。

      Q:您不仅是演员、编剧、导演,听说还马上要成为斯派克·李新片的制片人是吗?


斯派克·李将执导新片《Black Klansman》


是的,我感到非常幸运,美梦成真了。这部片子叫做《Black Klansman》,是一部根据朗·斯特沃斯生平改编的惊悚片,讲了一个打入当地3K党的地下警察的故事。目前我们还在准备阶段,观察斯派克·李工作也很有意思。当我把剧本(当然不是我写的)寄给他的时候,他说要第二天找我谈。


见面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剧本虽然他只看了一两遍,却早已了然于心,甚至比我都还要熟悉,但我其实六个月以前就已经拿到剧本了。作为导演,他对影片制作的每个阶段都驾驭得游刃有余,这使得他的工作不仅高效也充满了热情,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一个伟大的电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


斯派克·李干导演这行已经三十多年了,而他工作的时候还保有和我拍第一部电影时一样的激情,这也深深感染了我。

     Q: 您之前想到过《逃出绝命镇》不仅大卖,还会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话题吗?


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当我拍《基和皮尔》的时候我相信它一定会大火,然而并没有,《逃出绝命镇》则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成功。我本来没有指望它会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喜爱,但我坚持要在取悦观众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去严肃地思考。


看电影的时候,观众们会经历一些不那么愉快、甚至有些紧张的瞬间,但在电影结束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如释重负的畅快。所以Rod这个人物也对于把握影片节奏的平衡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逃出绝命镇》能够让所有观众都获得一次丰富、独特而又愉快的观影体验,我也并不会感到意外。在拍摄的过程中,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尽量降低期待,但我知道这部电影一定会引起轰动。

-FIN-


《视与听》十佳延伸阅读:

《逃出绝命镇》:

一部低成本“黑人”惊悚片是如何成为世界影坛的大爆款

《双峰》 :

《双峰》:一部藐视规则的电视剧的诞生

一部1080分钟的电影

《好时光》:

《好时光》把所有人都看嗨了,帕丁森可能要拿影帝了!

炸裂的电影!炸裂的帕丁森!而这个夜晚,永无止境……!

罗伯特·帕丁森,从男明星到男演员!

《无爱可诉》

《无爱可诉》的亲子悲剧,徒有其表的社会寓言

《敦刻尔克》:

诺兰:我在用能打动我自己的方式叙述着周围的世界

《敦刻尔克》:诺兰的真实影像

《敦刻尔克》中诺兰做了三次减法

看完《敦刻尔克》,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看《敦刻尔克》前,需要知道的N件事

败而不败的《敦刻尔克》,这次的诺兰只消费一次就好


点击查看往期经典

拿破仑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麦兜系列

明月几时有(1)|蒲公英一代宗师愚行录

明月几时有(2)|冈仁波齐逃出绝命镇(2)

生吃大护法(1)|村戏扎布里斯基角

冬日之光大护法(2)|敦刻尔克丛林法则

神偷奶爸3川流之岛强尼凯克双峰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